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瑩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天津 300000)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腳步地逐步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時期。新時期,我國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人們社會思想意識異?;钴S,再加上世界范圍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愈發緊密,在更大范圍內,各種社會思想文化向更深層次不斷地碰撞、交融與交鋒。這個充斥著紛繁社會思潮的歷史時期,亦是高職院校學生人生發展歷程中重要的成長時期,由于其自身文化知識儲備不夠,人生閱歷尚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不成熟,當面對多種社會思想、文化沖突與交鋒時,短時間內很難做出正確的鑒別,為此,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旨在引領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改革實踐持續深入。2014年,上海大學等高校率先響應政策,推出“大國方略”等一批“中國系列”綜合素養課程[1],取得實效;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為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指出了“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同向相行”,協同育人。因此,高職院校如何在復雜的社會多元思想碰撞中加強學生的文化定力,如何使學生主動出擊,引領、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如何積極培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職院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整合課程資源,不斷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2006年,歌詩達愛蘭歌娜號郵輪以中國上海港作為母港始航,開啟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的篇章。如今,我國郵輪產業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雨歷程,一躍成為全球郵輪旅游發展最快的市場,國際郵輪經濟貢獻率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在此背景下,郵輪人才的培養面臨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一方面,郵輪旅游市場蓬勃發展,郵輪人才需求和標準持續提升,“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能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更符合國際郵輪企業的用人實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多追求實用、快捷,進而自我意識較強,求真、求實、敢于奉獻的服務意識欠缺,對自我崗位不認同、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建設旨在培養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精神、傳承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新一代青年、培養有崇高務實精神和服務意識的優秀從業人員、培養向外傳播中國聲音、彰顯中國大國風范的使命者。
近年來,在國家政治策略指引下,高職院校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實踐的探索方興未艾、持續深入。而很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兩張皮”現象尚未根本改變,在踐行“三全育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程中,“思政課”教育教學陷于孤軍作戰的尷尬困境。在人才培養體系中,高職院“課程思政”教學建設針對其課程體系和教學實際中長期存在的“痛點”,強調不同專業、不同課程都有其旗幟鮮明的價值引領作用,所有教師都肩負著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使命?!八颊n”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專業課、其他通識課、實踐課等課程是協奏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高職院?!罢n程思政”教學建設協同“思政課”教育教學,有助于提升專業課程體系內各類課程之間的融通性。
全面推進“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教學建設,最根本的原則是使學生在習得郵輪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給予其相應的、正向的、積極的政治精神引導,即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同郵輪專業知識和技能一道列入課程教學內容,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估體系”等多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把思政元素和教育資源有機地融入“郵輪運營管理”,發揮郵輪專業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兩者合力育人作用,育才與育德有機融合,將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工作切實落地、取得實效。
“郵輪運營管理”教學目標囊括的內容是多維度的,涵蓋知識和技能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目標等。一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實現是高職院校學生建構科學的認知體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最終達成相應的情感態度等價值觀層面教育目標的前提。另一方面,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目標實踐中,抒發積極的情感態度,會讓知識和技能在教學傳授中更佳鮮活。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因此,“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必須統籌兼顧、協同發展,不僅要深挖知識背后的思政元素和教育資源,重視其價值引領作用,而且要切實找到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契合點、注重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的密切程度,避免生搬硬套、與教學實踐分裂,在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相互促進中,幫助學生成為德行為首、勤勞為本、身心健康、敢于擔當、胸懷祖國、追求卓越、不斷開拓創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兩種形態,一種是具有精準的教學內容,通過旗幟鮮明、直接外顯的、嚴密的組織形式使學生接受教育,即顯性教育。另一種是通過間接的、無形的、內隱的教育活動使學生潤物無聲地接受教育,即隱性教育[2]。兩者教學目標一致,教學形式上互補。“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建設要把握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兩者有機結合的原則,專業教師要善于挖掘潛藏于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環境中的思政元素和教育資源,將其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改變專業課程傳統教學中單純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原有路向,實現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導向的有機融合,填補專業課程教學在人才培育環節上的空白,打通高職院校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里程的“最后一公里”。
