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一年來,北京城管執法部門聞令而動、令出行隨,統籌建立分階段、有側重、全領域推進的執法模式,形成了分類鏈條全監管、主體責任全覆蓋、突出問題全盯辦、個人違法全約束的全流程管理,較好發揮了執法服務作用,促進了居民習慣養成,為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形成“北京實踐”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著重精準發力,精心布局執法服務
堅持謀定而動,制定生活垃圾分類綜合執法工作方案。明確以執法為手段,牽動管理責任落實、源頭治理提出建議、重點問題集中攻堅、執法普法宣傳動員的工作思路。建立市城管執法局統籌調度城管執法系統,會同各區、各部門對全市各街鄉鎮綜合執法隊評價通報,向黨委政府報告有關情況的工作運行模式。為確保工作步步推進到位、層層落實到位,發揮市級部門的統籌指導、綜合協調職能,召開了112場周調度會,將疫情防控與專項行動執法檢查“打捆”部署,為及時有效推進執法工作、解決突出問題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著重配套完善,夯實依法履職基礎
為確保全面履職、精準執法,從細化職責入手,制定《條例》的法規適用意見,明確執法案由、執法依據、執法標準及自由裁量權。進一步規范執法流程,制作“投放、消納處理、運輸、再生資源回收經營”四類執法檢查單,編制執法工作手冊,開展系統培訓,確保執法人員熟悉《條例》、執行好《條例》。針對廚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較高的特點,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制定《北京市廚余垃圾分類質量不合格不收運管理暫行規定》,細化重點環節、突出問題的執法力度和保障措施,為全面開展執法服務做足法治準備。
(三)著重服務引導,邁出分類關鍵一步
為確保疫情防控下的生活垃圾分類開好頭、起好步,城管執法部門堅持不以處罰為目的,而以推動形成新習慣為目標,邊宣傳、邊檢查、邊建賬、邊整改,有計劃、有步驟地從教育、引導、規范入手,廣泛宣傳告知轄區單位和社區,全面普查投放環節。重點對前期已接收告知、責令改正等執法程序,但依然存在違法行為的單位進行行政處罰。在《條例》實施首月,檢查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單位6.45萬家,發現存在問題單位9911家,責令改正違法行為4474起,立案查處2330起。
(一)聚焦“兩大主體”,擦亮執法工作的“服務底色”
《條例》首次明確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并對分類鏈條上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責任進行界定。城管執法部門以主體責任落實為突破口,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引領,突出“執法溫度”, 調動行業力量,督促個人主體責任落實。堅持“懲教并舉、剛柔相濟”;研究制定《關于加強對個人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執法工作的意見》,明確對個人處罰方式采取“勸阻、警告、罰款”三步走。對自愿參加社區服務活動者可不予處罰,對屢教不改的居民個人依法予以處罰,剛柔并濟推動個人分類意識和習慣養成。一年來,累計對個人警告6805起,對個人主體責任落實起到了積極作用。
市城管執法局先后向問題相對突出的物業管理、餐飲、建筑等行業制發執法建議函,指導行業協會履行自身職責,督促成員單位自覺遵守《條例》,做好生活垃圾分類。餐館、居住小區、施工工地等領域生活垃圾分類質量逐漸提升,發現問題率從2020年5月份的15.4%下降至2.18%,下降幅度約8成。
(二)聚焦“六混”違法行為,攻堅克難交出“民心答卷”
“前端分好類,后端混一起”,是嚴重影響群眾分類投放積極性的突出問題,也是群眾投訴舉報的高發問題。城管執法部門迎難而上,堅持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總結推廣“八查”工作法,嚴格落實“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采取波次打擊、加大巡查頻次、強化舉報線索摸排、進行非現場取證等手段,對單位、個人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混投混扔”、運輸企業“混裝混運”等“六混”違法行為重拳出擊,加大執法力度,維護前端投放成果和群眾參與熱情。一年來,共開展九個波次專項整治,檢查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單位95.47萬家次,發現問題2.08萬家次,立案查處涉及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4.33萬起,其中查處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惡劣的混裝混運違法行為256起,用實際行動消除了市民群眾的分類顧慮。
東城區城管檢查餐飲企業垃圾分類 市城管局提供
(三)聚焦服務創新,打出提升執法效能的“特色牌”
緊扣疫情防控常態化大背景,總結借鑒疫情防控“三類場所”執法檢查工作經驗,為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服務提供新的思路。一方面,創新“一點多查、一查多效”執法模式,即一處點位檢查多個執法專項、在每個執法專項中同步履行多項執法職權,在提高執法效能的同時,為解決執法擾民、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創新“主題執法+日常執法檢查”工作模式。2021年以來,結合群眾社會活動特點和疫情防控新形勢,以日常執法檢查為基礎,每月聚焦一個執法重點,先后開展“餐飲執法月”“商超執法月”等主題執法活動。截至目前,共檢查餐飲企業和賓館飯店7.18萬家,商場、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1.2萬家次,立案查處涉及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290起,把主體抓到位、把責任落到實處。
(一)用執法結果“曝光”倒逼主體責任落實
立足執法工作,擴散執法效果,在執法結果運用上下功夫,創新“執法+曝光”工作模式。通過《北京晚報》等主流媒體設立“曝光臺”,對生活垃圾分類違法行為的查處情況進行曝光,北京日報及其他新媒體平臺同步刊發、推送,以執法結果拓展社會監督范圍,以廣泛的社會監督倒逼主體責任落實。一年來,共刊播曝光272條次,涉及違法行為點位164個,有力督促了問題整改。
(二)用懲戒聯動“杠桿”撬動分類習慣養成
探索將執法結果與前端管理掛鉤,研究制定《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將《條例》的落實和執行情況納入企業和居民信用記錄。同時,市、區、街三級城管執法部門依法將適用一般程序行政處罰的11191起生活垃圾違法行為,分別納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開放執法數據為懲戒聯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密云區十里堡鎮私自亂倒混合垃圾案件中,市城管執法局統籌指導屬地城管執法部門依法履職,與檢察院、公安機關等密切配合,打擊生活垃圾分類違法犯罪行為。
