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紅

摘 要: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是公共圖書館實現社會職能的重要體現。文章以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規范為出發點,在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結合圖書館服務發展現狀,對規范制定的原則、內容以及存在的意義等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實際工作的進一步推進提供參考標準,提升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水平。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9-0133-04
關鍵詞:視障讀者;服務規范;標準;建設
視障讀者服務既是圖書館的一種服務內容,也是新時代賦予圖書館全民均等化服務的使命。《公共圖書館宣言》提到: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核心應該是與信息、掃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關[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按照平等、開放、共享的要求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2]。范并思認為: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主要目標是為包括盲人在內的特殊人群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3]。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讀者的信息素養作為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各類型讀者信息素養已成必然,尤其是提升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信息素養教育工作不僅是讀者在不同場所快速獲取、利用信息的需求,也是國家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理念驅動下,圖書館不斷加大對視障群體的關注力度,努力為他們帶來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公共圖書館共設立盲文及盲文有聲讀物閱覽室1,174個,共開展殘疾人文化周活動9,135場次[4]。
1 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研究現狀
1.1 國外視障群體服務標準
國外較早就開展了視障服務領域,且制定了相關服務標準與指南,為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規范化指導。例如,1967年美國針對視障群體的服務問題編撰了《圖書館盲人及視覺殘障者服務標準》,起到了規范圖書館發展的目的。緊隨其后,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等發達國家也相繼制定了相應的服務規范指南。國際圖聯編制了《圖書館盲人服務指南》(1998年)、《圖書館為閱讀障礙人士服務指南》(2001年制定,2014年修訂)、《信息時代圖書館為盲人服務發展指南》(2005年)、《圖書館為智障人士服務指南》(2007年)、《為印本閱讀障礙人士服務圖書館宣言》(2014年)等一系列服務專項指南。視障群體服務指南的編制不僅是對各國相關實踐經驗的整合,而且也是對圖書館服務行業的規范。各項指南的制定為圖書館更好地推動視障服務,規劃、實施相關舉措提供了政策支持。
1.2 我國相關問題研究
1.2.1 法律法規。我國圖書館針對視障或殘疾人服務專門規范的制定工作起步較晚,主要是依據我國頒布的關于殘疾人的法律、法規對圖書館殘疾人服務基本配置進行了規范,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等。2018年,《圖書館視障人士文化服務規范》的頒布,是我國圖書館標準化領域內首個面向殘疾人服務的國家標準,其他圖書館隨后開始著手研究視障人士服務相關標準規范。
1.2.2 理論研究。筆者以“視障”“信息素養”“圖書館”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對2021年1月6日前的文獻進行數據搜索,共獲取文獻資料123篇。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整合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學者研究視障群體素養教育的主要方向可劃分為兩部分:基礎文化素養方面的研究及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李婉彬、李燕娜以視障群體為研究對象,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調研該群體的閱讀習慣、閱讀目的及存在的問題等,他們認為:圖書館在開展服務時,應針對視障人群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服務類型[4]。嚴衛軍指出:為了更好地服務視障人群,圖書館應將發展視障信息網絡服務平臺作為重點,從館藏整合及館際共享共建等方面入手,構建平臺移動客戶端,借助服務平臺,提升視障信息服務平臺的服務質量[5]。汪東芳、曹燕強調:省級綜合性圖書館應從加快視障資源建設速度、打造相應保障制度等方向入手開展相關服務工作[6]。在視障群體信息素養教育問題上,我國圖書館在理論研究及實踐發展中都初見成績,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只是對單一案例進行描述、解析式研究,缺乏行業規范。
2 制定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的意義
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為公共圖書館視障讀者服務提供了專業化指導和依據,保障了視障讀者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
2.1 新時代賦予圖書館的使命
“互聯網+”時代,人們快速獲取和利用信息資源已經成為其生存的資本。目前,針對信息素養問題,視障群體普遍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圖書館應將視障讀者作為信息素養教育重點人群,培養其信息素養意識,強化他們在信息素養教育領域的參與度,不斷提升其信息素養水平。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視障群體閱讀服務的開展不僅是其自身使命所在,同時也是實現閱讀公平化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實現“閱讀最后一公里”問題的解決。
2.2 視障群體開展服務的指南
國家標準化工作指南認為,標準主要是指在協商一致的原則下,以規定的程序為基礎,借助標準化流程為各類活動及其結果提供具有規范性作用的文件。標準自身帶有明顯的公認、指導作用,能夠有效確保工作秩序的達成。圖書館員在以特定群體為服務對象時,應結合其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工作策略,通過制定規范化標準,構建視障群體服務標準體系,為其選擇適當的活動形式提供標準。
2.3 視障讀者融入社會文化的陣地
對于視障群體而言,制定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標準能夠改善特殊群體的閱讀環境,進一步保障特殊群體的閱讀需求,從而推動其更好地融入社會。圖書館對視障人士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時,不僅要重視其學習過程,還要關注其信息獲取、分析以及利用能力。視障讀者掌握信息綜合利用技能后,可全面融入社會文化生活中。
2.4 深化服務理論研究基礎
視障讀者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逐步得到社會重視,但該領域相關理論研究仍需進一步完善,如相關概念、特征以及原則的界定,不同服務宗旨、手段以及運作模式間的區別等方面仍存在空白。基于此,通過梳理相關特征,實現理論上的行業共識,加快標準化建設速度,可為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奠定理論基礎。
