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瀅瀅
摘 要 2015年起,“5G”逐漸走向公眾視野,以5G為話題的大量“10萬+”閱讀量的文章在微信平臺病毒式傳播,助推“5G”從以科技為主的單領域話題轉化為社會公共話題,形成“全社會都在討論5G”的特殊文化現象。本研究以36篇“10萬+”5G文章為案例分析“5G破圈”現象,認為:話語主體呈現出個體差異性與目的同一性的特征;話語主題均具正面傾向,內容上話語壁壘的打破促發5G公共話語的建構;話語策略使用多樣性可視化表達與模糊化處理等手段,使5G話題文章能更好地推廣。三要素背后體現出主流群體利用意識形態話語來獲取和保留權力。
關鍵詞 5G話題;話語分析;主體;主題;策略;權力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17-0086-04
2015年起,“5G”逐漸走向公眾視野,“5G時代”離我們愈來愈近。我國在2019年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因此2019年被喻為我國5G元年。在此背景下,多元話語主體對5G展開暢想和實踐,以5G為主題的話語不斷產出,并在當下廣受歡迎的社交平臺,如“微信文章”中不斷傳播、裂變,推動5G從廣受關注的科技話題逐漸演變為涉及社會多方面的公共話題。“5G破圈”的過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研究5G公共話題的建構過程、全社會對5G的聚焦點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借助梵·迪克的傳播話語分析理論,以當前“10萬+”閱讀量的高流量5G話題微信文章的話語主體、話語主題、話語策略為主要研究對象,即通過分析“誰在說”“說什么”“怎么說”,從而剖析5G話題微信高流量文章的話語特征與話語邏輯,挖掘其中隱含的社交媒體話語運作規律與背后的權力關系,全面剖析5G話題的構建過程與特點。
在案例選取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微信App“搜索”欄中,以“文章”為搜索指定內容,分別以“5G” “關于5G”“5G時代”為內容詞進行檢索。搜索范圍選擇“不限”,排序方式選擇“按閱讀量排序(降序)”。篩選后獲得36篇5G話題微信閱讀量“10萬+”文章作為研究有效案例。
根據案例文章發表時間倒序,繪制案例信息統計表見表1。
在36篇5G話題微信“10萬+”文章案例中,最早的高流量文章發布時間可以追溯到2015年,但當時對5G話題的關注度較低,隨著5G通訊技術不斷被重視,在2017—2020年5G話題微信“10萬+”文章不斷涌現,如圖1所示。2019年至2020年,一定程度上代表著5G話題關注熱潮的出現,而熱潮在2019年到達頂峰,從側面反映出2019年作為我國5G元年,引起了受眾的廣泛注意。
3.1 話語主體分析
普通大眾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有不同的期待與了解的需求,但又受技術專業性限制無法得到滿足。面對龐大的差異化需求,各具主體差異性的微信公眾號推出不同的5G話題文章以作為回應。
這一過程中,不同類別的話語主體呈現出個體差異性與目的同一性的特征,有助于5G話題從單領域向多領域話題輻射的同時,保證不同主體的話語內容框定在一定范圍內。
差異來源于不同類型的公眾號。5G話題高流量微信文章主要來源于六大類型的公眾號:科技類,文章聚焦于對5G本身通訊技術的介紹科普以及對其他科技發明的影響;電信運營商類,文章聚焦于運營商企業對5G商用的戰略規劃;商業類,文章聚焦于5G對企業發展、社會經濟運行等的影響;新聞資訊類,文章主要以新聞稿件的形式介紹國家在5G研發與推進上的新政策或者相關企業對5G技術推廣的布局策略;綜合生活類,文章關注5G對民眾生活的影響;社會服務類,文章則出于服務意識,聚焦5G對社會的價值。
分析36篇閱讀量“10萬+”文章案例可得5G話題高流量案例文章來源占比情況,如圖2。電信運營商公眾號是5G話題高流量文章的最常見來源,其次是科技類公眾號,這與“5G”話題本身特質有關。
據福克斯和米勒提出的“公共能量場”理論,“呈現出多元化的公共氛圍,它們就像太陽的黑子,它可以從任何的和所有的點上燃燒起來。燃燒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傳導,進而一個個體影響到整個領域,也就影響到其他潛在的火焰點。”[ 1 ]電信運營商、科技類公眾號便是“最先燃燒”和“燃燒最旺”的點,依靠接觸與分析最新5G信息的便利性與專業性的主導優勢,帶動著其他“潛在的火焰點”,即商業類、新聞資訊類、綜合生活類和社會服務類公眾號,從而使整個5G話語能量場被點燃。
