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豹
(河南省鞏義市中醫院心內科 鞏義 451200)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因各種原因所致的心臟結構及功能異常,使心室持續存在射血或充盈功能受損的低下狀態,可以穩定、惡化或失代償。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呼吸困難、乏力、浮腫、體液潴留、活動能力受限等[1]。近年來,中醫藥治療在穩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改善預后方面的效果確切,可發揮出其安全、多靶點治療的獨特優勢[2~3]。為此,我院以92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本次研究,探討溫陽益腎通補湯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河南省鞏義市中醫院于2020 年1~12 月收治的92 例患者按照就診奇偶號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各46 例。常規組男25 例,女21 例;年齡43~75 歲,平均(58.3±3.6)歲;心功能分級: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22 例、18 例、6 例。聯合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45~73 歲,平均(58.1±3.7)歲;心功能分級: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23 例、17 例、6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軟件對比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如利尿劑、RASS 抑制劑、β 受體拮抗劑等的應用,同時控制鈉鹽、水的攝入量,向患者強調情緒激動的危害,保持情緒穩定,針對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如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者應采取降糖、降壓的治療措施,合并感染者予以抗感染治療。聯合組在此基礎上應用溫陽益腎通補湯聯合治療。藥方組成:大黃6 g,黨參及煎制后的附子各10 g,葶藶子及桑白皮各15 g,丹參24 g,豬苓與茯苓各30 g。上述中藥材加水煎汁,取藥汁180 ml 早晚各服用1 次,每日1 劑。兩組均連續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心功能相關指標[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腦鈉肽(BNP)、左室射血分數(LVEF)及6 min 步行距離(6MWD)。療效評價標準分為三級:顯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明顯改善,心功能達到Ⅰ級或提高2 級;有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緩解和改善,心功能提高1 級,不足2 級;無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有惡化傾向,心功能等級不變或惡化1 級。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相加所得。LVEDd、LVEF 采用飛利浦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腦鈉肽檢測儀及配套試劑盒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BNP。6MWD 的測試選擇不低于50 m 的醫院病區走廊進行,地面平坦筆直,每間隔3 m 設置一標記,記錄患者6 min內步行的最大距離。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涉數據均用SPSS24.0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以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相關指標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LVEDd、LVEF、BNP 及6MWD 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LVEF、6MWD 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LVEDd 及BNP 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相關指標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相關指標對比( ±s)
6MWD(m)治療前時間 組別 n LVEDd(mm)LVEF(%)BNP(pg/ml)常規組聯合組46 46 tP治療后 常規組聯合組46 46 tP 58.97±5.02 59.15±4.90 0.174 0.862 52.30±4.51 52.19±4.48 0.117 0.907 39.63±2.75 39.65±2.81 0.034 0.972 42.13±3.05 46.71±3.26 6.958 0.000 849.35±72.38 850.14±69.73 0.053 0.957 472.36±65.83 470.29±67.02 0.149 0.881 295.35±52.68 300.12±49.97 0.445 0.658 400.67±71.58 442.53±75.39 2.731 0.007
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且病死率也高。常用的治療藥物有利尿劑、β 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地高辛等。西醫對于該病的治療以延續患者心衰進程、提高其運動耐受量、改善生活質量及癥狀、降低死亡率為治療原則,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調整患者生活方式,控制鈉鹽攝入,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以減輕其心臟負荷。西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雖有可喜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癥狀、存在較多用藥禁區等,且需要依賴各種檢查造成患者治療費用的上升。中醫學認為心衰病變部位雖在心臟,但五臟相關,臟器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他臟器出現問題也可誘發或加重心衰,同時心衰也可對其他臟器造成不利影響,造成其他臟器功能的失調或損害[4~6]。中醫治療心衰的最大優勢在于整體治療,而不局限于治心。加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成因及誘因多樣,且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與中醫辨證分型治療的原則相符合。
溫陽益腎通補湯中的大黃具有降血脂、抗衰老、抗氧化及免疫調節之功效;黨參可用于肺脾氣虛所致的咳嗽、氣喘等治療,還能增強免疫力及體質,抗疲勞;附子具有改善血液流通、補益陽氣、抑制炎癥、緩解心律失常的作用;葶藶子瀉肺平喘、行水消腫,可用于肺源性心臟病及下肢水腫的治療,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桑白皮降氣平喘、利尿消腫,還可用于肝陽偏盛的高血壓治療;丹參活血化瘀、延緩衰老,可改善心腦血管,廣泛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對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均有非常好的療效,對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豬苓可利尿祛濕、抗腫瘤;茯苓可健脾寧心、利水滲濕。上述多種中藥材聯用,可發揮藥材藥理的聯合效應,從而達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中醫藥早期介入治療,還可減少血管活性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抗生素的使用,促進療效的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臨床療效、LVEF、6MWD 均優于僅采取常規治療的常規組患者。綜上所述,溫陽益腎通補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效果確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