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華,薛清平,堯義,張家彬,劉昌明,鄭燕華,朱凌峰
1.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泌尿外科,福建寧德355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00醫院泌尿外科,福建寧德350000
上尿路結石(UCC)多發于中年男性,主要臨床癥狀為劇烈的放射性絞痛、血尿、尿頻、發熱等,還可伴有大汗、面色蒼白、腹脹、惡心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目前,隨著輸尿管軟鏡的普及,輸尿管軟鏡的使用越來越多,該手術可有效將結石碎成粉末狀,從而改善患者病癥,但該手術經尿道進行后會導致致病菌侵襲,故部分患者在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后常出現尿源性感染[2]?;颊咭坏┌l生尿源性感染不僅影響術后恢復,增加治療費用,還可能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病死率,故對于此類患者應盡早進行診斷并給予預防措施[3]。鑒于此,該研究便利選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就診于該院的160例UU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后尿源性感染的相關預測因子,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就診于該院的160例UU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中男85例,女75例;年齡22~88歲,平均年齡(56.03±4.05)歲;體質指數(BMI)為21~26 kg/m2,平均BMI(23.37±1.05)kg/m2。該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且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外科學(第9版)》[4]上尿路結石診斷標準;②均接受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③可正常溝通交流患者;④入組前未服用抗感染藥物。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患者;②存在肝功能異常、心血管等系統障礙患者;③過敏體質的患者;④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1.3.1 尿源性感染診斷 參考《外科學(第9版)》,尿細菌培養陽性,尿常規檢查可見尿液混濁,有異味,或伴有血尿、蛋白尿等。
1.3.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手術治療,并于術后2 h測量體溫、心率、血壓、呼吸次數。抽取空腹靜脈血10 mL,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南京頤蘭貝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檢測血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N)、單核細胞、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小板(PLT);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試劑盒購自上??道噬锟萍加邢薰?,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CT),試劑盒購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采用尿液分析儀(濟南格利特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尿白細胞(UWBC)、尿亞硝酸鹽(UNIT)、尿細菌計數(UBACT);采用半自動血凝儀(長春賽諾邁德醫學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
160例患者中出現尿源性感染62例,占比38.75%。
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不受WBC、Scr、BUN、PLT、PT、TT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受體溫、心率、血壓、呼吸次數、N、單核細胞、CRP、PCT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尿源性感染患 者UWBC陽 性 率69.35%(43/62)、UNIT陽 性 率66.13%(41/62)、UBACT陽性率62.90%(39/62)高于非尿源性感染組[21.43%(21/98)、29.59%(29/98)、27.55%(27/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344、20.600、19.584,P<0.001)。見表1。
表1 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s)

表1 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s)
因素尿源性感染(n=62)非尿源性感染(n=98)t值 P值體溫(℃)心率(次/min)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呼吸次數(次)WBC(×109/L)N(×109/L)單核細胞(%)單核細胞(×109/L)Scr(μmol/L)BUN(mmol/L)PLT(×109/L)CRP(mg/L)PCT(ng/L)PT(s)TT(s)37.35±0.61 102.42±7.36 97.31±10.24 61.48±5.87 22.75±0.41 6.35±1.09 8.64±1.52 2.75±0.42 0.21±0.09 87.37±5.82 5.62±1.75 215.77±18.37 11.35±2.47 0.79±0.27 12.91±2.57 18.42±3.51 36.72±0.35 90.46±7.85 137.23±10.12 68.57±5.72 18.51±0.47 6.47±1.07 5.40±1.51 5.12±1.58 0.53±0.17 87.91±5.76 5.49±1.80 219.41±20.54 7.35±1.08 0.42±0.21 12.59±2.58 18.49±3.20 8.299 9.616 24.197 7.561 58.350 0.686 13.189 11.544 13.650 0.575 0.450 1.137 14.065 9.703 0.766 0.130<0.001<0.001<0.001<0.001<0.001 0.494<0.001<0.001<0.001 0.566 0.653 0.257<0.001<0.001 0.445 0.897
以UUC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發生情況為因變量(1=發生,0=未發生),將體溫、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呼吸次數、N、單核細胞、單核細胞、CRP、PCT、UWBC、UNIT、UBACT作為協變量,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體溫、心率、呼吸次數、N、CRP、PCT水平高表達,收縮壓、舒張壓的降低,單核細胞、單核細胞的低表達及UWBC陽性、UNIT陽性、UBACT陽性均是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繪制單核細胞檢測尿源性感染的ROC曲線結果顯示,單核細胞的AUC為0.902,單核細胞的AUC為0.901,均>0.9,單核細胞檢測尿源性感染的預測價值較高。見表3。ROC曲線圖見圖1。

表3 單核細胞檢測尿源性感染的ROC結果分析

圖1 單核細胞檢測尿源性感染的ROC曲線
尿源性感染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其病情兇險,進展迅速,主要是因細菌在尿路中生長、繁殖引起,若未及時進行治療,可發展為尿源性膿毒癥,增加患者致死率。楊超等[5]研究中發現碎石術后患者發生尿源性感染率為21.82%(24/110)。該研究結果顯示,160例患者中出現尿源性感染62例,占38.75%,可見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發生尿源性感染的風險較高。因而,尋求尿源性感染的預測因子對于改善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尿源性感染早期癥狀并不明顯,部分患者可出現體溫變化、心律失常、血壓降低等現象,而該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體溫、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呼吸次數高均是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其雖有一定預防指導意義,但難以明確病情。UWBC、UNIT、UBACT主要通過對尿液中細菌進行檢測來分析尿路是否可能存在感染。申智勇等[6]研究發現,尿培養陽性為碎石術后患者尿源性感染的危險因素。而該研究結果顯示,UWBC陽性、UNIT陽性、UBACT陽性均是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可見兩者研究具有一致性。但是可能存在假陽性現象,其檢測準確度仍待探究。
N主要來源于造血干細胞,具有良好的吞噬、殺菌功能;CRP廣泛存在于血清和其他體液中,是臨床常用的炎癥指標。當機體出現炎癥或感染時,N則會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癥部位,吞噬、分解細菌,從而導致N水平升高;CRP水平可隨著炎癥加重而升高[7-8]。PCT作為一種蛋白質,常用于細菌感染的監測[9]。該研究結果顯示,N、CRP、PCT水平的高表達是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但若存在輕微感染時PCT水平并不會升高,故當其水平升高時機體已出現嚴重的細菌感染,對于早期預測感染存在一定局限性。
單核細胞是血液中體積較大的白細胞,是機體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單核細胞主要來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具有很強的吞噬能力和預防能力[10]。當機體發生炎癥或病毒感染時,機體防御系統會抵抗病癥,導致單核細胞水平快速升高,且機體輕微炎癥時并無明顯臨床癥狀,主要是因單核細胞水平升高進行吞噬和殺滅病原體,預防其他細胞受感染,因而單核細胞水平可在早期反映機體炎癥或感染情況[11-12]。該研究結果顯示,單核細胞是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可見其水平與尿源性感染的發生息息相關。繪制單核細胞檢測尿源性感染的ROC曲線結果顯示AUC>0.9,單核細胞檢測尿源性感染的預測價值較高,進一步體現單核細胞可有效預測尿源性感染,故推測單核細胞可作為尿源性感染的預測因子。
綜上所述,體溫、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呼吸次數、N、單核細胞、CRP、PCT水平的高表達及UWBC陽性、UNIT陽性、UBACT陽性均是UUC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影響因素,其中單核細胞可有效預測尿源性感染,早期檢測單核細胞水平對UUC患者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后尿源性感染的早期診斷及臨床診療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