讀者千差萬別的閱讀需求與公眾號差異性發文需求以及廣泛的類別使5G話題話語主體的外延不斷延伸,不止局限于科技與通訊領域。但同時,同一性也在話語場中體現。受讀者閱讀需求上的同一性與公眾號發文終極目標上的同一性影響,話語主體公眾號避免發文毫無關聯,而是通過話語場復雜的交織與篩選使文章話語走向共識,從而形成公共話語。
3.2 話語內容與主題分析
據梵·迪克的話語宏觀結構分析理論,主題作為文本意義或內容的特征之一,不是一個單詞或句子的簡單意義集合,而是中心思想、是話語的語義,能充分體現全文思想觀點[ 2 ]。主題研究是對話語整體和宏觀層面上的研究。一篇5G話題微信高流量文章的內容最直觀反映出該文章的主題。
研讀36篇閱讀量“10萬+”案例,抓取關鍵詞、提煉內容主題,將5G話題高流量文章主題劃分為四大類別:技術發展與特性科普、技術與社會生活、企業技術戰略布局、技術與國際競爭。值得注意的是,多篇文章在主題上涉及多個方面。此外,研究發現高流量文章的話語主題情感傾向均為正面,體現話語主體對5G發展未來的充足信心。
除主題外,5G話題微信文章的具體文本內容將直接影響5G話題的傳播度與關注度。研究發現對5G的介紹與科普是微信5G話題“10萬+”文章最為突出的文本內容特征,也是高流量文章的共性。研究使用Python語言對36篇案例文章內容進行詞頻統計,篩除“我們”“一個”等通用詞匯、“5G”主題詞匯,對排名前20的高頻詞匯進行匯總,如圖3。這表明“技術發展與特性科普”話語作為相似性話語成為了5G話題從單領域話題走向公共話題的連接橋梁,使不同話語主體間的話語共識性得以確立。
總之,四類主題話語的確立以及組合,體現出“5G”從單一話語走向交織復雜性的社會話語。而在這個過程中,話語內容逐漸帶有類型化、同質化色彩,以此推動公共話語束形成。
3.3 話語策略分析
敘述策略屬于話語修辭范圍,梵·迪克表示話語修辭涉及如何表達的問題,話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取決于傳播目標和預期的傳播效果[ 2 ]。高流量5G文章在敘述策略上體現出語詞運用的輕量化與模糊化、視覺手段的趣味與直觀、互動模式的呼告與引導為主的三大特征。
在語詞運用上,首先,用“輕量化”形容“10萬+”閱讀量文章的表述方式,是與厚重、深度與專業化的書面語的表述互相對立的[ 3 ]。由于5G話題最初是一個科技話題,且具有時瞻性與新奇性,所以5G話題文章的主要受眾為中青年一代,具有較為年輕化的心態與快速閱讀、碎片化閱讀的閱讀思維。因此,5G話題使用輕量化的口語和各種網絡流行語表述更能吸引受眾。其次,單領域的個人化話語演進為公共話題領域的社會化話語需要進行個性化與差異化剝離。通過剝離不同公眾號文章的個體差異,如標題與內容割裂、內容因果關系不明晰、內容復雜且碎片化而達到“模糊化”的目的。
在視覺手段上,高流量文章采用多樣化表達,以圖文結合、漫畫與音視頻穿插的形式給枯燥的5G內容增添趣味性。此外,5G話題文章中多出現專業性術語,而為避免受眾閱讀障礙,5G話題高流量文章呈現出利用可視化操作力求直觀明白的特性。其中最常見的直觀操作是對文字加粗、加色、加大、居中等強調呈現,以及根據內容將圖文分版塊呈現、一圖式呈現等。
在互動模式上,話語主體擅用引導讀者參與和提供服務兩種方式提升讀者黏度,主要表現在文章結尾的呼告話語上,呼告引導讀者閱讀點贊轉發。
4.1 權力主體
高流量5G話題文章背后的權力主體分為顯性主體與隱性主體兩方。
首先,隨互聯網技術發展,去中心化特征越來越明顯,普通大眾“表面地實現了互聯網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平權化”[4],但其實在5G話題中,受眾依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專業性機構實際把握著5G話語權,是權力顯性主體。
話語的制造是同時受一定數量程序的控制、選擇、組織和重新分配的[5]。5G作為一種新型知識體系,受眾對5G的話語實踐主要體現在“提問”,而專業機構才是“解惑者”,擁有權力建構話題。它們所表征的言語方式內蘊主體的價值意圖與切身利益,并在敘述過程中掌控輿論、傳達思想與情感[ 6 ]。在這種權力關系中,權力主體即專業機構公眾號必然會將話題導向把握在自己手中,多談對其有利的話題,有意忽視5G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用“美好”“高效”“智能”等語詞構建“毫無缺陷”的未來。
其次,話語權力顯性主體的話語權依舊受到國家主流價值體系制約。政府部門承擔著我國互聯網話語實踐的主導角色[ 7 ],是權力隱性主體。作為規訓權力特有的程序,檢查機制把“一種知識形成的類型與一種權力行使方式聯系起來”。檢查機制使對象被迫客體化,對象在監視領域內的可見性確保了權力對他們的控制和支配[ 8 ]。微信文章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在發布前必經審核,一旦內容中出現敏感性詞句,平臺將發出檢查警告,違規文章無法發出或發出后被立即刪除、屏蔽。1989年公安部頒布《計算機病毒控制規定(草案)》以來,全國人大、國務院及各部門、最高人民法院共計發布全國性互聯網規章制度近200部[ 9 ],正是這些法律法規促使微信文章維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
