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松
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是“門前三包”責任制的優化升級。《江蘇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市容環衛工作實行責任區制度,市容環衛責任人應當做好責任區內的市容環衛工作。然而,長期以來,市容環衛責任人主動履責積極性不高,動態類市容秩序問題反復多發,成為影響城市容貌和文明程度的“痼疾”。
為推進市容環衛責任落實,江蘇省蘇州市城市管理局開發了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包含基礎數據、動態管理、整治提升、示范創建、督辦考核等模塊,以準確掌握沿街單位信息數據為基礎,打造市容管理“小循環”和城市管理“大循環”。在市容管理“小循環”上,通過分析系統產生的大數據,對商戶和道路進行“紅、黃、綠”分類,并根據類別配制不同的管理要求、巡查頻率和獎懲措施。同時,按市、區(縣級市)、街道(鎮)三級匹配不同的管理權限,構建上下連接、各有側重的系統平臺。在城市管理“大循環”上,深度協同數字城管系統,讓數字城管系統發現問題更準確;與執法系統雙向互動、互為支撐,高效處置街面秩序問題。在此基礎上,還關聯店招審批備案、“蘇州微城管”商戶自治,以及蘇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考核等業務內容。最終,形成了數據關聯融合、流程標準規范、體系層層貫通、業務聯動配合、商戶廣泛參與的市容管理格局。
建立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落實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是夯實城市管理基礎,改善城市市容秩序,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重要路徑。
(一)建立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是推進城市管理智能化轉型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蘇州的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確定于2006年,將“門前三包”道德約束上升為法律規范并配套了行政執法手段,是責任法定原則在城市管理領域的具體應用。當前,在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高效處置“一件事”的浪潮下,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也要與時俱進,積極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智能化改造,更好地契合智慧城市建設需求。
(二)建立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是塑造“美麗蘇州、滿意城管”品牌的需要
2021年以來,蘇州市城市管理系統圍繞“美麗”和“滿意”兩個關鍵詞,努力打造“美麗蘇州、滿意城管”品牌。良好的市容秩序是城市美麗的基礎,也是人民滿意的先決條件。建立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通過對系統運行數據進行梳理,可以掌握哪些路段、哪些行業、哪些店鋪、哪些時段是違反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的易發點和高發點,從而為城市管理部門精準有效施策提供依據。通過引導市民參與,還能改變長期以來城市管理由政府唱“獨角戲”的局面,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目標。
(三)建立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是解決城市管理重難點問題的需要
在蘇州市數字城管平臺上,動態類市容秩序問題工單數量逐年遞增,且大多數工單均以教育整改結案,導致相關問題反復多發。這既與動態類市容秩序問題即時、無主的特點有關,也與數字城管結案標準較低有關。經過對近年來的數字城管工單進行深入研判,相關工作人員認為,動態類市容秩序問題70%都是由于沿街商戶市容環衛責任落實不到位造成的。為此,城市管理部門確定了建立智慧化市容環衛責任監管系統,將數字城管系統上的“無主工單有主化、有主工單責任化”的工作思路,探索共治共管和嚴管重罰雙輪驅動的治理模式,從而為實現“干凈、整潔、有序、安全”的城市容貌夯實基礎。
蘇州市葑門橫街
為了推進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在完善信息采集程序、優化管理流程等關鍵環節,城市管理部門與相關部門多次溝通協商,協同提升系統運行質效,切實發揮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
(一)“全要素信息”夯實基礎
準確、可靠的數據是開展智慧化管理的基礎。堅持多措并舉,全面掌握沿街店鋪地址、產權人和經營人姓名、聯系方式、營業執照、門面照片、市容環衛責任書簽約張掛情況、門頭店招審批情況等信息,做到“一戶一檔”。目前已經掌握了392條主要道路212317條沿街單位數據,基本摸清了底數,掌握了情況。具體的做法有,一是大范圍、寬口徑數據采集匯聚,關聯市場監管局的企業法人數據,大數據局的電子證照數據、標準地址數據和標準二維碼,調取沿街單位信息,并由城管隊員對信息進行核實。二是城管隊員結合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宣傳教育,實地采集數據,并將數據采集情況納入城市管理月度考核中,每月對數據采集數量和質量進行通報。三是實現市、區(縣級市)、街道(鎮)三級信息互聯互通,為執法管理夯實基礎,城管隊員在日常執法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平臺直接查詢行政相對人基本資料、處罰情況等信息,有效破解了執法過程效能低下、反復“擾民”等問題。四是數據采集入庫后,即與店招許可備案數據進行對接和共享,確保數據能夠做到實時更新。
