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博物館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等特點,可以向公眾科普科學文化知識,同時為公眾的學習研究提供場所。文章概述了博物館的社會價值與教育價值,分析了博物館的發(fā)展現狀,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勢在必行。提出了對博物館進行全方位創(chuàng)新的途徑,包括豐富科普內容、打造專業(yè)館藏、創(chuàng)新宣傳途徑、開發(fā)創(chuàng)意文化產品、加大館內人員的培訓力度以及與合作平臺的合作力度,旨在夯實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基礎,推動博物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博物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途徑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物館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博物館的豐富珍藏是時代的記憶,也是各個時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蘊藏豐富的文化財富。博物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集中地,承擔著重要的文化宣傳責任。長時間以來,博物館基本保持一成不變,導致公眾對博物館失去了興趣。要想抓住公眾的要求,博物館必須在舊有的基礎上進行各個方面的創(chuàng)新,讓博物館重回公眾視野。
1 博物館的價值
1.1 博物館的社會價值
1.1.1 科學普及
博物館可以通過展覽向大眾普及知識,具有知識性、趣味性以及觀賞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博物館的展覽方式也與時俱進,如投影技術的應用可以重現歷史場景,讓人們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歷史。博物館的科普具有真實性,博物館中有許多文物,學生可以在博物館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博物館的科普具有實踐性,博物館主要通過藏品陳列進行科普,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博物館的科普方式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例如,自然博物館通過閃電模擬器和VR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自然現象的發(fā)生過程,通過科學技術讓參觀者與博物館形成互動。博物館不僅擁有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具有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是對公眾進行科學普及的絕佳場所。
1.1.2 科學研究
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即使是書本,也只是對已知歷史的整理與分析,并不能保證對歷史的絕對復現。文物是更甚于書本的東西,博物館給予了研究者和觀看者了解歷史的機會,可以切實感受文物的真實狀態(tài),通過文物來學習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博物館為歷史文物的收藏、保護和宣傳提供了一定的技術保障與設備支撐,為歷史學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提供研究所需的咨詢服務與支持。
1.1.3 人才培養(yǎng)
博物館需要了解文物知識的志愿者進行文物講解,可以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實踐學習平臺。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需要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博物館可以通過與高校合作培養(yǎng)適合博物館發(fā)展的人才,對人才的培養(yǎng)計劃提出自己的意見,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平臺。由此可見,博物館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來說必不可少。
1.1.4 提供國際交流平臺
文化的交流無國界,好的文化是惺惺相惜的。發(fā)展好的博物館可以開展交流合作項目或者外派學習活動,聯合其他博物館一起共同發(fā)展,為國內外文化交流提供平臺。文化交流還可以促進國際之間的政治安定與社會安定。博物館對于中國文化在國內和國外的傳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博物館的教育價值
1.2.1 歷史文化教育價值
讀史可以明智,歷史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學習的。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珍藏了許多歷史文物與典籍。一方面,博物館的珍藏文物豐富了書本上的歷史故事,讓公眾可以通過文物本身的樣子得到啟發(fā),激發(fā)公眾了解文物、了解歷史的興趣;另一方面,博物館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形式,如將歷史遺跡展示與觸摸屏結合,讓公眾自己點擊感興趣的地方,進行放大了解,變被動獲得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歷史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博物館,博物館的歷史文物對于公眾歷史文化教育必不可少。
1.2.2 傳統(tǒng)文化教育價值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公眾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來源?,F在各個國家越來越注重自己國家的文化,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應有的保護。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孔融讓梨、精忠報國等,都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故事支持的,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另外,包括《山海經》在內的一些神話故事,也代表著中華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博物館對于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讓公眾了解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以及在漫長歲月長河中遺留下來的各種文化瑰寶,增強公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1.2.3 情感教育價值
愛國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放在首位的。博物館對于公眾的愛國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獨立的紅色教育空間,還有單獨的紅色博物館。這些地方雕塑或者陳列著那些為國為民奮斗的英雄、事跡以及遺物,是進行紅色教育的最好地方,能引起參觀者的興趣,激發(fā)參與者的愛國熱情。博物館的文物是時代的印記,每一件文物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凝聚著滿滿的民族魂與民族精神。鮮艷的五星紅旗,各式各樣的紅色剪紙,紅色是中國人民最喜歡的顏色。一個簡單的紅色,在中國漫長的歲月長河中承載著眾多的精神寄托。在古代,紅色可以用來辟邪,原本黃色為皇帝正統(tǒng)色,隨著明朝的建立,紅色漸漸成為正統(tǒng)色,一方面出于明朝君主的朱姓,另一方面源于人們對日月的尊敬,最早的祭祀服裝便是紅色,成為人們的精神寄托,這個觀念一直流傳至今。博物館的宣傳意義便在于此,讓參觀者融入情感教育之中,激發(fā)參觀者的愛國熱情。
1.2.4 審美教育價值
