摘要: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兩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著理論武裝、釋疑解惑、教育引導等功能,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瀘州市多所高職院校的調查,從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學評價等方面揭示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對策思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121-002
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形勢與政策課是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的核心課程,是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普遍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程,有效地發揮了形勢與政策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受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成果不突出、課程教學質量不高、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本文通過對瀘州市多所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開設情況的調查研究,了解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的課程建設現狀,并提出改進對策建議。
一、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和教學現狀調研及分析
為了推動課程改革,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筆者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對瀘州市多所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統計,主要數據統計情況見下表[1](P30)。
根據調查統計數據看,在回答“你院是否開設形勢與政策課”選項時,100%受訪者選者“是”,可見,調查的各高職院校認真落實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本專科學生每學期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的要求,普遍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程;在回答“是否成立形勢與政策教研室”100%受訪者選者“否”,可見,部分高校未完全落實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按課程設置教研室(組)”的要求;在回答“是否開通形勢與政策在線學習資源”選項時,60.8%受訪者選者“否”,可見,部分高職院校還未開展形勢與政策在線課程建設;同時,通過以上統計數據,受調查高職院校在形勢政策課主要采取大班制教學(90人以上)、考查的形式開展教學和學業評價,學生對教學效果滿意度還不高。
二、當前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和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組織機構不健全,師資力量和經費投入不足
《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號)明確指出:“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按課程分別設置教研室(組),教研室(組)具體負責本課程的教學管理工作;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設置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為每個教研室(組)配足師資;專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標準提取專項經費,加強以教研室(組)為單位開展教師學術交流、實踐研修等。”
從調研情況來看,受訪高職院校都沒有設立形勢與政策課專門教研室,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機構不健全。由于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部分高職院校專項經費投入不足,思政課教師數量明顯不夠,高職院校普遍未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設置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形勢與政策課師資未配足,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一支穩定的、政策性強、戰斗力強的教師隊伍。在形勢與政策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形勢與政策課往往由學工管理人員、輔導員等兼職教師構成,師資隊伍不穩定,理論水平參差不齊。
(二)課程建設力度不強,成果不突出
通過調研,部分高職院校還未開展形勢與政策在線課程建設,近年來四川省教育廳發布的課程思政和精品在線課程立項建設名單中,形勢與政策極少。四川省教育廳公示2020年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認定名單中,高職院校中,僅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形勢與政策》被認定為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可見,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的成果不突出。
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力度不夠、成果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形勢與政策課內容時政性強、更新快,教學內容連貫性不強,在線課程建設難度較大;其次,按照《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規定,專科院校形勢與政策共2個學分,每學期僅0.5學分、4學時,由于學時短,部分高校重視不夠,課程建設經費投入不足;此外,形勢政策課師資水平參差不齊,課程建設的規律和方法掌握不夠等。
(三)教學內容不統一,教學方法不當
形勢與政策課程涉及內容覆蓋面寬,既有宏觀層面又有微觀層面,既有歷史問題又有現實問題,課程教學內容既有相對穩定性又具有時效性,尤其是涉及國際國內熱點問題、敏感問題,要求教學過程既要依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又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靈活多樣,提高師生互動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根據調研,因形勢與政策課課時量少,為了少占用教室資源,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不上課表,采取大班制教學,由任課教師自行安排時間上課,為了協調教室和時間,形勢與政策課教室往往選擇晚上、周末上課,導致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大班教學往往導致課堂互動、紀律性不強,教學效果較差。
形勢與政策教材統一使用中宣部制定的統一教材,但專題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形勢與政策課課時有限,往往由老師選擇其中的部分專題講授,其余專題采取自學或線上學習的形式,因此,存在教學內容不統一等問題。
(四)考核評價方式不合理,學生滿意度不高
各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的考核方式多樣,有考試,有考查,有線下考查,有線上考查。根據調研,受訪高職院校往往以平時考勤和提交論文為形勢與政策課程主要考核方式,普遍缺乏完善的課程考核和評價體系。在對學生滿意度測評中,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滿意度普遍不高。
三、加強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深化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機構和制度建設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性無可替代,因此,各高職院校應進一步深化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按照《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嚴格落實課程開設學期數、學時數,嚴格落實“按照課程設置教研室(組)”的要求設置“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并把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納入1:350師生比專職思政課隊伍,配齊形勢與政策專職教師。
高職院校要加大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和師資培訓的政策和經費投入,加大對形勢與政策在教改課題申報、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嚴格落實“專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標準提取專項經費”,用于課程建設和教師培訓交流。
(二)優化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改革
形勢與政策課具有鮮明的政策性和時效性,主要是向大學生介紹國際國內形勢,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高職院校具有學生生源結構復雜、文化基礎相對較弱但動手能力強、思想活躍等特點,形勢與政策課應充分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式發展,更新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中宣部統編教材指定教學大綱,定期組織集體備課,準確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確定教學進度和內容,形成統一的參考教案。
實踐教學是形勢與政策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能夠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以深化,使之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產生深刻認識,同時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結合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分專題進行講解,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再認識,提高他們運用馬克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形勢與政策的能力。
在教學方式上,要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針對學生思想和認知特點,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自覺強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學理闡釋,努力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配方”先進、“工藝”精湛、“包裝”時尚。要加大對優秀教學方法的推廣力度,注重用點上的經驗帶動面上的提升。課堂教學方法創新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加強生師互動,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
(三)強化科研支撐,改革完善評價機制
科研教學相互促進。要加強對形勢政策教學改革和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支持教師將研究成果作為重要教學資源,有機融入課堂教學。
改進完善考核方式。形勢與政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建立科學化和規范化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是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形勢與政策的考核方式不應局限于傳統的以出勤、平時表現、小論文等方式來完成考核,要形成科學的、完善的、體系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在課程考核上,可以探索閉卷或開卷考試的統一項目與實踐報告、新聞評論、學術論文等自選項目相結合,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效,特別注重開展調研報告、社會實踐、實習體會等與社會經濟政治相關聯的實踐活動,將學生在實踐環節中表現的合作意識、參與體驗感、邏輯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納入考核范圍,可以借助學習通、藍墨云等信息化教學平臺,進行在線考核。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中心資助項目“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的現狀、困難與對策研究”,編號: SZQ201603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唐家州,賀珍佑.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的困境與對策探析[J]學園,2016(31)
[2]劉婷婷、劉勇.新時代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教學實效性探析[J]法治與社會,2019(11)
[3]金艷.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