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郭昌貴,合雄,賴蕓,韓惟芳,孫榮飛,戴宇婷
1.云南省昭通市中醫醫院,云南昭通657000;2.云南省昭通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云南昭通657000
丹參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脈養心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2]、腦損傷[3-4]的治療,對肝損傷[5]、糖尿病[6]等也有一定的作用,是臨床上應用較廣泛的中藥注射液之一。用法用量為肌內注射,2~4 mL/次,1~2次/d;靜脈注射,4 mL/次,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稀釋后使用,1~2次/d;靜脈滴注,10~20 mL/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 mL稀釋后使用,1次/d。隨著丹參注射液在臨床的廣泛應用,不良反應也隨之增加,有文章提到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可能與藥品使用不得當有關,其中就包括溶媒的選用[7]。因此該研究將考察丹參注射液與臨床常用輸液配伍后的穩定性,分別從時間、溫度及光照對配伍液的外觀性狀、pH、不溶性微粒及對有效成分(丹參素鈉、原兒茶醛)含量的影響來探討丹參注射液的合理搭配與應用,旨在為臨床安全、合理使用丹參注射液提供科學依據和用藥指導。現報道如下。
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1200型,安捷倫),電子天平(MS105 DU,瑞士梅特勒),超聲波清洗機(UC-7100S型,美瑞泰克),真空泵(AP-9925,天津奧特賽恩斯),雷磁pH計(PHS-3B型,上海精科),數顯鼓風干燥箱(GZX-9246MBE型,上海博迅),冷藏展示柜(LG4-1000M3,廣州穗凌電器),微粒分析儀(GWF-8JA,天津天河醫療儀器),醫用凈化工作臺(YJ-1450DA,蘇州凈化設備廠)。
丹參注射液(四川升和藥業,19021051,10 mL/支),丹參素鈉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110855-201614,20 mg/支,含量以98.1%計),原兒茶醛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110810-201608,20 mg/支,含量以99.3%計),5%GS(昆明南疆制藥,CD190205F,500 mL/瓶;AD190127C1,250 mL/瓶),0.9%NS(昆明南疆制藥,AD190208L2,250 mL/瓶),10%GS(昆 明 南 疆 制 藥,CD190203D,500 mL/瓶),5%GNS(昆 明 南 疆 制 藥,CD190407D,500 mL/瓶),轉化糖注射液(四川美大康佳樂藥業,18091232,250 mL/袋),果糖注射液(江蘇正大豐海能,1711181,250 mL/瓶),乙腈(MERCK,JA070530,4 L/瓶),娃哈哈純凈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1.3.1 色譜條件 色譜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譜柱;流動相:乙腈-水-甲酸(12∶87∶1);流速:1.0 mL/min;柱溫:30℃;檢測波長:280 nm;進樣量:10 μl。
1.3.2 系統適用性試驗 在上述色譜條件下,注入丹參素鈉、原兒茶醛的混合對照品溶液10 μl,記錄色譜圖1,丹參素鈉、原兒茶醛對照品的保留時間分別為4.094、8.101 min,理論塔板數按原兒茶醛峰計算應不低于3 000。

圖1 對照品色譜圖
1.3.3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丹參素鈉、原兒茶醛對照品適量(41.59 mg,15.84 mg),分別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稀釋至刻度,分別制得丹參素鈉對照品溶液(815.995 8 μg/mL)、原兒茶醛對照品溶液(314.582 4 μg/mL)。
1.3.4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丹參注射液5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并定容至刻度,用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得供試品溶液。
1.3.5 方法學驗證①專屬性試驗。分別取空白對照溶劑、對照品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各10 μL,按照“2.1.1”項下色譜條件檢測,結果供試品溶液在相應對照品溶液出峰處未見其他峰干擾,專屬性良好,結果見圖2、圖3、圖4。

