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清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院 許昌 461002)
兇險性前置胎盤是一種產科嚴重并發癥。調查顯示,妊娠期正常孕產婦胚胎植入發生率約為0.04%,但兇險性前置胚胎產婦胚胎植入發生率約為38.20%,可引起剖宮產術中大量出血、感染、腸道損傷、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及生殖健康[1]。因此,如何防治兇險性前置胎盤孕婦術中出血,確保母嬰安全是目前產科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宮腔填塞、局部縫扎為常用止血方式,能在一定程度減少出血量,但由于子宮組織結構特殊,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止血效果,常需切除子宮,以挽救產婦生命。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屬于一種介入治療方式,在臨床防治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剖宮產術中出血取得良好效果[2]。本研究選取我院76 例兇險性前置胎盤孕婦,旨在探討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 年5 月~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76 例兇險性前置胎盤孕婦臨床資料,分為常規治療組37 例和介入治療組39 例。介入治療組年齡23~36 歲,平均年齡(29.64±3.02)歲;孕周34~40 周,平均孕周(37.43±1.12)周;體質量58~73 kg,平均體質量(65.32±3.54)kg;孕次1~4 次,平均孕次(2.35±0.58)次。常規治療組年齡25~37 歲,平均年齡(30.24±2.71)歲;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7.83±1.45)周;體質量57~72 kg,平均體質量(64.87±3.49)kg;孕次1~5 次,平均孕次(2.59±0.68)次。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經彩超、MRI檢查確診為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附著在子宮前壁;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家族遺傳病史;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淮嬖谝庾R及精神異常;合并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行剖宮產手術。
1.3.1 常規治療組采用宮腔填塞、局部縫扎等常規止血方式,依照術中胎盤植入情況、出血情況,以宮腔填塞、局部縫扎等方式止血,必要時切除子宮。
1.3.2 介入治療組采用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治療,剖宮產術前經皮穿刺技術于數字減影血管減影(DSA)系統下,經股動脈入路置入5F 動脈鞘,分別插入5F 球囊導管至雙側髂內動脈;以稀釋對比劑充盈球囊并造影,造影結果可觀察到對比劑留存在髂內動脈分支中,球囊位于雙側髂內動脈主干,確認球囊位置滿意后排空球囊,固定球囊導管體外部分于體表并包扎,轉剖宮產手術。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剖宮產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術中出血量。采用稱重法、血色素法、容積法綜合計算術中出血。(2) 比較兩組子宮切除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下肢靜脈血栓形成(DVT)、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切口感染。(3)比較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體質量。術后10 min 以Apgar 評分評定胎兒發育狀況,包括脈搏、肌張力、呼吸、外貌、皺眉動作等對刺激的反應,分值范圍0~10 分,9~10 分為正常,4~8 分為輕度窒息,<4 分為重度窒息。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介入治療組剖宮產手術時間短于常規治療組,術中輸血量、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規治療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輸血量(ml) 術中出血量(ml)介入治療組常規治療組39 37 tP 142.56±18.64 215.82±34.73 11.540<0.001 468.67±37.25 1 542.35±124.47 51.509<0.001 1 325.28±117.38 2 342.65±216.74 25.625<0.001
2.2 兩組子宮切除率、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介入治療組子宮切除率為2.56%、并發癥發生率為5.13%,均低于常規治療組的21.62%、24.32%(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子宮切除率、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體質量比較介入治療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體質量與常規治療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體質量比較( ±s)

表3 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體質量比較( ±s)
組別 n Apgar 評分(分) 體質量(g)介入治療組常規治療組39 37 tP 8.21±0.98 8.45±1.01 1.051 0.297 2 186.74±53.67 2 195.84±60.56 0.702 0.485
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大多合并胎盤植入,行剖宮產手術時易發生嚴重出血,臨床實踐指出,平均出血量>3 000 ml,若處理不當可造成產婦死亡,嚴重威脅孕婦生命健康安全[3]。故臨床應及時采取有效止血措施,以減少出血量,保障母嬰安全。
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剖宮產術中部分血管關閉異常,易出現嚴重出血,導致產婦死亡,而宮腔填塞、局部縫扎常規止血效果欠佳,術中常需切除子宮以控制出血,挽救產婦生命[4]。相關研究表明,切除子宮后會對卵巢產生無法彌補的損傷。因此,兇險性前置胎盤的治療不僅要注意防止大出血,還需盡量保留子宮,減輕機體損傷,保留產婦生育功能[5]。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于影像學技術引導下,以介入方式置入球囊至側髂內動脈,能有效實現止血目的,與宮腔填塞、縫扎等止血手段相比,其止血效果更佳[6]。由于子宮血供大部分來自髂內動脈前支,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能暫時性減輕子宮血供壓力,降低動脈壓,加速創面凝血,從而為醫師爭取止血時間,選擇科學、合理治療方案,以防止大出血發生,降低子宮切除率;同時其所用栓塞劑為明膠海綿顆粒,不會導致產婦毛細血管床阻塞,可確保血管通暢,促使盆腔獲取充足血供[7]。相關研究表明,介入術中準確置入球囊至髂內動脈主干,不僅能保證娩出胎兒后阻斷動脈血流,還可防止球囊充盈狀態下造成的髂動脈血供不足等,以暫時阻斷髂內動脈,減少出血[8]。本研究結果顯示,介入治療組剖宮產手術時間短于常規治療組,術中輸血量、出血量少于常規治療組,子宮切除率2.56%、并發癥發生率5.13%均低于常規治療組的21.62%、24.32%(P<0.05),可見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能縮短兇險性前置胎盤孕婦剖宮產手術時間,減少輸血量、出血量,降低子宮切除率,防止并發癥發生。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介入治療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體質量與常規治療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在預防剖宮產術中出血同時對新生兒具有較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兇險性前置胎盤孕婦采用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有利于縮短剖宮產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保留子宮,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