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
【摘 要】目的:探討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初產婦200例,由于開展護理方案不同,將其分為以下兩個小組。對照組100例:開展會陰保護助產護理:實驗組100例: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比對不同方案啊的護理效果與價值。結果:實驗組自然分娩率95.00%高于比對組85.00%,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2.00%低于比對組的8.00%,互比,存在差異性(P<0.05)。實驗組舒適度、護理技巧、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與服務態度評分均高于比對組,互比,存在差異性(P<0.05)。實驗組分娩時產婦機體疼痛評分低于比對組,互比,存在差異性(P<0.05)。實驗組在第一產程、第二產程與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比對組,互比,存在差異性(P<0.05)。結論:予以初產婦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相關并發癥出現,還可獲得初產婦較高護理滿意度,規避自然分娩相關風險因素,護理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關鍵詞】初產婦;無保護助產護理;自然分娩
分娩是指妊娠滿28周以上,胎兒及附屬物從臨產開始到全部從母體娩出的過程,自然分娩是最佳的分娩方式,對母嬰健康有著積極影響。但,自然分娩也存在一定風險,比如會陰側切、會陰撕裂等,繼發性疼痛[1],對產婦機體康復非常不利,特別是初產婦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對分娩知識認知不足,予以其護理干預非常重要。無保護助產護理是臨床產科新型護理方案,具有調節初產婦心理狀態,確保其生理健康等優勢性,可進一步提高自然分娩率,確保母嬰安全[2]。因此,本文就針對初產婦自然分娩中應用無保護助產護理,分析其臨床護理價值與優勢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初產婦200例,由于開展護理方案不同,將其分為以下兩個小組。對照組100例,年齡21歲~40歲,平均年齡(41.95±1.79)歲,孕周36周~41周,平均孕周(39.32±0.54)周;實驗組100例,年齡20歲~41歲,平均年齡(41.99±1.81)歲,孕周37周~41周,平均孕周(39.57±0.57)周;兩組基線數據實施均衡性比較,差距小(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自然分娩指征,初產婦接受自然分娩;②初產婦本人或家屬自愿簽訂相關書面文件;③臨床資料完整;剔除標準:①妊娠合并癥;②存在精神系統疾病;③嚴重傳染性疾病;④聽力障礙;⑤語言溝通障礙者;⑥存在出血性疾病或凝血障礙者;⑦并發惡性腫瘤。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會陰保護助產護理:調整初產婦體位為仰臥位,適當將床頭調高,助產士位于初產婦右側,觀察初產婦宮縮狀況,若出現胎頭撥露,快速應用右手托肛法,從而對會陰達到保護作用,對胎頭下降的速度進行合理調整,控制分娩速度,當胎兒分娩后,助產士將右手松開。在分娩期間,若需對會陰切開,可在胎頭拔露4cm時進行操作。
實驗組: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調整初產婦體位為仰臥位,適當將床頭調高,助產士位于初產婦右側,觀察初產婦宮縮狀況,助產士發現胎頭露后,對初產婦進行指導,告知其在宮縮期間哈氣,宮縮間歇屏氣,并反復、持續此動作,進而促進陰道擴張。當胎兒著冠1/2或2/3后,可應用潤滑劑,完全著冠后,助產婦輔助胎頭俯屈,并對胎頭娩出速度進行調整,每次娩出1cm,避免胎兒快速娩出情況,從而保證胎頭最小徑線順利娩出。在宮縮間歇時,無需對會陰保護,對天兒娩出速度進行控制即可。
1.3 觀察指標
記錄組間自然分娩率情況,并觀察初產婦是否有相關并發癥出現。在出院前,予以初產婦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讓其對本次護理服務的舒適度、護理技巧、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與服務態度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每一項均為100分,所得分值高,則說明護理滿意度越高。同時,記錄產婦各產程時間,并應用視覺疼痛評分量表對分娩時產婦機體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總分為10分,所得分值越低,則代表疼痛程度越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自然分娩率與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自然分娩率95.00%高于比對組85.00%,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2.00%低于比對組的8.00%,互比,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1。
2.2 組間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舒適度、護理技巧、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與服務態度評分均高于比對組,互比,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2。
2.3 組間分娩時產婦機體疼痛評分的比較
實驗組分娩時產婦機體疼痛評分低于比對組,互比,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3。
2.4 組間各產程所用時間的比較
實驗組在第一產程、第二產程與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比對組,互比,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4。
