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規劃、建設還是管理,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關、質量關,并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北京既是我國的首都,又是超大城市,應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切實把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處置突發事件和危機管理能力,構建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運行保障體系,確保城市安全有序運行,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城市公共設施是指供水、排水、供電、通信、供氣、供熱等設施及其配套設施,是城市運行的基礎載體,與城市安全、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北京是一個超大城市,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0多萬,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至關重要。
(一)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是城市安全運行的基礎保障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個有機體,那么城市公共設施就是遍布城市全身的器官和血脈。現代城市是一個集人、設施、資源、能源等諸多要素于一體的緊密關聯、持續協調運轉的巨系統。城市公共設施一旦出現故障,就會引發一定范圍的梗阻或癱瘓,影響整個城市的正常運行。
(二)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
水、電、氣、熱等管線是城市公共設施的重要部分,這些地下管線就像“毛細血管”一樣聯系著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以水、電管線為例,地下管線事故可能引發一定范圍內的斷水、停電,導致城市公共設施正常運行中斷,影響正常的民生服務保障。
(三)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是承辦重大活動的有力保障
北京作為首都城市,承載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功能。特別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國際交往活動、重大賽事活動、國內慶典活動等重大活動的籌辦,都對城市公共設施的安全運行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越來越依賴城市提供安全可靠的公共設施運行服務保障。
(一)把握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的特殊性
北京作為國家首都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具有極端重要性。“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決定了首都城市的安全事關國家安全。“首都無小事”,要求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必須是首善標準,承擔的重大活動、重要會議服務保障必須做到精益求精、萬無一失。
北京是超大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現有城市道路6000余公里,各類地下管線總長度達到22萬余公里,每年社會用電總量達到1100多億千瓦時,燃氣年用量達到180多億立方米,公共設施城市供熱面積近3億平方米,這么大的體量對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市城市管理委二級巡視員趙功檢查年中安全生產 管城理市微信公眾號提供
(二)推進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的體制機制創新
北京市城市公共設施管理體制具有政府主導、部門主管、國企控股、屬地管理的特點。全市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信、供氣、供熱等城市公共設施由相應的政府部門主管。供電、供氣、供熱由城市管理部門主管,道路由交通部門主管,供水、排水由水務部門主管,通信由通信管理部門主管。政府主導體現在,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市政府對全市城市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管理進行主導。城市公共設施的權屬主體主要是國有企業。以電力設施為例,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是全市電網的主體企業,隸屬于央企國家電網。城市燃氣管理體制中,市燃氣集團是全市主要供氣企業,是市屬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各區政府負責轄區城市公共設施屬地管理,相應區級主管部門承擔屬地行業管理職責。為加強統籌協調,北京市政府于2006年成立了城市公共設施事故應急指揮部,由主管副市長擔任總指揮,市政府相關部門、各區政府、行業市級企業為指揮部成員單位,負責全市城市地下管線、燃氣、熱力、戶外廣告、路燈等公共設施突發公共事件及事故應對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在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工作機制方面,北京市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一是建立了城市公共設施季度安全形勢分析會議制度,針對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進行風險分析研判,落實工作協調、指導部署。二是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線結構性隱患治理機制,編制年度消除城市地下管線自身結構性隱患工程計劃項目匯編,推進安全隱患治理,提高城市地下管線自身安全狀況。三是建立了地下管線保護溝通機制,依托“北京市挖掘工程地下管線安全防護信息溝通系統”發布工程信息,主要道路和公共區域挖掘工程破壞管線事故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四是建立了城市公共設施事故搶險搶修配合機制,針對地下管線事故搶險搶修作業中存在的臨時占用道路、挖掘道路審批問題,建立城市公共設施事故應急處置配合機制,確保及時搶險搶修。五是建立了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城市運行服務保障機制,針對各類重大活動需求,建立專項指揮部和協調機制,制定專項保障方案,統籌安排應急處置力量和專業保障隊伍,落實服務保障部署。
國網北京城區供電公司員工檢查供電設備 管城理市微信公眾號提供
(三)統籌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風險防控
堅持城市管理系統季度安全形勢分析會議制度,組織各行業部門、行業企業、屬地政府進行安全形勢分析,總結工作,提示風險,部署任務。持續推進地下管線自身結構性隱患治理,逐步消除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隱患,每年實施消隱工程近千項。加強施工外力破壞地下管線事故的預防機制,每年發布施工信息,預防施工外力破壞地下管線。加強城市公共設施事故搶險搶修配合機制,進一步理順搶險搶修快速程序,提高效率,確保能夠第一時間得到處理,維持了城市公共設施安全平穩運行。
另外,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城市公共設施的基礎比較薄弱,地下管線自身結構性隱患問題仍較為突出;二是施工外力破壞地下管線問題時有發生,預防機制有待加強;三是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管理涉及行業多、跨度大、環節多,各行業領域專業性強,既自成體系,又相互交叉,協調難度大,行業管理、屬地管理和企業管理尚未完全形成合力,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強研究和解決。
