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城市管理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執法難度也越來越大,僅僅依靠傳統的“現場執法”手段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城管局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作用,積極探索零接觸的“非現場執法”模式,較好地破解了執法難題、規范了執法行為、提高了執法效率、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昆山市域面積9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9.2萬,各類市場主體超100萬,機動車保有量76.2萬輛。外來人口多、中心城區業態亂、管理要素多,目前城管系統執法人員274人,城管執法力量相對不足,導致昆山市執法工作面臨諸多難題。
(一)店外占道經營多
昆山市中心城區業態豐富,存有部分水果、鮮花、汽修和快遞經營戶,致使店外堆放、占道經營、占道作業等違法行為呈高發態勢,夏季尤為嚴重。店鋪前臟亂不堪、影響行人通行等現象屢見不鮮。
(二)現場調查取證難
執法過程中,暫扣和證據先行登記保存等手段實施阻力大,容易誘發矛盾沖突。同時,因很多違法違規行為隨機性強,證據“轉瞬即逝”,難以取證查處,如渣土車拋撒污染路面、偷倒亂倒垃圾、亂倒污水等。
(三)社會支持氛圍差
很多市民和管理對象對城管執法抱有“偏見”,認為可遵守可不遵守,從而造成對城市管理的守法意識不強,在各類違規違法亂象頻發中產生“法不責眾”的心態。
針對執法難題,昆山市轉變工作思路,借助信息化手段發現和處置問題,探索形成了“非現場執法”工作模式。
“非現場執法”是指,在執法方式上,通過科技手段非現場取證,在執法辦案的各個環節盡可能地減少與管理對象接觸,是有別于現場執法的一種執法模式。
昆山市以原數字城管平臺為基礎,構建“探頭站崗、鼠標巡邏、系統派單”的信息化勤務指揮平臺。通過整合公安、交通、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7萬多個高清視頻探頭,將視頻監控覆蓋面擴大到中心城區的大街小巷,實現了“足不出戶管全城”。在信息化勤務指揮平臺的基礎上,還創新使用人工智能(AI)行為識別技術,在市場周邊和22條主要道路新增481個高清視頻探頭。系統可自動報警并抓拍、錄像、存檔,同時將違規圖片、信息自動推送給執法人員和責任商戶,提醒執法人員依法調查處理,通知商戶落實整改,實現對輕微違法行為的精準發現。案件平均處置時間縮短至24分鐘,效率提升90%以上。
非現場執法,核心是執法,特點在于“非現場”“非接觸性”,主要體現在取證、送達、執行等三個環節上。“非現場執法”的具體辦案流程為:
(一)立案
勤務指揮系統和人工智能識別系統抓拍到當事人違法行為后,將違規圖片發送給執法人員。
(二)調查取證
執法人員收到照片后,前往現場制作現場檢查筆錄,引導當事人簽訂《法律文書送達地址確認書》,并向當事人發放《通知書》。
(三)處罰決定
當事人收到《通知書》后,在規定時限內到中隊接受調查,制作調查詢問筆錄,發放《告知書》。當事人收到告知書后,可以行使陳述申辯的權利,中隊對當事人陳述申辯復核后進行回復。同時,根據陳述申辯的復核情況作出處罰決定,向當事人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注:若當事人態度抗拒不配合,執法人員可以采用郵寄送達的方式,將法律文書郵寄到《法津文書送達地址確認書》上的地址。即使當事人拒收,亦視為送達。)
(四)執行決定
若當事人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后自覺履行處罰,則案件依法結案。若當事人拒不履行行政處罰,行政機關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非訴強制執行。
城管執法中運用非現場執法手段,較好地解決了執法力量不足、執法現場沖突、拒收執法文書、執法權威不高等四大難題,實現了科技與法治的完美結合。
昆山市城市管理指揮中心 攝影:李國棟
昆山市城市廣場 攝影:王偉明
(一)解決了一線執法力量不足的難題
“非現場執法”改變了原有的執法方式,各基層中隊從原來的2名以上執法人員現場巡查,變為指揮中心2~3名坐席員線上巡查、派單和處置。現場巡查人員減少85%。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案件查處中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力不足的難題。
(二)解決了現場執法沖突的難題
實施“非現場執法”,通過信息化手段取證、固定證據,大幅減少暫扣等行政強制措施,緩和了行政相對人的對抗情緒,降低了執法沖突。“非現場執法”模式的開展及“城警聯動”機制的日益完善,使妨礙執法、暴力抗法事件的數量逐年減少,執法保障更加有力。
(三)解決了法律文書送達的難題
在數據資料普查錄入時,與行政相對人簽訂地址確認函。城市管理和執法過程中,如發現行政相對人存在違法違規問題,通過“非接觸性執法”獲取證據后,文書可通過郵寄送達的方式有效送達,完成“零接觸”下的告知程序。即使行政相對人拒絕接收郵件,法院仍然認定其具有送達的法律效力。
(四)解決了執法權威性不強的難題
建立非訴強制執行制度,按照程序對不愿見面、拒絕接受調查的行政相對人依法申請法院進行行政強制執行。增強了執法人員自信,樹立了城管執法權威,解決了城管執法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一)實施非訴保障
經過與法院溝通協調,實施城市管理非訴強制執行制度。針對行政相對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申請復議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情形,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非訴行政案件強制執行,運用司法力量保障行政處罰得到有效落實。
(二)加強律師駐隊保障
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與律師事務所簽訂法律服務協議。律師進駐城市管理執法部門,為執法隊伍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協助開展群眾法治教育、監督和規范執法工作。“律師駐隊”模式在規范執法行為、確保程序正當、促進依法行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非現場執法”的順利施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實行信用懲戒保障
聯合昆山市信用辦,建立違法行為、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共治局面,執行率得到顯著提升。
昆山市“非現場執法”實施以來,未出現一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案件。下一步,昆山市城管局將繼續完善“非現場執法”流程,不斷探索豐富“非現場執法”應用場景,全面提升執法能力。
(執筆人:顧曉純 朱成強)
(壓題圖片:昆山市開發區新貌
攝影:王偉明)
(責任編輯: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