圖2 專屬性空白對照色譜圖

圖3 專屬性對照品色譜圖A為丹參素鈉B為原兒茶醛

圖4 專屬性供試品色譜圖A丹參素鈉B原兒茶醛
②標準曲線的制備。分別精密量取丹參素鈉和原兒茶醛對照品溶液0.5、1、2、3、4、5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搖勻,得系列質量濃度的混合對照品溶液(丹參素鈉40.80、81.60、163.20、244.80、326.40、408.00 μg/mL、原兒茶醛15.73、31.46、62.92、94.38、125.84、157.30 μg/mL)。按“1.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坐標,質量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丹參素鈉y=7.0792x-17.68(r=0.999 5),原兒茶醛y=34.24x+54.786(r=0.999 6)。結果表明,丹參素鈉、原兒茶醛分別在質量濃度范圍40.80~408.00 μg/mL、15.73~157.30 μg/mL內,質量濃度與峰面積線性關系良好。
③精密度試驗。取“1.2.3”項下的混合對照品溶液10 μl,連續進樣6次,記錄各色譜峰的峰面積,計算丹參素鈉、原兒茶醛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079%、0.156%,結果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④重復性試驗。取丹參注射液6支,各精密量取5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定容至刻度,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并計算各成分含量,結果丹參素鈉、原兒茶醛的平均含量分別為975.96、277.45 μg/mL,RSD分別為0.723%、0.754%,結果表明該色譜條件下的含量測定方法重復性良好。
⑤回收率試驗。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丹參注射液2.5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丹參素鈉對照品溶液3 mL和原兒茶醛對照品溶液2.2 mL,加流動相定容至刻度,平行制備6份。按“1.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并計算丹參素鈉、原兒茶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2.64%、89.60%,RSD分別為1.520%、1.470%。
模擬臨床用藥,參照說明書推薦溶媒和劑量,由同一操作人員在100級水平層流臺內,取丹參注射液加入5%GS中配成供臨床使用的最高濃度(20 mL→100 mL)和最低濃度(10 mL→500 mL)成品輸液,依次標記為樣1、樣2。另分別取丹參注射液20 mL溶于非說明書推薦的溶媒(0.9%NS、10%GS、5%GNS、果糖注射液、轉化糖注射液)250 mL中,配成常規濃度的成品輸液,依次標記為樣3、樣4、樣5、樣6和樣7。每份成品輸液分為6組,每組5份,分別編號并標記為A1~A5,B1~B5,C1~C5,D1~D5,E1~E5,F1~F5。其中A、B、C組采取遮光措施,D、E、F組則在光照條件下,分別將A、D組置于常溫(10~30℃),B、E組置于高溫(35~37℃),C、F組置于低溫(4~8℃),于0、1、2、4、6、8 h觀察各組成品輸液外觀性狀,測定pH值及有效成分含量,于0、0.5、1、2、5、8 h進行不溶性微粒檢測,并以隨行考察條件下相應的輸液作空白對照。
分別取各組不同條件下的成品輸液適量,于0、1、2、4、6、8 h觀察上述成品輸液的澄明度、顏色及有無可見異物,并測定pH。結果顯示除5%GS高濃度配伍液的外觀呈棕色外,其余溶媒的成品輸液外觀呈淺棕色,溶液澄清,無可見異物。空白溶媒pH值:5%GS(250 mL)4.28、5%GS(500 mL)4.53、0.9%NS 5.76、10%GS 3.73、5%GNS 4.12、轉化糖注射液4.12、果糖注射液3.66。所有組別成品輸液8 h內pH的RSD≤1%,說明時間、溫度及光照對丹參成品輸液pH的影響無明顯差別,具體pH變化范圍,見表1。

表1 丹參注射液與不同溶媒配伍后在不同條件下pH的變化范圍
分別取各組不同考察條件下的成品輸液適量,于0、0.5、1、2、5、8 h時,按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規定的不溶性微粒檢測法中的光阻法測定每毫升成品輸液中≥10 μm和≥25 μm的不溶性微粒數,藥典規定標示裝量為100 mL或100 mL以上的靜脈用注射液除另有規定外,每1 mL中含10 μm及10 μm以上的微粒數不得過25粒,含25 μm及25 μm以上的微粒數不得過3粒。結果顯示0 h時樣1~樣7中≥10 μm的微粒數分別為55.4、14.7、30.3、15.0、12.2、17.8、48.9;≥25 μm的不溶性微粒數分別為3.0、0.5、2.2、1.0、1.9、1.5、5.3。丹參注射液與5%GS的高濃度配伍液及與0.9%NS、轉化糖注射液的配伍液8 h內的不溶性微粒均超標;與5%GS配伍的低濃度配伍液低溫光照2 h時不溶性微粒超標;與果糖的配伍液8 h內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規定;與10%GS配伍的成品輸液常溫光照8 h的不溶性微粒超標;與5%GNS配伍的成品輸液,高溫光照下2 h后不溶性微粒超標,低溫條件下無論避光與否,0.5 h后不溶性微粒均超標。雖然光照、溫度在不同溶媒中對成品輸液的影響無規律性,但實驗結果表明在高溫、低溫條件下存放的成品輸液不溶性微粒更容易超出藥典規定。見表2。

