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妍
(廣西南寧技師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功不可沒?!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保障職業教育質量,才能促進職業教育不斷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作為教學質量的評估方式,是衡量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
傳統的教學評價是一種總結性學習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定性”評價,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隨著我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中職模具專業教學評價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僅是老師對學生的課業情況進行評價,極少有其他主體。
傳統的教學評價基本只針對課業成績作出評價,而沒有針對學生關鍵職業能力的評價。
在中職模具專業的教學評價中主要采用的是對實訓練習件的評分和理論筆試測試。這兩種手段都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定,很難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也不能直接地反映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難以發揮教學評價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也不能適應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種全面的、多元的教學評價模式的迫切性日益凸顯。
德國“雙元制”模式以培養學生的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組成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1]。這三個培養目標,決定了“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評價體系必定是多元的、綜合性的。廣西南寧技師學院模具制造專業在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結合本專業實際,構建出了多元化、綜合性的教學評價模式。
“雙元制”職業教育的雙元指的是學校和企業,由職業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人才,職業學校負責理論知識的教學,企業負責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決定了評價的主體不能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因國情不同,本院中德“雙元制”模具制造專業在引進的時候,不能完全照搬德國的模式,通過借鑒吸收轉化等本土化的過程中,采用了適合我國社會發展實際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的方式,即學生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都是在學校完成,學校根據工廠生產車間為藍本,進行車間改造。學生的實訓課程參照企業生產標準,按任務分模塊,由我院教師和合作企業的培訓師共同合作完成?;谶@樣的教學模式,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評價的主體必須是多元的[2]。
首先,在教師層面,有學校教師和企業培訓師這兩個評價主體。其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本專業以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采用行動導向式教學法的授課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解讀任務圖紙,分析加工工藝,進行討論得出加工方案,老師或培訓師主要起引導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最后,本專業學生不僅要參加國內相應專業職業資格鑒定,還要參加德國商會上海代表處AHK職業資格考試。因此,國家鑒定機構的專家、行業協會的專家是本專業的第三類評價主體。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該培養目標的設定,決定了教學內容必須包含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知識和技能。專業能力的培養,是要學生能夠內行地、經濟地且合理地完成、檢查、評價一項工作;社會能力的培養,則是要學生在社會環境中,能夠生存,能夠應用社會關系,能夠理性和負責地融入社會;方法能力,是要培養學生能夠獨立地計劃任務并分步驟完成,大致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針對以上培養目標,本專業探索出與之相匹配的評價內容,針對工作質量、工作速度、專業知識、學習態度、文明生產、社會行為、安全生產、培訓記錄等八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具體評價內容準則如表1所示。

表1 學生評價準則
本專業教學評價的內容,是對教學的全面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效果的評定,有助于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全面發展。其對“關鍵能力”的重視程度,是傳統教學評價模式里不曾出現的。這種評價模式,提升了學生跨專業就業的能力,對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傳統的教學評價重結果而輕過程,這對于提升技能和職業能力來說是無益的。技能的提升和職業能力的養成是一個持續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學參與者認真評價和總結,才能不斷累積起來[3]。本專業充分認識到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力求做到評價的連續性和科學性。整個評價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單個任務階段。每個任務都包含針對各個技術要求和工藝而設計的評分頁,評分頁除了師評項,還包含自評項、教師對學生自評的評分項。這樣設計,既檢查了學生技能掌握情況,也檢查了學生能否對自己的工作作出正確評估;第二階段一般以學期為單位,每個學期會對教學活動進行三次左右的綜合性評價,評價內容為工作質量、工作速度、專業知識、學習態度、文明生產、社會行為、安全生產、培訓記錄這八個方面。在進行階段性綜合評價時,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多種方式,結合日常觀察、談話、討論等手段,綜合得出評價結果。第三階段為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這個階段的評價以國家技能等級鑒定考試、德國商會AHK職業資格考試等總結性考試為主,結合企業專家、教育行政部門專業人員觀摩后的評價,形成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
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通過學生個人檔案的形式保存。通過這一個人檔案,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情況。
我院模具制造專業“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已實行了幾年來,這套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的效果也逐漸顯露。首先,多元教學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該專業班級學生課堂參與度達到了99%,課堂滿意度達98%,教學目標達成率達98%。該專業多次承擔校級、市級乃至區級公開課,效果良好。其次,多元教學評價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職業資格認定通過率高。該專業學生參加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AHK模具機械工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達100%;參加國家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學生高級工獲證率達100%。二是學生參加技能比賽獲獎多。該專業學生參加自治區級競賽獲獎6人次,市級技能競賽獲獎11人次。三是學生就業滿意度高。該專業目前擁有的15級和16級兩個班共45名畢業學生,均安排進入德資企業、國有企業、知名民企對口崗位進行就業。實習期間就有多名學生獲得企業頒發的優秀實習生稱號,三名學生在企業正式工作兩個月后就被評為優秀員工。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是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必然要求。而傳統的模具專業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體系,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借鑒“雙元制”模式,加強校企合作,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開展教學??茖W的、合理的、多元的、綜合性的教學評價模式,才能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4]。經過四年的實踐研究,這種評價模式的構建,能更好地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推動職業教育不斷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