(二)“常態化巡查”落實責任
落實“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工作方法,將市容環衛責任監管工作融入城市管理網格中,進一步明確管理對象、管理標準和責任人。城管隊員每天到主要道路至少巡查一次,并在App上打卡記錄,各級管理人員通過后臺,可以知道隊員是否到達點位,何時到達點位。隊員打卡后開始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并通過系統錄入上報。系統將記錄問題照片、發生日期等信息,固定證據。截至目前,城管隊員在392條主要道路上累計打卡30941次,發現問題29752件。實現了問題及時發現、快速解決的目標,有效提升了市容秩序。
(三)“智能化巡查”提高效能
針對傳統執法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巡查人力不足、執法取證困難、執法人員選擇性執法、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建立無人機空中巡查、巡邏車巡回發現、監控探頭站崗“三位一體”的智能化巡查模式。與傳統執法管理模式相比,智能化巡查依托圖像與視頻精準識別、城市環境特征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第一時間對違法情況進行自動識別和告警,并派遣責任單位處置,使占道經營、亂堆物料等市容秩序類問題無所遁形,進一步解放了部分巡查管理人員,提高了日常管控成效。2021年3月中旬分批運行500路探頭以來,累計受理視頻監控案件9516起,已全部結案,結案率100%。
(四)“全鏈條監管”形成合力
“全鏈條監管”是指對于市容環衛責任問題進行閉環監督管理,構建“發現—管理—處罰”全過程的管理體系。推行“三次違法必罰”制度,即對于違反市容環衛責任的商戶按照“一次勸導、二次下達整改通知、三次開具處罰單”的流程進行管理。對三次違反市容環衛責任的商戶,處罰率達到100%。具體流程包括七個方面:一是通過常態化專業巡查和市民“隨手拍”等形式及時發現問題;二是通過關聯數字城管系統,將問題匹配到具體商戶;三是系統通知商戶自行整改,同時由數字城管系統通知城管隊員及時上門查驗;四是由數字城管系統標記問題發生次數,并提示城管隊員做出相應的行政行為;五是數字城管系統對于同一家商戶三次違法的,要求做出處罰才能申請結案;六是將案件號等信息推送至執法系統,由執法系統查驗、核實,并與信用體系鏈接;七是聯合考核,對于未做到“三次必罰”的區域,在日常考核中予以扣分。
(五)“全社會參與”共治共管
加強宣傳發動,引導社會廣泛參與,暢通群眾參與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一是鼓勵和支持市民主動發現沿街商戶違反市容環衛責任的問題,并通過“蘇州微城管”公眾號進行上報,問題核實后,將給市民進行紅包獎勵。2019年起,市民主動發現并通過公眾號上報沿街商戶違反市容環衛責任問題281014件。二是系統將問題推送給商戶本人,提醒商戶自行整改,30分鐘后才會通知城管隊員上門復核整改情況。主動整改的商戶一般免于處罰,達到“三次違法必罰”標準的也可以從輕處罰。截至目前,系統推送市容環衛責任制問題29752件,商戶自行整改16851件,平均自行整改率達到56.6%。三是鼓勵沿街商戶通過商戶自治、自查自糾、志愿服務等形式參與城市管理工作,獲取城市管理積分。城市管理部門在嚴格落實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積極參與共治共管的商戶中評選“最美商戶”,頒發證書并給予一定程度的物質獎勵。
(六)“分層次管理”精準施策
基于大數據建立道路分級分類管理機制。一是建立沿街單位分級分類管理體系,將歷史違法記錄和被投訴次數在5次(含)以上的標記為紅色, 3次和4次的標記為黃色,2次(含)以下的標記為綠色。建立“紅黃綠”動態升降級機制,系統自動判定沿街單位等級并實時調整更新。每位城管隊員通過手持終端共享沿街單位等級信息,開展針對性巡查,做到“紅色商戶每日查,黃色商戶每周查,綠色商戶每月查”。二是開展市容環境“亂點”趨零化管理。完善對數字城管工單數據的分析利用,將同一地址出現5次以上工單的列為市容環衛責任“亂點”。建立“亂點”數據庫,精準采集“亂點”沿街單位信息,對“亂點”開展重點監管和銷號式管理,促進“亂點”趨零化。三是對沿街單位違法行為數據和市容環境“亂點”數據進行整合,確定每條道路等級,采取不同管理標準,并在系統上以不同顏色進行標注,做到重點難點一目了然,分級分類管理有據。
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自上線運行以來,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改善了城市容貌,優化了市容秩序,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一)實現了街面秩序顯著改善
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正式上線運行以來,蘇州城市環境得到有效改善。2021年1月至4月,蘇州市數字城管系統上出現占道堆物、占道經營、沿街晾掛、機動車亂停放等常見的動態類市容秩序案件33695起,環比2020年9月至12月的46404起,下降27.4%。
(二)實現了市容秩序“一網統管”
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在自有數據的基礎上,整合城市管理局各業務條線及相關部門的數據,并充分進行數據挖掘,形成商戶一張圖、道路一張圖、巡查監管一張圖、考核一張圖、問題一張圖五張大數據可視化云圖,做到了一屏統攬各項數據和一網統管各項市容業務,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實現了城管形象優化提升
在市容環衛責任分級分類智慧化管理系統實施過程中,城市管理部門通過上門宣講城市管理法規、采集信息和簽訂市容環衛責任書,拉近了和沿街商戶的距離。通過鼓勵市民參與、建立志愿者服務隊伍、發放市容環衛責任獎勵、評選“最美商戶”等舉措,使得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壓題圖片:蘇州市葑門橫街一隅)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