表2 丹參注射液與不同溶媒配伍后8 h內不溶性微粒的變化(個/mL)
取“1.3”項下各組成品輸液于0、1、2、4、6、8 h按“1.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丹參素鈉、原兒茶醛在各組成品輸液中的峰面積,分別以0 h的含量為100%換算其他時間點的含量。
結果表明:丹參注射液與6種溶媒配伍后8 h內各條件下的丹參素鈉含量變化均較小,與5%GS配成的高濃度配伍液中原兒茶醛在常溫和高溫條件下含量下降較大,特別在高溫光照條件下8 h時原兒茶醛的含量下降了13.95%;低濃度丹參5%GS成品輸液及與其他溶媒配成的成品輸液8 h內丹參素鈉、原兒茶醛的含量變化均在2%以內。由此可推斷丹參注射液與5%GS的配伍液放置8 h,藥物濃度較高時,溫度和光照可能會對有效成分含量產生一定影響,而藥物濃度較低時則無明顯影響,樣1、樣2結果,見表3。
丹參注射液的說明書推薦溶媒為5%GS,有研究分析近年來國內醫藥期刊公開發表的文獻,總結發現丹參注射液可選10%GS、0.9%NS、5%GS做溶媒[8]。也有文獻稱丹參注射液合理配伍的條件為25℃、劑量20 mL與100 mL 0.9%NS配伍放置2 h,此條件下配伍液穩定性較好,該實驗中對丹參注射液與溶媒配伍后分別放置于4℃、25℃、35℃條件下4 h內的有效成分含量進行考察,發現4 h時6個樣品的丹參素鈉標示百分含量之和分別為598.43、594.49和588.26(P<0.01),原兒茶醛含量分別為594.00、596.04和586.87(P<0.05),結果表明:導致丹參素鈉、原兒茶醛含量降低的是35℃以上溫度,25℃以下溫度對其幾乎無影響[9]。
該研究中丹參注射液20 mL與5%GS 100 mL配成高濃度的成品輸液后,不溶性微粒數超藥典標準,而且在高溫光照條件下(36℃)放置時,高溫光照組8 h原兒茶醛含量下降最大約14%,實驗表明有效成分原兒茶醛的含量受高溫光照、常溫光照及低溫光照的影響由強至弱,而與其他溶媒的常規濃度、低濃度成品輸液中的原兒茶醛含量最大下降不超過3%,較穩定,丹參素鈉含量幾乎無變化。由此可看出,高溫光照對丹參5%GS高濃度成品輸液有效成分含量有影響,推斷高溫和藥物濃度是影響丹參注射液中原兒茶醛含量的因素。對此,有研究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后建議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使用丹參注射液應盡量選用0.048%(丹參藥材:g/mL)及以下的稀釋濃度,以免藥物濃度過大,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10]。
該研究中丹參注射液20 mL與250 mL 0.9%NS、轉化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超過藥典標準;丹參注射液20 mL與250 mL果糖注射液配伍后外觀和pH無明顯變化、不溶性微粒在藥典規定范圍內、主要成分含量與0 h比較無明顯變化,配伍較穩定。但有作者觀察到10 mL丹參注射液加入250 mL果糖注射液中,外觀、pH、不溶性微粒變化較小,而配伍2 h后紫外最大吸收波長變化顯著,穩定性變差[11]。因此配伍時,溶媒選擇應慎重。最后,丹參注射液與5%GS配伍的低濃度成品輸液不溶性微粒在藥典范圍內,而高濃度成品輸液的不溶性微粒超標,說明不溶性微粒可能與丹參注射液的用量或藥物濃度有關。文中的實驗結果與相關研究有相通之處,即藥物與溶媒配伍的不同濃度對不溶性微粒的變化有一定影響,藥物配伍不當也會導致輸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增加[12-14]。
綜上所述,在臨床實際應用丹參注射液時,不可隨意更改說明書推薦的溶媒或劑量,調配好的成品輸液應盡量避免放置在高溫條件下,并應注意遮光或避免日光直射,同時還應注意避免因成品輸液藥物濃度過高、放置時間過長而導致成品輸液中的有效成分降低而無法達到預期療效或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成品輸液質量中不溶性微粒是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不溶性微粒與調配環節中的輸液配伍、輸液操作、配置環境有關,因此建議有條件的醫院將中藥注射劑等藥物在靜配中心集中調配后下送到臨床科室,以期輸液質量能夠得到提升,保證患者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