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時期安全應急工作總體要求,把握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履行“四個服務”職能要求,堅持首善標準,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管理,不斷提升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保障能力,為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一)健全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體制
健全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四方責任體系,即城市公共設施權屬企業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管理責任、屬地政府管理責任和社會單位、公眾的社會責任。強化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主體責任,承擔起所有權主體的各項權利和義務,全面落實安全運行的預防、處置和救援等各項工作,做好日常維護,這是保障安全運行的主要部分。強化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部門管理責任,就是要做好服務和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履行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職責。強化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屬地責任,要求落實分級管理,區政府、街道要履行屬地政府的統籌協調、監督管理的職責。強化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社會責任,是指社會單位和居民要落實設施使用安全規定,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在建設施工各個環節做好預防,避免破壞地下管線。
(二)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機制
一是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協調指揮機制。進一步完善北京市城市公共設施事故應急指揮部的組織體系,建立市、區兩級指揮部,加強協調指揮、信息匯總分析、監督檢查等職責。
二是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預防治理機制。推進城市管理體檢,將城市公共設施作為重點體檢的對象,全面進行風險評估和管控。推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持續做好地下管線自身結構性隱患治理,統籌編制年度消隱計劃,提升地下管線的自身安全水平。
三是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應急救援機制。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事故)響應、處置流程,建立快速、及時、暢通的聯絡機制,加強平日值守和重點時期備勤,確保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救援。
四是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責任追究機制。對于施工外力破壞地下管線的事件(事故),依法依規追究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賠償責任,依法應當予以行政處罰的,相關部門要嚴格立案查處,要加強責任倒查,追究相關領導或責任人的個人責任。
(三)夯實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基礎
一是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法治保障。加快制定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方面的相關規定,既要注重在電、氣、熱等行業領域規范性文件中明確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相關規定,也要注重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綜合規范性文件制定,構建起完備的法治保障體系。
二是建立城市公共設施要素基礎數據資料體系。城市公共設施各權屬企業要加強要素基礎數據資料管理,加強摸排調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各行業管理部門要定期收集匯總城市公共設施行業基礎數據資料,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通過建立準確的城市公共設施要素基礎數據資料體系,為預防治理和應急救援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標準。在現有供電、供燃、供熱、綜合管廊等安全生產等級評定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標準化建設。針對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施、加氣站等新的城市公共設施,制定完善安全運行標準。
四是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管理技術應用。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信息網絡系統等先進技術在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索在監控系統或運維系統上使用智能化分析技術,提升城市公共設施運行安全預警能力。推動先進檢測技術在燃氣管線、供熱管線、電力隧道等設施中的應用;推進配電室、電力隧道等重點設施智能化運維技術應用,實現設施運行環境、設備狀態等遠程監視。
小武基垃圾轉運站 環衛集團提供
(四)增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韌性
一是增強城市公共設施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尤其是非常規突發事件(事故)的應急處置和救援能力,提升巨災情況下城市公共設施風險研判及物資儲備能力,識別地震、暴雨等自然災害下城市公共設施重大安全風險,全面提升北京市城市公共設施的抵御自然災害、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體系。
二是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預案體系。結合城市公共設施變化和新的政策形勢,修訂地下管線、燃氣等市級應急預案,制定城市公共設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指南,細化應急預案編制要點、應急響應等級劃分、應急處置對接要求及流程,強化各級應急預案銜接,不斷提高應急預案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進一步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隊伍建設。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加強隊伍培訓和應急演練,組織實施城市公共設施綜合性應急演練活動,細化應急處置環節,優化應急流程,強化應急決策及聯動機制演練,提升專業應急隊伍實戰水平。加大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支持度和參與度。
四是進一步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物資裝備建設。研究編制電力、燃氣、供熱等應急隊伍物資裝備配置要求,加強應急物資裝備管理,推動行業企業按照標準要求配備應急隊伍物資裝備。結合氣象條件、重大活動保障等實際需求,提出應急物資裝備等的空間布局。
(壓題圖片:北京燃氣設施北京燃氣集團提供)
(責任編輯: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