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金梅,趙樹波,李愛林,朱恒杰,吳海鶯
1.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云南曲靖655000;2.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云南昆明650101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見、多發病,患者的發病因素常和患者的周圍環境、自身血壓、鼻腔病變等存在著密切關系[1]。頑固性鼻出血患者鼻腔內流出的血量通常比較大,且出血部位很難確定,顯著增加臨床醫生治療的難度[2]。頑固性鼻出血患者多次出現鼻腔流血極易導致患者發生貧血的情況[3]。現階段,臨床對頑固性鼻出血患者進行的治療措施,常為鼻腔填塞,但在實際治療過程中患者極易出現多種并發癥[4]。隨著我國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鼻內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基于此,該文從2018年1月—2019年12月該院收治的72例頑固性鼻出血患者進行研究,探討鼻內鏡下治療頑固性鼻出血的方法及預后,現報道如下。
從該院接受治療的頑固性鼻出血患者中方便選擇72例作為研究對象,選用隨機分組方法將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觀察組年齡20~50周歲,平均(29.84±2.69)周歲。對照組年齡20~50周歲,平均(29.92±3.23)周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1 納入標準 確診為頑固性鼻出血;鼻腔反復出血、出血量較大,且很難自主止血;臨床信息資料完整;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存在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中途退出研究;哺乳期女性;鼻咽部位以及鼻腔、鼻竇存在病變者。
對照組進行傳統的鼻腔填塞治療,醫生先用丁卡因對患者鼻腔黏膜進行表面麻醉,然后將棉球浸泡于1%的麻黃素生理鹽水中,使用麻黃素生理鹽水棉球填塞患側的鼻腔,按壓患者的鼻翼上方,按壓時間為10 min,出血停止后將棉球取出。
觀察組則接受鼻內鏡下雙極電刀電凝止血治療,醫生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在鼻內鏡下觀察患者的出血點。如果患者鼻腔內的出血量比較大且兇猛時,醫生可使用吸引器吸血暴露鼻腔視野,在鼻內鏡下找到患者的出血點后對出血點進行電凝止血。電凝止血后使用明膠海綿對患者鼻腔出血點進行適當填壓。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效果的觀察指標主要分為痊愈、顯效及無效。痊愈:治療后,鼻腔內的黏膜組織恢復正常,且患者在半年內未發生鼻出血的情況。顯效:治療后,鼻腔內黏膜組織基本恢復正常,但患者在治療半年內,再次復發鼻出血情況。無效:治療后,鼻出血未停止,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鼻出血復發概率,兩組患者治療后,對患者進行半年的隨訪工作,進而觀察患者鼻出血復發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科室內自擬滿意度評分調查問卷,問卷滿分為100分,共包含10項內容,根據調查問卷的分數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分析。根據調查問卷的分數可以將其分成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最終統計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分數在80分及以上;滿意:分數在60~79分;不滿意:分數低于60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通過隨訪發現,觀察組在治療半年內復發鼻出血的例數為3例,對照組在治療半年內復發鼻出血的例數為12例。觀察組疾病復發率為8.33%,對照組疾病復發率為33.33%,觀察組的疾病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對比
觀察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率對比
鼻出血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醫生需要及時發現患者的發病因素,并找到患者鼻腔出血部位,從而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止血辦法,進而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5]。而頑固性鼻出血是指患者進行常規的鼻腔檢查,未能發現患者鼻腔內存在的出血點,并對患者進行規范的鼻腔填塞治療后,未能控制的鼻出血疾病。頑固性鼻出血患者的典型癥狀主要是鼻腔持續性的出血[6]。人體發生頑固性鼻出血的主要病因包括鼻腔黏膜受到刺激、機體血壓升高或者鼻腔內出現局部的病理改變等[7]。但大部分頑固性鼻出血患者常為動脈性出血,患者的出血點位于鼻腔較深部位,顯著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8]。當前醫生常對患者進行鼻腔填塞治療,但頑固性鼻出血患者長時間接受此種治療措施,極易誘發患者出現鼻竇炎、睡眠障礙、頭痛以及面部麻木等并發癥[9]。臨床醫生需要積極發現更加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及預后。鼻內鏡下鼻腔止血措施作為近幾年新興的頑固性鼻出血的治療措施,醫生通過在鼻內鏡下進行治療,止血精準,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0]。鼻內鏡下止血措施,具有創傷小、止血速度快等臨床優勢。醫生對患者進行鼻內鏡下止血治療時,可以清晰發現患者鼻腔內的狀況,避免治療人員出現治療視野盲區的情況,有助于醫生準確發現患者鼻腔內的出血點,從而徹底消除患者存在的病灶[11]。由此可見,鼻內鏡為醫生檢查、診斷、治療頑固性鼻出血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先進的技術,顯著提高醫生的治療效果[12]。總之,對頑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鼻內鏡下止血治療,具有下列優勢:①便于醫生觀察患者鼻腔內出血點。②醫生在直接觀察下進行精準操作,便于醫生對患者進行治療,迅速、精準止血,提高臨床止血效果。③患者可以避免進行不必要的前鼻孔或者后鼻孔填塞治療,降低患者的痛苦。部分醫生認為鼻內鏡下治療頑固性鼻出血的措施,可以用于存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疾病的患者中。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治療有效率(97.22%)高于對照組總治療有效率(69.44%)(P<0.05);觀察組鼻出血復發生率(8.33%)低于對照組(33.33%)(P<0.05);該研究結果與林萍[13]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72.00%);觀察組復發率(8.00%)低于對照組(34.00%)基本一致。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滿意率(94.44%)高于對照組(75.00%);與作者李慧等[14]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滿意率(73/73)高于對照組(73/68)基本相似,由此證實,鼻內鏡下電凝止血治療頑固性鼻出血患者的效果要顯著優于傳統的填塞方法。
陳家軍[15]學者也認為內鏡下射頻治療比明膠海綿進行單純填塞治療,療效更顯著,出血量更少,且鼻腔黏膜恢復、通氣恢復及住院等所用時間短,發生中耳炎、鼻黏膜糜爛及鼻黏膜出血的總概率低。駱曉琴等[16]學者認為對頑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內鏡下進行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對頑固性鼻出血患者進行鼻內鏡下電凝止血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滿意度,降低患者疾病復發的概率,進而幫助提高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