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一、文本分析
《丁香結》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描寫性散文,屬于精讀課文,作者是我國當代作家宗璞。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語言描寫了不同地方的丁香,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多個方面細致地刻畫了丁香靈動優雅、可愛芬芳、潔白無瑕的形象,并由古人有關丁香結的詩句聯想到了丁香結的來歷,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就是“結”,得到了生命需要“結”的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本文語言優美,很適合朗讀。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并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當中。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并聯系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味丁香的特點。
2.通過品味語句,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以及作者的“文思”。
3.聯系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與作者產生“文思”上的共鳴,提升學生閱讀同類型散文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品味語句,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以及作者的“文思”。聯系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與作者產生“文思”上的共鳴,提升學生閱讀同類型散文的能力。
難點:聯系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與作者產生“文思”上的共鳴,提升學生閱讀同類型散文的能力。
(一)追問:為何寫丁香?
1.導語:同學們好,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宗璞的散文《丁香結》,
丁香的顏色是美的,讀!(出示課件P2:色美:白的瀟灑 紫的朦朧)
丁香的味道是香的,讀!(出示課件P2:味香:淡淡的? 直透毫端)
師:正因為——逐次出示課件,學生讀。
正因為——課件出示P3(一生讀):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樣。
還因為——課件出示P3(一生讀):城外校園里丁香更多。
更因為——課件出示P3(齊讀):在我斷斷續續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師:所以,近三十年啦,作者與丁香日日相見,有著密切的聯系,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他們聯系密切的,來,(課件P3)我們瀏覽課文第3自然段,畫出體現丁香與“我”緊密聯系的詞、句。
課件出示P4:
瀏覽課文第3自然段,畫出體現丁香與“我”緊密聯系的詞、句。
在我斷斷續續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得多,不那么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
3.交流。
師:找出來了嗎?
師: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些句子上,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課件出示P5:“品味詞句”
在我斷斷續續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得多,不那么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師:讓我們繼續聚焦目光,還會發現什么呢?
課件出示P6:“品味詞句”
在我斷斷續續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得多,不那么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課件出示P7:(加上背景輕音樂)
師:春天到來時,是(? ? ? )告知“我”春已來到; (話筒給一個學生)
回到家中時,是(? ? ? )迎接“我”安然歸來;? (話筒給另一個學生)
伏案工作時,是(? ? ? )激發“我”寫作的靈感;(話筒給另一個學生)
是(? ? ),分享我的喜悅;(“同學們一起來”)
是(? ? ),分擔我的憂愁;
近三十年來,丁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話筒給學生一個一個說)
4.師小結:這些貌似不起眼的語句告訴我們,丁香與作者的聯系非同一般,是丁香給了她陪伴,給了她寫作的靈感,所以才照耀著她的文思和夢想。
課件出示P8:在我斷斷續續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得多,不那么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師:什么是“文思”呢?(板書:文思?)(話筒遞給學生)文思就是一篇文章的思想和意境(課件出示標注符號:文章的思想和意境。)
師:作者宗璞的“文思”藏在哪里呢?(課件出示P9 “文思”在何處?)
我們找一找吧!
(二)尋找:“文思”在何處?(4-6)
1.(課件出示P10) 提示1:“文思”藏在詩句中
同學們趕緊找,用橫線畫出來。
匯報指名說。(出示:品味詩句)
(課件出示P10)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課件出示P7)
師:對,這一句出自唐代李商隱的《代贈》,來,齊讀。
(課件出示P10)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師:是的,這一句出自南唐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齊讀。
師:聰明的孩子,早就發現,這些詩句在課后的閱讀鏈接里都有。翻開書第7頁,我們把另外兩句也讀一讀。
(課件出示P10)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_________________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
師:讀著這些詩句,我們會有發現,古人賦予梅花以高潔,賦予竹子以謙虛,那賦予丁香什么呢?
生說。(課件P11上突出“丁香結”“愁”)
師:確實如此,自古以來,丁香就有著愁怨難解的象征意義。作者看著丁香,想起詩句,引起思考,就會提筆寫文章。這就是丁香給作者帶來的文思啊!