以“課程思政”為視角的“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教學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其以政治導向引領專業知識,即專業課程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有創新地進行教學設計,將倡導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有機地融入教學各環節,以隱性的、間接的方式獲得學生的認同。在此背景下,“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的課程目標設置應著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聚焦未來國際郵輪企業崗位技能所需,向培養“德技并修、德才兼備的適應國際郵輪企業崗位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靠攏,使學生對全球郵輪行業的沿革和現狀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努力增強學生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在未來國際郵輪舞臺上,彰顯工匠精神、大國風范,擔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郵輪運營管理”是高職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能課程,作為一門概論性質的課程,其蘊含濃厚的思政元素和教育資源。以“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人才培養目標為頂層設計目標,遵循課程教學規律、育人規律、“三全育人”特性,凝練課程特點,全面梳理“郵輪運營管理”課程內容,深挖其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教育資源,找到其與教學內容上的切合點、融入點,并動態追蹤時事熱點、學生掌握情況、教學環境變化等,適時作出調整。

序號 課程思政元素 教學內容融入點1 愛國情懷“四個自信” 幫助學生深入學習郵輪基本概念、國內外郵輪發展史、國內外郵輪產業發展、了解國際郵輪產業發展,進而注焦本國郵輪產業發展態勢,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2 愛崗敬業、求真務實掌握現代郵輪的設施與空間分布、現代郵輪的船型與更新、現代郵輪造船業的概況,培養學生“愛崗敬業”“不斷創新”的職業精神,增強民族社會責任感。3 突破陳規、大膽探索掌握現代郵輪旅游產品的界定與價格構成、根據郵輪乘客特點與購買動機進行郵輪旅游產品特色設計與營銷。學會“換位思考”“道求通,通則變,變則活”、樹立“民族自信”、彰顯“大國情懷”。4 服務群眾、愛國奉獻培養學生國際化郵輪人才客艙服務技能、餐飲服務技能、娛樂休閑服務技能,掌握郵輪禮儀常識,樹立國際化服務意識、彰顯國家風范。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使學生掌握世界郵輪公司經營與管理、了解現代郵輪人才招聘需求與流程,培養學生“職業認同感”“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精神”。6 遵守勞動紀律 引導學生思考郵輪從業人員事故責任的嚴重性,從內心深處建立職業敬畏感。
“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應堅持以學生“學懂、弄通、共情、會用”為原則,使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成為主角,不再沿襲課堂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形式,而是向專業課“課程思政”下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形式過渡,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全面考慮學生的現實思想狀況,避免毫無感情式地說教,努力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體驗、小組合作學習、案例分析討論、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課堂“主戰場”并適時將空間延伸至課外、網絡教學平臺,在學生習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給予其精神價值和力量,使學生切實感受、有感而發,進而提升課堂質量,完成育人目標。例如在“郵輪產業趨勢”這一章節的授課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即中國郵輪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歷史進程,其發展和氣勢無疑是迅速的、恢宏的。再以專業課題形式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充分研討國際郵輪產業的發展概況,進而注焦本國郵輪產業發展態勢,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形成報告在課上分享。
建立有效的教學效果評估體系,是檢驗“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是否發揮專業課程育人作用、是否始終于“三全育人”總體教育工作格局下、是否將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向實處、是否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郵輪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揮棒。“郵輪運營管理”的教學效果評價內容不應局限于單一的專業知識,而是要整合“課程思政”的內容,向職業素養、職業責任感、職業道德等多維度延伸??梢酝ㄟ^過程性考核(課程階段性學習展示匯報)結合終極考試進行評價。考核內容包括三方面,即知識考核、技能考核、素養考核。知識考核包括現代郵輪基礎知識、郵輪公司及其品牌概況、郵輪旅游產品認知、船上對客服務基礎知識、郵輪旅游地理、郵輪旅游安全、郵輪管理保障基礎知識等;技能考核包括郵輪旅游線路開發技能、郵輪旅游服務接待能力、郵輪產品銷售能力、郵輪安全應急與海上求生、郵輪旅游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郵輪服務質量管理、物資采購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技能等;素養考核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質、過硬的職業素質、高尚的人文素質等。同時堅持理論夠用、素質和技能并舉的原則,使各方教學力量參與考評,將考評走出郵輪課堂、走向郵輪企業、走向社會實踐及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深化和創新考評模式,最終達成育人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經過近 40年的發展已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從最初的規模式探索到現如今的內涵式發展,打出了職業教育“素質育人”的響亮口號。在此背景下,高職院?!班]輪運營管理”課程教學重新審視自有育人體系,對教育重點重新梳理,統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政治教育思想之間的關系,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深挖思政元素以擴充教學內容,將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未來郵輪人才的同時,拓展其思想政治理論、樹立正向的政治立場、提升郵輪從業人才素質,使其和諧、全面發展,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班]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教學建設是高職院校踐行“素質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跟職業教育發展潮流的具體體現。
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大部分是向學生一味地、單向地灌輸專業基礎知識,特別是概論性課程,龐雜的理論知識枯燥又無味,顯然諸如此類“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早已不適應當今高職教育育人的主旋律,更無法最終實踐高職教育育人的最終目的?!班]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知識的講授過程中,適當擴展與專業理論知識相關的家國情懷、思想觀念、人文知識,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拉近理論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而且實現了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在具體實踐中,通過“情景教學”“任務式教學”的方法更好呈現,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溝通技巧與協同合作能力,也充分迎合了以市場崗位需求為核心的育人主線。
“郵輪運營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立足于高職教育職業性、開放性、滲透性等特征,不僅通過郵輪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幫助學生掌握未來郵輪崗位所需,還秉承著可持續發展原則,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立科學的知識結構體系、開拓廣博的視野、磨煉堅強的意志品格,能夠在未來崗位實踐中堅定立場、適應環境變化、發揮大國工匠精神、提高學習能力、展現人格魅力、提升職業生涯質量,最終成為崇尚自由、和諧、發展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