自然分娩也稱作為陰道分娩,是產科極力推薦的分娩方式,具有創傷小,促進母乳分泌,利于產婦機體及時恢復等優勢性,可降低新生兒出現呼吸性肺炎、濕肺等優勢,這對新生兒的機體健康有著積極影響[3]。但,自然分娩所產生的疼痛較為強烈,多數初產婦無法忍受,甚至在自然分娩中出現會陰撕裂、會陰側切等情況,這對初產婦的生理與心理健康非常不利[4,5]。所以,在分娩期間,予以產婦護理干預非常重要[6]。
無保護助產護理是在分娩期間,未應用任何形式的會陰保護措施,助產士對宮縮狀況進行觀察,合理控制胎頭分娩速度,從而確保胎頭娩出速度與陰道所形成的壓力處于平衡狀態,避免胎兒娩出過快,而導致會陰撕裂情況出現[7]。無保護助產護理可進一步保障自然分娩安全性,還可減低初產婦機體疼痛程度[8]。此外,無保護助產護理是當前臨床中新型的護理方案,深獲臨床產婦認可與滿意,但由于助產士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占有主要地位,建議定期對其開展培訓,提高其護理技巧與服務態度,持續性增強自我個人能力,從而提高臨床護理效果與質量,這對推動醫療服務發展與進步有著積極影響[8-10]。
通過本次研究所得結果為: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95.00%高于開展會陰保護助產護理85.00%,無保護助產護理可減低剖宮產率,自然分娩不僅利于產婦機體早日恢復,更對新生兒機體健康有著積極影響,而且自然分娩是婦產科醫師認為最理想的分娩方式。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并發癥發生率2.00%低于開展會陰保護助產護理的8.00%;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可減低產婦出現尿潴留、產后出血、排尿困難等并發癥出現,有效規避相關風險,確保產婦機體處于健康狀態,保證分娩安全性。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舒適度、護理技巧、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與服務態度評分均高于開展會陰保護助產護理;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更可提升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認可度與滿意度,認知到護理目的與意義,從而積極配合,提高護理依從性。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分娩時產婦機體疼痛評分低于開展會陰保護助產護理;在分娩期間,有助產士陪同與指導,調整呼吸頻率等操作,從而減低機體疼痛程度,確保產婦機體舒適性;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在第一產程、第二產程與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開展會陰保護助產護理;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可規避相關風險因素,促進分娩順利性,從而縮短各產程時間,這充分突出無保護助產護理優勢性與臨床應用價值。無保護助產護理是當前臨床中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目的就是改善母嬰預后,其優勢較多,比如助產士可對產婦講解相關宮縮知識,并給予其關愛與呵護,加強各個產程的監測,確保胎兒順利娩出,由于初產婦第一次分娩,其存在焦慮、緊張以及害怕等負性情緒,予以其鼓勵與安慰,可有效消除其內心悲觀情緒,從而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工作,進一步保證分娩的順利性,盡可能減低分娩對產婦會陰部位的損傷。此外,由于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中助產士伴有重要地位,建議定期對助產士安排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與服務意識,并定期予以其考核,將考核成績與績效掛鉤,從而持續性提升個人護理技能,予以產婦更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予以初產婦實施無保護助產護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相關并發癥出現,還可獲得初產婦較高護理滿意度,規避自然分娩相關風險因素,護理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嚴秀釵.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9):1323-1324.
[2] 王巖,熊顏嬌,謝文敏.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8,24(11):292-293.
[3] 呂行.改良式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4):224-225
[4] 張愛群.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母嬰世界,2020(30):179.
[5] 李翠蓮,賈宇佳.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9):296.
[6] 姜蓉蓉.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8,5(23):2-3.
[7] 鄧維英,任源. 探討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J].東方藥膳,2020(22):233.
[8] 李慧琴.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166.
[9] 蘇琴.改良式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甘肅科技縱橫,2019,48(9):94-96.
[10] 張琳.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6):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