2.(課件出示P12) 提示2:“文思”藏在花形中
師:作者的“文思”除了藏在詩句中,還藏在花的形狀中。迅速找找看,何以古人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
學生找,匯報。
(課件出示P12)“還原情境”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師:來,女孩子用好聽的聲音齊讀。
師:一字一句,停頓恰當,真好聽!
師:現在請全班讀,齊。
師:讀得很有感情,如果能把圓圓的,鼓鼓的,讀得再輕一點兒,就顯得這些丁香結更可愛了。
全班再次朗讀。
(課件出示P13)丁香結和盤花扣對比的圖片。
師:看,這就是我國傳統服飾中的盤花扣,發現了什么?
預設:
生:我發現了丁香花苞和盤花扣的形狀十分相似,小小的、圓圓的、鼓鼓的。
師:(課件出示P14)文字、圖片一對照,我們是不是馬上還原當時作者的情境,也會恍然大悟,果然是丁香結啊,這就是丁香結帶給作者的“文思”啊!來,欣賞著圖片,我們合作讀這些句子。
師生合作讀。老師讀黑色的句子。
3.(課件出示P15) 提示3:“文思”藏在聯想中
師: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象。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默讀第六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P15)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默讀第六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自由默讀思考。匯報交流。
(課件出示P16)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師:來,全班齊讀。
師:丁香結被賦予了愁怨難解的象征意義,這段話中作者提到“不順心的事”,到底是什么?(課件出示P19)個中緣由老師查閱了相關資料。
微課 :宗璞,原名馮鐘璞,當代作家,哲學家馮友蘭之女。參加過滇緬戰爭,經歷了顛沛流離的戰亂生活。1982年,她最愛的弟弟馮鐘越——我國杰出的航空專家,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宗璞在小弟去世后,怎么也不相信這個事實,這種情緒影響了她后期的文學創作。而《丁香結》正寫于她小弟去世后的第三年——1985年,這時的宗璞對人生坎坷有了豁然開朗的領悟,寫下很多耐人尋味的作品,如《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等。
師:了解了寫作背景,你認為作者在這段話中想表達什么呢?
(課件出示P20)“還原背景”: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了解了寫作背景,你認為作者在這段話中想表達什么呢?
師:(課件出示P22)孩子們,我們肯定也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不順心的事,結合生活實際,你是怎么理解這段話的?請把你的感想批注在文段旁空白處。
學生批注,匯報說。
師根據學生內容點評:
1.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2.是啊,這些小問題就跟丁香結一樣,結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
3.雨過天晴,守得云開見月明。
師:帶著這種體會,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意味深長的話。
學生齊讀。
師:這就是生活的真滋味。這就是丁香結給作者帶來的最有價值的“文思”。這也是人生的大智慧,遇事要豁達、開朗、灑脫。(板書:文思!)
(三)總結學法
師:同學們,我們回顧一下剛才學習《丁香結》的方法。首先,我們先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感受這些句子的魅力。
(課件出示P20)品味(詞句)? 板書:品味
然后我們通過想象情境,了解背景資料,還原了作者寫作的目的。
(課件出示P20)還原(情境、寫作背景)? 板書:還原
最后,我們再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跟作者產生共鳴。
(課件出示P20)聯想(生活實際)? 板書:聯想
這是我們學習這一篇課文的方法,這個方法也可以用來學習其它文章,不信我們來試試。
(四)延讀:“文思”的淵源
1.(課件出示P21)出示閱讀材料,學生自由閱讀。
預設:
師:很多同學都畫出一些不起眼,卻意味深長的句子,細品詞句,很好!
師:有的聯系了下面的寫作背景來讀,真好!
師:還有的同學在批注自己的感受,值得點贊!
2.簡單交流。
師:A.有沒有用上這個學法來讀這篇散文呢?
預設:
B.舉例說說你品味了哪一句
C.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你的生活經驗,你認為宗璞在這篇文章中的文思是什么?(承受苦難 帶著希望和憧憬頑強生活)
師:你們做到了學以致用,真好!
預設:
3.結束語。
師:同學們,丁香結飽含著作者的文思,其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作者的文思,這個文思就藏在一知半解的句子里,藏在某些意味深長的語句里。希望我們都謹記《丁香結》中的文思:豁達灑脫,面對人生中的千千結,過好有趣而充實的人生。
四、作業
(課件出示P22)課后閱讀宗璞作品《紫藤蘿瀑布》
板書設計: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