博物館豐富的藏品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具有審美價值。石器時代貝殼項鏈、牙齒項鏈等的出現就意味著人們有了審美,后來又有各種玉石、青銅器、字畫等,層出不窮的文物帶來的是一種感官與心理的雙重震撼。巧奪天工的設計,振聾發(fā)聵的文字,無不是具有教育意義的實物。參觀者可以從古人的文化成果中感受到詩中人與畫中人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也可以通過文物參觀以及書畫觀賞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審美能力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例如,動物紋飾在古代青銅禮器上普遍存在,這與動物在古代神話中往往扮演重要角色有關,許多神話故事中會提到動物,如女媧后人多說是蛇。從族群的祖先到被英雄征戮的惡魔,各種動物都有出現,而且古代青銅禮器上多塑造猙獰的動物圖騰,這種設計是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的,是為了烘托祭祀時的一種嚴肅靜穆神秘的氣氛,維護統(tǒng)治者的權力。
2 博物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現狀
2.1 經費不足
許多博物館不愿創(chuàng)新的原因之一就是經費不足。博物館運營發(fā)展依托地方財政,加上免費開放的政策和工作人員的編制屬性,博物館工作人員普遍缺少經營活力,博物館經費嚴重不足問題愈加突出,發(fā)展?jié)摿υ絹碓叫 ?/p>
2.2 專業(yè)人才不夠
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專業(yè)人才的管理,但是由于博物館專業(yè)就業(yè)范圍窄及就業(yè)待遇不高等原因,攻讀博物館專業(yè)的專業(yè)人才不多,可以長期堅持在中小型博物館崗位的工作人員就更少了。
2.3 文物數量少
現代化大城市中的博物館還好,館藏豐富,而且高素質人才和觀眾比較多。而一些中小型地方博物館,館藏較少,人們去過一次之后就不會再去了,中小型地方博物館發(fā)展比較艱難。
2.4 服務不到位
博物館長期以物作展,忽略了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作為一個公益性的服務機構,博物館應具有服務業(yè)的服務標準,不同的是,服務業(yè)通過客戶評價來獲得認可,而博物館工作人員無須通過客服評價來獲得認可,但是服務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到博物館在觀看者眼中的形象,影響到博物館的后期發(fā)展。
3 博物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途徑
3.1 科普內容的豐富
科學普及是博物館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博物館的職責所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精神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博物館在全民學習的大背景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博物館應該極大豐富科普內容,滿足公眾的需求。例如:科普展區(qū)多樣化,豐富的展品能吸引不同的受眾群體,呈現出不一樣的生機活力,范圍廣泛,富有趣味性;科普短視頻,有趣生動,可以使參觀者很快融入博物館的文化中??破諆热莸呢S富可以極大豐富受眾群體,并提高普通受眾參與力度,寓教于樂。
3.2 專業(yè)館藏的打造
博物館的職責之一是幫助相關專業(yè)人員進行科學研究。這部分受眾群體也是博物館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受眾群體。博物館是一個地方風土人情、文化底蘊的匯聚之地,關系到當地文化的宣傳,所以專業(yè)館藏的打造很有必要。博物館可以依托當地特色以及文化特點,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專業(yè)館藏,比如延安是人盡皆知的紅色革命根據地,當地許多博物館就依托紅色文化打造了眾多紅色陳列,一方面提高了博物館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為相關專業(yè)人員研究紅色文化提供了幫助。
3.3 創(chuàng)新信息傳播的方式
傳統(tǒng)的博物館比較佛系,不善于宣傳自己,而且傳播的方式也比較單一,通過館藏文物與文物介紹來對公眾進行信息普及,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方式難以吸引大眾。博物館應該依托自身特色以及時代特征,打造專屬的信息傳播方式。比如:利用3D甚至更高級的投影技術,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知識的魅力;采取新媒體的宣傳方式,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感受到博物館的存在,運營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號,推送博物館的最新活動與館藏,讓社會大眾及時了解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之處,激發(fā)受眾的學習興趣。
3.4 加強館內人員培訓
服務是博物館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要加強對館內人員的培訓:一方面,加強對館內人員專業(yè)知識的培訓,讓館內人員對館內藏品有一個良好的認知;另一方面,加強對館內人員服務意識的培訓。博物館作為公益性的科普宣傳機構,要對觀眾進行良好的服務,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例如,飲水機的合理擺放、廁所的路標指示以及閱讀區(qū)的座位擺放、專業(yè)人員的及時講解等,要盡可能考慮受眾的舒適度,滿足受眾的各種需求,讓受眾與博物館產生良性互動。
3.5 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開發(fā)
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是一個博物館的文化核心所在和特色所在。傳統(tǒng)博物館機械地發(fā)揮著自己的社會價值與教育價值,無法激發(fā)受眾的興趣。博物館應該是介于科研機構與百貨大樓之間的一個機構,可以適當依托館藏特色,開發(fā)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并不定時更新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常變常新。同時將現有館藏文物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增加博物館的趣味性,激發(fā)受眾的參觀興趣。典型的例子就是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的各種文創(chuàng)產品都以中國風打造,一方面為宣傳中國文化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增加了故宮博物院的趣味性。
3.6 合作平臺的開發(fā)
博物館是一個集科普、研究等為一體的機構,可以積極從各方面尋找自己的生機活力。例如,博物館與高校以及各種專業(yè)人士進行合作,開展各種大型講座以及科普活動。有的博物館還開展了現場鑒寶活動,打破了人們對博物館的思維定式,活動的開展以及專業(yè)人士的加入可以讓博物館有更好的發(fā)展。
4 總結
博物館是社會的重要瑰寶,也是時代精神的重要宣傳陣地。博物館的豐富館藏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對于社會發(fā)展和教育、科研都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信息傳播不斷加快,博物館也需要順應時代潮流進行創(chuàng)新再發(fā)展,以發(fā)揮自己在文化宣傳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飛.創(chuàng)新博物館發(fā)展意識 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關于免費開放后的中小型博物館現狀的思考[J].黑龍江史志,2010(15):154-155.
[2]解麗燕.博物館現狀分析與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傳播,2010(15):113.
[3]劉靜.中小型專題博物館建設創(chuàng)新思路之初探—以許昌塔文化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0):110-112.
[4]符倩倩.博物館文物介紹的教育價值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3):61-63.
[5]張寧.自然博物館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效果比較及思考[J].科技風,2020(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