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麗銘 祝文友 李東娜 張小優
【摘 要】目的:構建微課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對妊娠期糖耐量知識的知曉率,以達到提高患者滿意度為最終目的。方法:借助微課技術建立糖耐量健康教育模式,于2021年1至5月,用隨機抽樣法對我院產科門診妊娠滿24周~28周共300名患者通過信息化方式參與微課健康教育。另通過隨機抽樣法抽取300例產科門診妊娠24周至28周患者為對照組,采用院內單一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妊娠期糖耐量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滿意度。結果:參與微課健康教育后患者對妊娠期糖耐量試驗知曉率提高,與院內單一健康教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知曉率90.36%,患者滿意度?96.37%,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士實行微課健康教育模式對提高患者妊娠期糖耐量知識知曉率及滿意度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妊娠糖耐量試驗;微課健康教育
妊娠期發生或首次發現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為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近年我國GDM有1%~5%的發病率[1]。倡導否認糖尿病史、孕滿24周~28周的孕婦可篩查GDM[2,3],GDM對母體及胎兒均造成影響,伴隨孕婦血糖水平的升高,肩難產、新生兒低血糖等不良后果都有升高。我院測定OGTT方法:OGTT前禁食不少于8h,試驗前連續3天正常飲食,檢查期間靜坐、禁食水;檢查時,先抽取孕婦空腹血糖,再用300ml水沖服75g葡萄糖,5分鐘內喝完,從飲糖水開始計時,每隔一小時采集一次靜脈血,記1小時、2小時糖耐量血糖,血糖測定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4]。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法,于2021年1至5月我院產科門診就診的患者300例自愿參與微課健康教育;另通過隨機抽樣法抽取了300例產科門診患者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妊娠滿24周~28周內者;②產科門診患者。排除標準:①非妊娠患者;②妊娠不滿24周或超過28周患者;③非產科門診患者;④病情危重且有其他合并癥不能配合者。分組搜集基本資料,其中包含年齡及受教育程度(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見表1。
1.2 干預方法
通過微信獲取微課進行患者健康教育,內容包括:OGTT試驗的定義及意義、OGTT試驗前準備、試驗中的步驟及注意事項、試驗的不適處理方法等。對照組采用發放院內統一的書面健康教育,進行常規健康教育。
1.3 評價指標
通過問卷星發放妊娠糖耐量知識自評及滿意度問卷,知識自評及滿意度均采用5級評分,分數越高代表知識掌握程度越高,知曉率=知道+非常知道患者例數/每組患者總例數×100%;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患者例數/每組患者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參與微課健康教育模式的患者妊娠糖耐量知曉率及滿意度均較對照組有提高(P<0.05),見表2。
受高齡、三胎開放等高危影響因素[5,6],GDM發病率逐年升高,不良妊娠結局顯著增加,GDM成為婦產護理領域的關注重點。本研究通過對妊娠期婦女提供微課學習妊娠期糖耐量相關知識來普及糖耐量試驗的意義,促使更多的孕產婦參與妊娠糖耐量試驗,減低妊娠期高血糖對母兒的多種不良后果。隨著5G發展,靈活空間及碎片化時間的護理信息化[7]能幫助護士有效開展健康宣教[8],可通過微信、微課等多元化方式為孕婦提供及時、實用的健康教育內容,實現患者微課健康教育模式指導,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慧霞.妊娠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現況[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5,4(8):453-455.
[2] 鄧子玄,周健,賈偉平.2014年美國糖尿病學會糖尿病醫學診治標準更新內容解讀[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1):66-73.
[3] 周英鳳,章孟星,李麗,等.《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護理實踐指南》推薦意見專家共識[J].護理研究,2020,34(24):4313-4318.
[4]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合并糖尿病協作組.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8):561-569.
[5] 王璇,陳廷美,于德純,等.IADPSG標準下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及危險因素調查[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8):1318-1320.
[6] 孟茜,林鵬.二胎政策開放與未開放高危妊娠婦女分布人群差異性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0):4266-4268.
[7] 楊玲鳳,劉芳,黃金,等.糖尿病多學科教育團隊的建立與培訓[J].護理學雜志,2014,29(9):54-56.
[8] 章孟星,周英鳳,鐘婕,等.妊娠期糖尿病專科護士臨床實踐現狀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8,33(1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