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含英
(四年級)
條形統計圖中,一個單位可以代表1,也可以代表幾,教師可以安排以下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條形統計圖“以一代表幾”的方法。
一、自主畫圖,探索方法
1.教師呈現一張統計表(如表1),請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畫一張條形統計圖。
2.學生畫圖時,教師巡視,之后依次交流反饋。
①呈現一個單位代表1個人的統計圖,并向畫圖的學生提問:畫完這個圖,你有什么感覺?讓學生體會到要畫的格子很多,比較麻煩。
②呈現一個單位代表2個人的統計圖,并向畫圖的學生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用1格代表2個人的?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單位代表2個人,畫的格子可以少一些,不用那么麻煩。
③引導交流:格子還可以畫得更少嗎?你是怎么想的?
3.比較前面的幾幅統計圖,引導學生思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條形長度卻不同?你覺得哪幅圖表示這里的數據比較合適?為什么?
進一步思考:是不是每一個格子代表的數越多越好?是不是所有情況下都可以用1個格子表示幾?讓學生通過交流明確:條形統計圖縱軸上的1格可以表示1人,也可以表示2人,還可以表示4人,這是根據統計數據特點來決定的。
4.交流:通過條形圖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二、根據數據特點,靈活畫圖
1.教師呈現表2并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數據,根據數據特征,你覺得將統計表中的數據畫在統計圖上,1格代表幾臺比較合適?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繼續呈現表3,同樣引導學生思考:根據表3的數據特征,1格代表幾臺會比較合適?為什么?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1格代表幾需要根據數據特征來確定。
之后再讓學生完成條形圖。并回答:通過條形圖,你獲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建議?
2.鞏固練習(具體內容略)。
制作統計圖雖然只是一種技能,但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能層面,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并掌握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要根據數據特點選擇“以一代表幾”的方法。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標注縱軸的數據,如不足一格時要盡量標注清楚等,幫助學生養成繪制條形統計圖的基本習慣。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 ?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