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虹 張明晶



【關鍵詞】 生態價值; 張掖丹霞; 生態旅游業
【中圖分類號】 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1)20-0153-07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1]。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為我國生態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兩山”理論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在此階段,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是對立的狀態,人們利用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其次,“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在此階段,二者關系趨于相互協調的狀態,此階段重點強調可持續發展。最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此階段,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達到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統一的狀態,資源最終轉化為資本,生態價值變為經濟價值,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2]。因此,本案例在深刻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兩山”理論的基礎上,研究了張掖丹霞地貌生態價值識別與實現的過程。在其價值實現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居民、科研機構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首先,政府制定了相關政策并通過生態補償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主導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對丹霞地貌進行了保護;其次,企業抓住機遇發展生態旅游業,提高了生態服務轉化效率;再次,居民對丹霞地貌的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這對保護張掖丹霞地貌的生態使其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為了保證張掖丹霞地貌在開發保護過程中的可持續性與科學性,高校和科研機構不斷為其提供智力支持。本案例分析和梳理了各要素在張掖丹霞地貌生態價值實現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后,總結出實現張掖丹霞生態價值的主要方式是在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游業,真正意義上實現張掖丹霞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有效統一。
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與模式分析
(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我國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這為我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和模式指明了方向。根據Daily and Obst等的定義,生態價值實現研究主要是探索生態系統資產通過進入經濟生產和社會生活范圍為人類社會所帶來的生態溢價及福利水平如何實現區域整體最大化[3]。生態價值可以由良好的生態系統通過生態系統資產和服務提供,但是近年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人類的一系列活動正在推動生態系統功能逐步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生態系統調節功能和支持功能下降,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質量也隨之下降,優質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越來越稀缺。所以,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人類必須要投入相當的人、財、物和技術來幫助生態系統進行自我修復,直到被破壞和損害的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恢復,這樣人類才能繼續從生態系統中獲取優質的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從而使得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產生價值。對于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來說,其首要目的是識別生態產品價值,通過識別生態產品與服務的潛在價值,發現能夠滿足客戶潛在需求的生態(產品)價值,找到符合當地地區生態系統功能特點的發展路徑和模式,才能真正意義上將生態價值轉變為經濟價值。
(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方法和途徑,能否正確合理地選擇其方法和途徑是生態價值實現的關鍵。生態價值產生的物質基礎是生態系統的要素、結構和功能,根據生態系統資產與服務的特征可將這些物質基礎的載體分為生態產品與生態服務兩類。而生態服務根據產權是否清晰可分為以下三種:第一種,產權清晰的生態服務(如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景區),可通過當地地方政府或政府授權的企業通過市場化路徑實現其生態價值。第二種,產權模糊不易清晰辨識的生態服務(如江河水源涵養、風沙防治、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聯合通過政府生態補償路徑實現其生態價值。第三種,目前生態產品和服務產權狀況不清晰,需要進一步梳理才可以明晰產權的時候,就需要將市場和政府的力量聯合起來,才能進行其生態價值實現制度和機制設計,這種路徑稱為準市場化路徑。所以,根據權屬分布,從產權視角可以將其分為政府補償路徑、市場化路徑和準市場化路徑。
(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模式
從本質上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的根本意義在于通過提高生態產品與服務的交易效率實現其生態價值。因此,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的源頭是什么,潛在生態價值怎樣才能通過實現模式的運動邏輯被有效挖掘、傳遞、維護、分配和交易等一系列問題必定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研究的主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根據不同研究背景、動機、目的和視角,可呈現出不同的組成元素。本案例從生態系統中生態-經濟-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出發,以生態系統自我的修復能力臨界值(閾值)為標準,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識別與模式可分為原生態模式、生態環境保護模式與生態環境治理模式。
原生態模式是在區域生態系統開發力度還沒有突破生態系統自身修復能力的時候,識別和發掘生態(產品)價值,使其生態價值得以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模式是在區域生態系統中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已經接近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臨界值,但是還沒有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可以將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的利用水平保持在其持續可得的狀態。生態環境治理模式是區域生態系統開發和利用程度已經突破了生態系統自身的修復能力,出現了嚴重的生態損害,爭取恢復生態系統。
人類用以上三種方式方法對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進行轉化,同時采用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對區域生態環境實行保護、治理和恢復,在資源變成資產的過程中保護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張掖生態環境與丹霞地貌生態價值實現分析
(一)張掖地區生態環境特征及丹霞地貌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