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錦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山東濟南250000
高脂血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病,其是由高脂血癥所引起的一種急性胰腺炎,近年來在我國及全球的發病率均呈明顯增高趨勢[1]。據調查顯示,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約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1.3%~3.8%[2]。經臨床研究發現,各類可引起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的因素均是誘發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常見病因,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重視調節血脂及改善胰腺微循環[3]。目前臨床針對該病主要是采取藥物治療方法,而前列地爾是最常用藥物之一,只不過單純使用該藥的效果有時不夠顯著,故考慮在其基礎上聯用低分子肝素鈣進行治療[4-6]。該文為研究前列地爾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療效,于2019年1—12月在該院收治的高脂血癥性胰腺炎患者中方便選取100例為研究對象,現報道見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高脂血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齊全;③知情同意該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具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②合并嚴重心腎肝及內分泌等系統疾病、腫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者;③對相關藥物過敏者。隨機分兩組,觀察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3~65歲,平均(60.24±7.11)歲;輕癥35例、重癥15例。對照組(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2~67歲,平均(59.82±7.58)歲;輕癥33例、重癥17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過了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單純前列地爾治療。觀察組采用前列地爾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前列地爾用法為:取前列地爾注射液(國藥準字H10980024)10 μg+0.9%氯化鈉溶液250 mL,行靜脈滴注,1次/d。低分子肝素鈣用法為:取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60190)4 000 U,行皮下注射,1次/d。兩組療程均為15 d。同時兩組均行禁食、胃腸減壓、腸外營養支持、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基礎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癥狀恢復時間和禁食時間、治療前后的CT評分和TG水平。
治愈:輕/重癥5 d/10 d內,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征恢復正常、實驗室指標基本正常;改善:輕/重癥10 d/15 d內,臨床癥狀明顯緩解、體征明顯改善、實驗室指標基本正常;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加重[7]。
兩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兩組患者胰腺炎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120,P<0.05);血清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比較,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533,P<0.05);禁食時間比較,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4.377,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恢復時間和禁食時間對比[(±s),d]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恢復時間和禁食時間對比[(±s),d]
組別胰腺炎癥狀改善時間血清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 禁食時間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3.52±0.58 4.43±0.54 8.120<0.05 2.21±0.33 3.26±0.39 14.533<0.05 1.24±0.31 3.82±0.27 44.377<0.05
治療前兩組的C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93,P>0.05),治療后兩組的CT評分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552,P<0.05)。治療前兩組的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62,P>0.05),治療后兩組的TG水平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30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T評分和TG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T評分和TG水平對比(±s)
組別CT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TG水平(mmol/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4.25±0.52 4.26±0.55 0.093>0.05 2.16±0.39 3.37±0.44 14.552<0.05 12.77±2.48 12.80±2.39 0.062>0.05 1.46±0.37 3.41±0.40 25.305<0.05
經臨床研究發現,血清中總膽固醇的含量對胰腺炎的發生并無太大影響,主要影響因素乃是血清中的TG水平,TG水平越高,則胰腺炎的發生率越高[8]。在現階段的研究中,普遍認為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與以下幾項因素有關:①血液黏度容易引起胰腺微循環障礙,導致胰腺小血管血栓形成及胰腺組織缺氧性壞死,從而引發胰腺炎;②血清TG水平升高會導致游離脂肪酸含量上升,引起胰腺毛細血管內皮損傷,最終造成胰腺炎的發生;③血清TG水平升高會促進胰脂肪酶的大量分泌,從而造成胰腺細胞的超負荷運轉及疲勞性死亡,進而引起胰腺炎[9]。由此可見,血清TG水平是判定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療效的一項有效指標;同時,在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治療中,也應將降低患者的血清TG水平作為一項重點。
該研究結果示:治療前兩組的CT評分(4.25±0.52)分、(4.26±0.55)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T評分比較,觀察組(2.16±0.39)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37±0.44)分(P<0.05)。治療前兩組的TG水平(12.77±2.48)、(12.80±2.39)mmol/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TG水平比較,觀察組(1.46±0.37)m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3.41±0.40)mmol/L(P<0.05)。在任明明[10]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結果:治療前兩組的CT評分(4.15±0.56)分、(4.17±0.66)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CT評分比較,觀察組(1.65±0.24)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41±0.45)分(P<0.05)。治療前兩組的TG水平(14.72±2.20)、(14.59±2.33)mmol/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TG水平比較,觀察組(1.49±0.34)m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3.15±0.52)mmol/L(P<0.05)。從上述結果中不難看出,前列地爾聯合低分子肝素鈣對CT評分和TG水平改善效果更加明顯。
前列地爾對胰腺、肺及肝腎等臟器具有突出的抑制作用,但對于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治療,僅采用前列地爾仍難達到理想效果。低分子肝素鈣內含有抗凝血因子Xa,其活性較佳,可有效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纖維蛋白溶解酶,促進蛋白溶解,并還可對乳糜微粒產生溶解作用[11]。在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治療中,通過對這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以起到遠超單一用藥的療效。該研究結果示:兩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P<0.05)。而徐霜冰等[12]的研究結果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2.7%,高于對照組的72.7%(P<0.05)。可見,采用前列地爾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的療效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在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的治療中采用前列地爾聯合低分子肝素鈣的療效顯著,預后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