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摘 要:在國家深化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背景下,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成為學校育人的重點目標。文章旨在闡述小課間活動的重要性,提出內容選擇的方向與實施的策略,從而改變學校傳統的課間活動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身體、智力水平,促進學校體育工作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鞏固學校文明校園創建成果。
關鍵詞:小課間;“5S”要素;成就達成
作為學校文明校園創建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學生在小課間活動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跳繩、跳遠、跳皮筋、投擲、追逐跑、唱歌、舞蹈、繪畫等項目為體藝生活類;古詩詞朗讀、鋼筆字、課外閱讀等內容為文化知識類。在素質教育得到推行的今天,既要最大限度地釋放孩子天性,又要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那么,在基于安全工作的基礎上,如何精準設置小課間的活動內容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課間活動內容的選擇方向概述
核心素養引領下小課間發展必須考慮以下“5S”要素:
(一)safe(安全的)
學校的一切活動必須將安全擺在第一位,小課間活動更離不開安全。其內容設置的目的在于鍛煉孩子們的體魄,緩解腦力學習的疲勞,在設置活動內容時必須將其形式、方法、活動范圍、安全防范措施等因素全部考慮在內,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二)simple(簡單的)
由于小課間時間短,僅有十分鐘,再排除學生解決生理、學業問題等不確定因素的時間,通常活動時間僅有七至八分鐘,在內容的設置上不能過于復雜,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模仿、比賽的難度不宜過大,應簡單易懂。孩子們應能夠通過直觀的示范或者簡單的語言表述了解活動內容,并且能夠充分達到活動效果。若是內容過于復雜,則活動有可能因為非主觀因素導致被中斷或者中止。
(三)suitable(恰當的)
因學生的年齡段、場地器材等各有不同,在設計小課間活動內容時應合理根據學?,F有條件,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組織活動。如某年級學生的班級分布在教學區的三樓,應盡量考慮設置跳繩、立定跳遠以及室內游戲等項目,不宜考慮球類或跑動類內容,以防出現安全問題。
(四)strong(強壯的)
這里以我所帶的二年級某班學生一分鐘跳繩測試為例(詳見表1),兩次測試時間間隔為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我鼓勵學生利用小課間時間練習跳繩,根據《國家學生健康體質標準》進行評價。相較第一次測試結果,不及格人數減少2人,良好人數增加5人,優秀人數增加5人,學生的整體跳繩水平呈上升趨勢,且班級平均跳繩個數由69個/分鐘上升到82個/分鐘。實踐證明,良好的課間活動使得孩子們的跳繩水平變得更高。以此推論,在設置小課間活動內容時,選擇一些可以重復練習的技術動作,不僅能夠增強學生速度、力量、靈敏性、協調性,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還能為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奠定良好基礎。
(五)successful(成功的)
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以及思維方式都各有不同,為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小課間內容的設定及評價體系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對于學生來說,當他們在經過階段性練習后,某一能力達到更高水平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小課間活動實施方法探究
(一)強化組織領導
小課間活動的實施需要從學校的頂層設計開始,將其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與年度工作計劃中。對學校而言,所有針對學生開展的活動都屬于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框架下的具體內容。為落實小課間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需設立小課間活動工作領導組,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校長與分管體育校長二人為副組長,政教處(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等處室人員為成員的組織架構,同時,全體班主任、體育教師作為工作組成員負責此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分年級、班級開展活動,分工明確、職責清楚,做到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同時,制定一系列制度(如將此項工作納入班級量化考核、制定文明班級小課間活動評比制度等),保障小課間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營造文化氛圍
1.顯性文化布置。根據教學區域分布與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通過布置櫥窗、文化墻、走廊、班級、電子屏等分區域進行相適應的內容宣傳,如在一、二年級教學區張貼跳繩、跳房子、丟手絹等知識介紹圖,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活動的項目、意義,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同時,設計好游戲區域(包含畫線、布置游戲所需道具等),讓學生來了就能玩,充分利用時間活動。在各年級教學區顯眼處設置文明展示欄,用圖片的形式記錄優秀活動內容,引導學生效仿或創新。
2.隱性文化布置。利用主題班隊會、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利用家長學校開課、家長會等形式向學生家長介紹課間活動的形式以及重要性,做到家校聯動,共同教育。各班級可以在《班級公約》中增加文明課間活動內容,同時,對課間活動表現優異的同學予以表彰,樹立榜樣。
(三)監測活動過程
目前,大多數學校都有教師課間值巡制度,筆者認為,可在此基礎上增加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啟用班干部,擴大值巡范圍,對于優秀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對于不好的現象及時制止,防止出現安全隱患。此外,教師可以隨時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了解學生活動情況,以便監測并記錄學生身體發展情況,開展階段性總結工作。
(四)完善評價體系
構建多元的評價方式是落實小課間活動、培養孩子核心素養的關鍵。目前,網絡游戲對孩子們的傷害是巨大的,但為什么孩子們還是始終樂此不疲呢?原因是在網絡游戲中的游戲角色可以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更高的狀態,且評價幾乎是實時的。在此,模仿網絡游戲的構建模式,筆者提出“成就達成”小課間評價體系,通過設置不同項目,每個項目設置不同等級,獲得優秀等級或提高等級可以得到不同成就。
學校可以依據《國家學生健康體質測試》與學校自主設立的部分項目開展,以四年級男子一分鐘仰臥起坐為例,如該男生達到優秀等級(即43個/分鐘以上),即為該學生計成就分2分;如該男生在某一項運動的成績每上升一個等次,則為其計成就分1分。校內設置“成就室”,由班主任統計學生成就分,體育教師負責測試學生某項運動水平,學生可以通過成就分進行禮物兌換(以10分為一個檔次,禮物以學習用品與體育器材為主,經費從學校公用經費中支出,成就分兌換后扣除)。為達到更多成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不同項目的練習,積極參加各級各類項目比賽(文化知識、藝術類項目以參加校級或更高級別比賽設成就分,詳見表2),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綜上所述,在國家深化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背景下,落實小課間活動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我們應高度重視,只有抓實并不斷創新小課間活動模式,遵循組織實施、監測過程、總結評價、改進完善、再組織實施的工作流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大虎.課間活動——不可忽視的學校管理空間[J].教育與管理,2016(2):87-88.
[2]胡聰玲.小課間 大作為——關注課間文化建設[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