3 圖書館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的原則
3.1 分類分級原則
圖書館受地方經濟水平、自身類型及所屬級別等因素的制約,在硬件條件、館藏數量以及服務受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視障讀者群體由于個體間存在的差異性,導致其在服務需求、類別以及水平等方面也會有所區別。因此,在以視障讀者群體為服務受眾時,圖書館服務標準的制定應堅持分級分類原則,將圖書館所屬地域及級別等作為制定依據,避免出現與實際相背離、無法發揮作用等情況的出現。
3.2 循序漸進原則
視障讀者服務規范標準化的實現往往不是一次性行為,而是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事實上標準化內容本身也處于不斷完善中,因而,圖書館在制定標準時應堅持循序漸進原則,由簡入深,重點解決服務中具有代表性、關鍵性的問題,逐步健全視障讀者服務標準體系。
3.3 與時俱進原則
時代在進步,以往所制定的標準可能已無法滿足當前服務需求。隨著視障讀者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多,圖書館在服務設施、人員職業素養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也應隨之得到提高。因而,圖書館應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及時更新標準的內容,以保障標準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特點,符合視障讀者的實際需求,最終實現推動圖書館服務發展的目的。
3.4 共建共享原則
圖書館在編寫標準時應堅持共建共享原則,確保其能夠實現互操作性。互操作性可以起到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交換、整合的作用,能夠為實現客戶集成化服務提供保障。以信息化發展為背景,互操作性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投入成本,還能在拓展可利用范圍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因而,在編制視障讀者服務標準時,圖書館應堅持以共建共享為前提,通過機構間的不斷協調,實現標準間的互操作性,保障各項標準在內容上能夠實現相互關聯。
4 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的編制
4.1 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規范體系
圖書館信息素養服務標準體系的制定應以我國實際發展現狀為依據,充分考慮視障群體的閱讀特點,借鑒國外相關經驗,在服務、技術、管理、基礎及業務等方面進行全面規范[7]。在服務標準方面,我國應從其內容、形式、資源、推廣以及監督等角度出發,實現對圖書館特殊群體服務的規范化。在技術標準方面,圖書館應對所涉平臺和所用設備、資源的類型、數量、功能及質量等方面進行標準化設計。在設置管理標準方面,圖書館應對特殊人群服務術語及標識進行規范,并就人員、經費、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等內容進行標準劃定。在編制基礎標準方面,圖書館應從服務及信息的無障礙規范著手,并對信息、網絡及數據等技術標準進行設計。在編制業務標準時,圖書館則應從各工作環節入手,通過對具體的活動內容及相應指標進行量化評價,引導圖書館工作實現規范化。
4.2 制定文本的體例與內容
4.2.1 文本的體例。作為行業內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圖書館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的編寫過程應著重突出文本體例的標準化。因而,圖書館應將ISO圖書館系列標準作為參考,在結合行業國家標準體例特點的基礎上,適當參照IFLA圖書館服務指南形式完成體例的編制。同時,圖書館還應通過添加更具針對性的實踐范例、編制操作手冊等方式,保證所制定標準的指導價值。
4.2.2 內容編制。在編制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時,圖書館應在結合所面對服務群體特點的基礎上,將資源、效能、推廣及監督在內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其中。當然,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情況下個體間可能存在的差異,服務標準的內容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區分。事實上,考慮到特殊服務群體受眾較廣且身體狀況各異這一特點,圖書館應從中篩選出存在的共性,并將其作為資源、設備等標準制定的依據。同時,基于規范圖書館服務這一目的,圖書館應保證標準的內容在符合特殊群體特點的基礎上,與現行國家標準規范的有效銜接,形成服務的多元化發展態勢。
5 圖書館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的內容
視障讀者服務規范化標準的制定不僅能有效保障圖書館視障服務的規范性,還能為其他標準的制定起到借鑒意義。筆者以當前圖書館服務現狀為出發點,對標準設計的整體思路及具體內容進行了分析,見下頁表1。
各地在制定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適用范圍。一定要考慮本地視障讀者的信息素養情況和本地區的經濟環境,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②引用文件。一定要引用權威的圖書館和讀者服務最新規定,做到有法可依。③總則。提出清晰的服務目的,規范圖書館服務,努力與國際、國內標準相適應。④服務內容與形式。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一定要以增加讀者技能為出發點,通過專業的培訓與指導提升視障讀者的信息運用能力。服務形式可以是線上、線下、兩微一端等多種形式。⑤服務的監督與評價。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的監督與評價一定要渠道暢通、及時整改。
6 結語
視障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服務標準的建立是對圖書館以往工作中總結的經驗進行更深層次的整合,使其形成具有規劃性的工作標準。該標準編制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現圖書館服務的規范性,更好地發揮文獻的資源價值,為提升居民文化水平、實現文化強國奠定基礎。事實上,標準的制定不僅是對過往服務經驗的總結,還是對服務觀念、服務制度以及服務方法的創新。
參考文獻:
[1] 吳晉斐.公共圖書館視障群體閱讀服務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9(12):53-56.
[2] 范并思.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發展趨勢[J].圖書館雜志,2015(4):11-15.
[3] 2019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1-07].http://www.cdpf.org.cn/sjzx/tjgb/202004/t2020 0402_674393.shtml.
[4] 李婉彬,李燕娜.公共圖書館視障讀者信息需求調查及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3(4):77-81.
[5] 嚴衛軍.公共圖書館視障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構建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0(5):72-75,80.
[6] 汪東芳,曹燕.我國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視障讀者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12):53-56.
[7] 謝強,毛雅君,李健,等.圖書館殘疾人服務標準規范體系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7(2):53-58.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