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花
【摘 要】目的:分析肺結核患者痰中結核分枝桿菌檢驗的臨床價值以及臨床應用。方法:將本所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治療的肺結核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活動性肺結核)和對照組(非活動性肺結核),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并分析在改良羅氏培養方法、痰中分枝桿菌培養以及抗酸染色涂片培養三種檢測方式下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明顯更低,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三組不同檢驗方式對比,改良羅氏培養方法以及抗酸染色涂片培養法檢驗出的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明顯更低于痰中分枝桿菌培養法,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改良羅氏培養方法以及抗酸染色涂片培養法之間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肺結核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利用痰中結核分枝桿菌檢驗將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同時,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更高于非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可見,痰中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對肺結核患者的早期檢出和治療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肺結核;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價值
肺結核主要發生于肺組織、器官等部位,屬于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結核分枝桿菌主要經由空氣傳播,其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發生變異,而變異后其能夠適應不同的外界環境,因此,加強對肺結核患者的檢出率,提高對疾病傳染的控制和治療十分關鍵。痰中結核分枝桿菌檢驗是目前最有效的監測方式,監測時間較短,能夠提高結核分枝桿菌的發現率,為臨床醫師對肺結核患者的診治提供依據。改良羅氏培養方法以及抗酸染色涂片培養法也可用于結核分枝桿菌的檢驗,目前,三種檢測方式在患者疾病檢驗中的有效性仍存在爭議。對此,本次研究將本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結核分枝桿菌監測結果,旨在為臨床醫師提供可靠的診治依據,詳見下文所示。
1.1一般資料
將本所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治療的肺結核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活動性肺結核)和對照組(非活動性肺結核),其中觀察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34歲~67歲,平均年齡(51.4±1.4)歲;對照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39歲~63歲,平均年齡(51.3±1.1)歲。所有患者均經由臨床影像學、手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肺結核者;取樣前患者均知情研究;排除患有其他嚴重傳染疾病者;排除精神異常、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兩組患者年齡等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晨間取痰液,進行改良羅氏培養方法、痰中分枝桿菌培養以及抗酸染色涂片培養檢測,檢測方式如下。抗酸染色涂片制作:將取樣痰液取適量放置在消毒完成后的玻璃片上涂片后進行抗酸染色,涂片時需注意將痰膜涂成厚薄均勻,使用熒光顯微鏡對檢查結果進行觀察。改良羅氏培養方法:將取樣痰液取適量放置在羅氏培養基上接種,涂片時需注意將痰膜涂成厚薄均勻,可幫助提高陽性檢出率,將其放置在37℃的恒溫下培養4周~8周時間,利用顯微鏡對其檢測結果進行判定。痰中分枝桿菌培養:將取樣痰液先經由離心沉淀處理,將涂片內剩余的致病菌進行培養后,將酚紅指示劑和氫氧化鈉加入配置2mL菌液的無菌試管中,搖勻,37℃條件下進行水浴加熱,時間控制為15min,隨后加入硫酸,調和溶液至中性,隨后進行離心沉淀,接種培養,進行涂片染色鏡檢。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并分析在改良羅氏培養方法、痰中分枝桿菌培養以及抗酸染色涂片培養三種檢測方式下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析兩組患者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明顯更低,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三種檢測方式下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
三組不同檢驗方式對比,改良羅氏培養方法以及抗酸染色涂片培養法檢驗出的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明顯更低于痰中分枝桿菌培養法,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改良羅氏培養方法以及抗酸染色涂片培養法之間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一般情況下,健康群眾在接觸到帶有結核分枝桿菌的飛沫、物體等物品時可導致自身發生感染,從而進一步發展成為肺結核病,但結核分枝桿菌是否感染和發病還取決于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以及吸入結核分枝桿菌的數量以及毒力大小等因素相關。部分患者由于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免疫系統并不能有效對其進行清除和抑制細菌功效,導致細菌在人體內大量繁殖,引起肺部炎癥,出現咳嗽、咳痰等癥狀,并逐漸發展成為活動性肺結核,具有一定的傳染性[1]。