4.2 權力與知識關系
無特定的話語實踐就無知識,每一個話語實踐都可以由它所構成的知識來界定[10]。而知識又與權力保持互為條件。三者的關系如圖4。
信息通信技術的歷次變革都給世界帶來了巨大影響。在經濟層面,通信技術對國家宏觀經濟的帶動作用強,從供需兩端推動經濟的增長,這足以使5G成為各強國重點投注的對象。其次,5G的特性決定它將成為萬物互聯時代的關鍵,它不僅能領跑大眾社會生活,也能領跑政治:哪國可以在5G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可以成為智能未來的領頭羊。此外,5G突破性成功將一改中國“原創弱勢”的刻板印象,不僅能提高國際地位,也能在國內更好地激發民族自豪感。綜上,5G已經上升成為國家戰略。
5G作為國家戰略,民眾認識必須跟上國家步伐,5G必須從專業頂層走下“神壇”。因此,國家權力不斷推進5G認識解凍:5G技術普及話語有利于加強民眾認知5G的重要性,從而為民眾在不久的將來快速接納5G做思想準備;5G電信運營商與手機廠商對各自產品的宣傳話語有利于推動5G基層行業發展,使民眾的日常生活與5G相關聯;對5G未來的美好設想話語有利于增加民眾對科技發展的信心與期待,從而形成全社會合力加速5G進程。
另一方面,通過新型知識的形成與積累,權力效應被不斷擴大[ 1 1 ]。隨著閱讀這些病毒式傳播的5G話題微信文章,受眾對5G的了解越來越深。又由于這些話語建構基本都是正面的,受眾對5G的接納度也不斷提高。在話語的熏陶中,價值觀得到普及,受眾對5G的未來充滿期待并擁護國家5G戰略,因此國家也能“放心大膽”地走向競爭激烈的5G爭奪戰場。
本文從社交媒體傳播中公共話語生成的角度出發,從話語分析的理論視角剖析5G話題微信高流量文章的話語特征與話語邏輯,認為“5G破圈”是新媒體時代下的必然現象。此外,本文結合福柯話語與權力關系的理論,探究了5G話語背后的顯性與隱性權力主體以及科技知識與權力的關系,認為輿論場對5G形勢向好持壓倒性看法的現象具有理論支持。
當然,這類文章雖然已經擁有高流量閱讀,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互動淺、方式單一,這導致文章留言量少,用戶反饋率低;又如內容同質化嚴重,元文本重復性高,這導致讀者的閱讀興趣降低。未來,5G話題微信文章可以從內容、形式和平臺交互上進行創新發展。而在話語建構上,話語主體依舊需要以保證話語內容意識形態正確性為創作前提,在推動國家5G戰略上形成合力,共創中國5G時代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查爾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現代公共行政:話語指向[M].楚艷紅,曹沁穎,吳巧林,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03.
[2]梵·迪克.作為話語的新聞[M].曾慶香,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15,20.
[3]鄭二利.微信公眾號10萬+的敘事套路分析[J].探索與爭鳴,2017(7):57-59.
[4]李江靜,徐洪業.準確把握互聯網意識形態話語權爭奪的新形勢[J].紅旗文稿,2015,310(22):3,12-14.
[5]米歇爾·福柯.話語的秩序[M].肖濤,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37.
[6]趙麗濤.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10):80-87.
[7]胡穎.話語與權力:我國互聯網上的話語實踐研究[J].新聞界,2014(19):37.
[8]袁英.話語理論的知識譜系及其在中國的流變與重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20.
[9]胡穎.話語與權力:我國互聯網上的話語實踐研究[J].新聞界,2014(19):37-38.
[10]See Foucault,Michel.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trans[M].A.M.Sheridan Smith.New York:Pantheon Books,1972:183.
[11]米歇爾·福柯.規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