(三)用精細管理“小切口”激發基層共治效能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礎單元。找準“小切口”,推行“城管執法進社區”,將工作進一步延伸到群眾身邊。制定《關于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隊支持社區物業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指導意見》,制作工作流程圖,優化執法檢查、快速處置等執法流程。建立“執法隊員實名管理、工作聯動”兩個機制,基層執法隊員與社區、物業、垃圾分類指導員直接對接,基層治理的聯絡網更加緊密。完善“執法檢查、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兩個臺賬,動態掌握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協助開展了四批共835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的核驗工作,讓基層治理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大興城管進校園講解垃圾分類市城管局提供
(一)讓主流媒體成為傳播分類正能量的“擴音器”
宣傳開道、輿論先行。依托傳統媒介宣傳造勢,設計制作92個主題宣傳海報、公益廣告、動畫片、宣傳片、微視頻等,在微信、微博、客戶端、網站,以及城市電視、《人民日報》、公交候車亭等數字終端進行全媒體推送,打造法規宣講“城管云課堂”。創新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與中央電視臺、《新京報》合作策劃組織3場網絡直播,106.1萬網民實時在線觀看、互動,相關視頻點擊播放量達1132萬次。制作內容多元、形式多樣的宣傳作品,包括動畫片《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攜手呵護美麗北京》、微視頻《分類新時尚之城管先行》、H5微信小游戲“城管云課堂之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我知道”等,累計參與人數達350余萬人次。
(二)讓典型力量成為匯聚分類行動的“共鳴箱”
制作先進人物系列短視頻,在北京新聞等媒體欄目及公眾號平臺播出;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組織支持開展網絡直播專場;走進北京林業大學、金隅集團、市物業管理協會等機構,開展線下分類知識講座。通過200余場線上線下活動,直接帶動14萬余人次主動參與、有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在先進典型的帶動下,全市城管執法系統全部參與到社區生活垃圾分類的第一線,在宣傳動員、督促指導、掌握一手資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讓大數據技術成為推動高效治理的“新引擎”
打造依托“五位一體”智慧城管平臺的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化執法保障系統,豐富數字化功能開發,探索智慧執法“一體化”,把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流程統起來、工作基礎實起來。在北京城管移動核錄系統中,增加生活垃圾分類執法4個環節共61項檢查內容。市、區、街三級城管執法隊伍隨檢查、隨錄入、隨處置,系統實時生成市、區、街執法人員的工作成績單。這有效解決了執法過程中標準不一、內容不全、操作不便的問題,實現了巡查執法全流程數字化,執法效率提高80%以上。執法人員通過動態執法,不斷校對完善執法基礎臺賬,探索建立“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的基礎臺賬,為找準執法重點、分析突出問題、統籌執法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各個城市因地制宜,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創新實踐。上海建立“一網統管”智慧系統,打通數據壁壘、整合資源,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標準優化細化,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分類案件的處置效率,成為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新常態。廈門發揮考核評價杠桿作用,創立“互聯網+暗訪”管理考核評價體系,有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重慶通過分類別打造責任主體示范點,有效提升分類效果。北京市城管執法部門要進一步突出“依法執法、嚴格執法、精準執法”工作主線,將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轉化為常態化工作抓緊抓實,將市民群眾的分類意愿轉化為實際分類行為抓細抓好,用扎實有力的執法工作助推城市精細化管理提檔升級,推動首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抓執法力度,傳遞推進垃圾分類的堅定決心
一是在鞏固成果上,適時開展“執法回頭看”和現場督察,完善法規配套文件,升級《生活垃圾分類執法工作手冊》,用優化的執法流程,為一線執法工作提供更加精準的工作指導。
二是在深化成效上,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通報的生活垃圾分類訴求前十街道(鄉鎮)突出問題為導向,深入推進波次專項行動,開展好主題執法月行動,將執法工作逐步向城鄉接合部、農村地區延伸,實現執法對象全覆蓋。
(二)抓長效舉措,優化提升執法服務的效能
進一步研究落實《北京市城管執法機關分類分級執法監管辦法(試行)》,加強運用監管分類、執法分級的差異化執法監管措施,優化營商環境,鞏固提升執法成效。加強對懲戒聯動措施的完善運用,制定將《條例》落實情況納入企業和居民信用記錄的具體措施,發揮執法行政處罰信息分類公示的警示作用,借力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推動企業和個人自律。同時,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違法行為的舉報獎勵,督促形成人人參與的約束監督環境。發揮工作機制優勢,進一步完善工作通報、執法建議函等工作機制,發揮考核評價作用,將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服務引向精細化。
(三)抓共治共享,大力推動源頭減量
不斷延伸執法檢查覆蓋面,深入推進“城管執法進社區”行動,進一步聚焦居民家庭分類源頭。將科技應用融入執法服務中,讓數據跑起來、鮮活起來、智慧起來。發揮好“城管開放日”“城管云課堂”等活動的作用,宣傳分之有用、分之有益、分之可信、分之可行的理念。打造“城管+社區+物業+居民”共同攜手、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良好格局,推動從“要我分”到“我要分、分得對、分得好”的根本轉變,實現垃圾源頭減量。
(壓題圖片:韓利局長調研檢查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市城管局提供)
(責任編輯: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