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并無相關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多數情況下細菌檢測均為陰性,通常經由影像學檢查確診。結核分枝桿菌是1882年由德國細菌學家發現并提出證明的人類結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人體的全身器官,但多引起肺結核疾病,是全球細菌感染性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結核分枝桿菌屬于寄生菌,需要在人體的活細胞內寄生才能夠生存下去,該種細菌可經由呼吸道進入肺泡,在肺泡中不斷繁殖,在人體免疫力低下時發生病變。結核分枝桿菌屬于放線菌目,分枝桿菌可分為分枝桿菌均屬,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四種。肺結核病致病菌約有90%以上的分枝桿菌均為人型結核分枝桿菌,較少部分患者為牛型以及非洲型分枝桿菌[2]。結核分枝桿菌多行性典型為細長稍彎曲、兩端圓形的桿菌,痰液標本中結核分枝桿菌多呈現多形性。研究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具有一定的抗酸性,其抗酸顏色呈紅色,能夠抵抗鹽酸酒精的脫色作用。此外,結核分枝桿菌在細菌培養檢測方法中普遍生長較為緩慢,在人體中具有較高的抵抗能力,干燥的結核桿菌1年~2年仍有毒性,但易被太陽直射或紫外線直接殺死。因此,目前如何提高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準確率,快速分型,并解決抗酸結核分枝桿菌的快速分離已經成為臨床上關注的重點。
痰中分枝桿菌培養依據分枝桿菌對營養和代謝所需要的條件,能夠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分枝桿菌生長,而抑制其他細菌生長的環境,達到分離的目的。根據分枝桿菌培養基的不同,主要分為固體和液體培養,固體培養方法用固體培養基,酸性培養基,利用分枝桿菌有較厚的細胞壁,具有耐受酸或者堿等特征[3]。目前在國內目前主要用堿性消化液處理,因此檢測所用培養基主要以酸性培養基為主,在將堿性消化液采取處理措施后可直接將消化液接種在酸性培養基上,利用酸性培養基幫助中和堿性標本處理液,分枝桿菌即可在酸性培養基內生長。液體培養基也需先進行處理,但主要用于自動化分枝桿菌的培養系統,通過儀器檢測的是分枝桿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化學信號等的變化,自動監測結果。但痰中分枝桿菌培養檢測時間較長,接種后一般固體培養基要2周~4周出陽性報告,8周出陰性報告,而液體培養基1周~2周出陽性報告,6周出陰性報告,因此等待的時間較長[4]。此外,晨痰標本檢驗方式是目前臨床上最主要的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方式,這主要是由于晨痰更容易獲得,且不容易受到污染,在睡眠中人體的咳痰反射減弱,痰液在呼吸道內積累,清晨時更容易取出[5]。在以往的臨床檢驗中多采用抗酸染色涂片培養法,該種方式操作簡便,費用較低,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但是由于抗酸染色涂片培養法在檢測時,如同時出現多種菌落,該種檢測方式只能顯示數量最多的菌種,因此,該種檢測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敏感性較低[6]。改良羅氏培養法是分離培養肺結核分枝桿菌常用的培養基,在培養完成后將其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能夠給予細菌足夠的營養成分,為其提供良好的氮源,以此提高結核分枝桿菌檢出率[7]。在臨床檢驗中,由于結核分枝桿菌屬于抗酸性桿菌,因此其所需要營養要求更高,在有利的生長條件下生長也較為緩慢,使用改良羅氏培養法進行培養時不僅較為麻煩,同時所需的時間更長。改良羅氏培養法是將結核菌接種在改良的羅氏培養基上,結核菌能夠對培養基中的天門冬酰胺進行選擇性的消耗,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對培養基中的天門冬酰胺消耗量進行觀察,如出現一定量消耗時則證明結核菌存在。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利用痰中結核分枝桿菌檢驗將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同時,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更高于非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可見,痰中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對肺結核患者的早期檢出和治療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陽央,馮智,侯歡,等.熒光聚合酶鏈反應熔解曲線法快速檢測結核分枝桿菌及異煙肼耐藥突變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9,19(4):405-409.
[2] 吳慧娜,孫付勝,劉清文,等.熒光PCR探針熔解曲線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對利福平和異煙肼耐藥性的價值[J].中國防癆雜志,2019,41(1):74-79.
[3] 樂曉琴,陳軍,沈銀忠,等.結核分枝桿菌/利福平耐藥實時熒光定量核酸擴增檢測技術診斷艾滋病患者肺結核的臨床應用評價[J].中華傳染病雜志,2021,39(1):21-24.
[4] 賴惠英,齊志強,李燕明,等.兩種分子生物學方法在結核分枝桿菌及其耐藥基因檢測中的比較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9):1565-1569.
[5] 劉軍,劉濤,戴碗琴,等.Xpert MTB/RIF技術在結核分枝桿菌利福平耐藥性快速檢測中的價值[J].檢驗醫學,2020,35(9):920-923.
[6] 張睿.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肺結核患者痰液中結核分枝桿菌DNA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2):325-326.
[7] 謝景齊,周嬌紅.熒光定量PCR法用于診斷肺結核患者痰液中結核分枝桿菌DNA的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2):150-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