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俸 周淼葭
尖山竹林基地。青神縣委宣傳部供圖
四川省青神縣,因古蜀王蠶叢氏“著青衣教民農桑,民皆神之”而得名。走進青神,漫山皆竹,蒼翠悠然。近年來,青神縣全面把握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眉山市委“高起點建設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戰略機遇,立足實際,發揮比較優勢,融入成都,精準定位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推動“南聯”,聯動川南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奮力打造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
“要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時指出。幾年過去,青神縣種竹增綠,將本地的竹編產業與之結合發展,相得益彰,編織出綠色發展的產業夢。
青神縣城雖小,卻已躋身全國機械產業集群百強,成為名副其實的機械制造之都。究其原因,青神縣發改局局長楊傳華認為,這與青神縣工業發展堅持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是分不開的。
在青神縣的機械特色產業集群中,不乏出彩的特色龍頭企業,其中以四川丹甫、德恩精工等6戶大中型重點企業和德鑫航空、新鑫元機械等3戶成長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為核心,集合了整機、關鍵零部件、基礎零部件研發生產的三大特色產業集群,他們也成為當地機械產業鏈中當之無愧的“專精特新”的“小巨人”。
說起這些企業,楊傳華如數家珍,他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說,德恩精工現已是全球最大的傳動件生產基地,青城機械如今是全國最大的實木機床生產商,四川丹甫是全國最大的小規格壓縮機生產商……而德鑫航空、新鑫元機械等企業都是各自細分市場里的領先企業。除此之外,青神縣還是全國最大的本色纖維紙研發生產基地和西南最大的日化洗滌用品生產基地。
取得如此斐然成績,青神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銳意進取,又開始了如火如荼的經開區擴建。
記者在青神經開區現場了解到,青神經開區是青神縣屬唯一的經濟開發區,經過多年的發展,擴建經開區已勢在必行。青神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劉超英說,擴建經開區有助于青神縣工業產業承接成渝地區相關產業的調度處理,也有助于青神縣整合優勢資源,吸引各類生產要素,促進工業產業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進工業經濟總量和質量同步提升,實現青神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經開區集中了青神縣約80%的工業產值和約80%的工業稅收貢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條件、鮮明的產業特色和優質的營商環境,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和推動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青神縣德恩精工企業廠房一隅。周淼葭 攝
青神縣本土企業斑布紙業以竹代木生產的斑布紙吸引著一眾嘉賓的目光。周淼葭 攝
在青神縣工業開發區綠色竹纖維綜合利用產業園(一期)現場,記者看到新修的廠房排列整齊,等待最后的交付使用,而為其配套的污水處理廠也已建設完畢。空曠的園區在今后必將機器轟鳴,投入到熱火朝天的生產工作中。
青神縣本土企業斑布紙業的總工程師李云川介紹說,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探索,不管是斑布企業自身還是青神縣的工業園區經開區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在擴區建設,都是政府在扶持,提供相應的基礎配套,而企業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斑布紙業的生產線也將以新帶老,采取的所有標準都是行業內的最高標準,今后的生產目標將從原來的10萬噸提升到40萬噸。
目前,青神縣制定了《青神經濟開發區擴區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工作專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通過規委會,修改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整體安全風險評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按園區控制性詳規,各部門正抓緊組卷,并積極對接省市。
此外,青神經開區率先在全省開展“畝均論英雄”工作,是全省10個基礎試點調查園區之一,現已形成園區工業用地和用地企業信息匯總表,經各主管部門蓋章確認后將開展成果編制,建立數據庫。積極開展省級綠色園區創建工作,現已完成申報材料收集;聚力項目推進,加快建設進度;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持續抓產業、招項目。
園區今年已簽訂奧信汽車零部件及挖掘機破碎斗生產線項目、眾鑫盛畜禽飼料成套設備生產項目、德鑫航空地面設備生產線和物流快遞分揀輸送設備生產線擴建項目等投資協議24個,計劃總投資20億元。
藍天白云,晴空萬里,連綿起伏的青神淺丘地帶是望不到頭的柑橘林,郁郁蔥蔥間可見果實掛滿枝頭。
柑橘產業是青神縣農業產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長期的柑橘種植過程中,青神縣始終堅定做全國最好柑橘的發展思路,明確了建設全國晚熟柑橘核心生產基地的發展目標,先后獲得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和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稱號。
記者在青神柑橘發展館了解到,當地政府在2019年出臺了《“扶持跟著項目走”實施辦法》《關于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推進椪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青神縣特色農業發展扶持政策考核細則》等,以此對標準果園建設、柑橘銷售、品牌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品種選育、柑橘加工及展示展銷等進行全方位扶持,極大地促進了青神縣柑橘產業的發展。
各類柑橘中,以椪柑為最,早在1999年,青神就獲得了“椪柑之鄉”的美譽。
“突出產業引領,持續實施椪柑‘雙品雙晚發展戰略,把青神縣椪柑現代農業園區建成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和AAAA級旅游景區,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青神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管委會主任周勇說。
如今,青神縣擁有椪柑生產基地13萬畝,建成椪柑產業環線140公里,打造椪柑高標準果園230個,成為四川省最大的無公害椪柑生產基地、四川省最大寬皮椪柑生產基地、全國晚熟椪柑生產基地。此外,已培育椪柑類新型經營主體200多個,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獲評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四川省農村改革先進縣、農民增收先進縣、四川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四川省椪柑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榮譽。
椪柑產業的蓬勃發展與當地政府的培育是分不開的。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青神縣現已建成椪柑現代農業園區,其跨一鄉一鎮兩村兩社區,覆蓋面積29平方公里,年產量5.6萬噸,年產值高達7.2億元。
取得如此亮眼成績,得益于其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
堅持種養循環,綠色發展縱深推進。青神縣鼓勵秸稈還田,年均秸稈還田達4000噸以上;建立社會化抽糞服務隊,年均實現畜禽糞污還田5000噸以上;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檢測合格率達100%。
優化設施裝備,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購買智能植保無人機、履帶式無人挖溝施肥車等先進機械設備200余臺(套),建成西南地區最大軌道運輸車示范基地,推廣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2000多畝,機械化耕作水平達90%以上。
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引進眉山市果真妙農業有限公司,建成眉山市最大的區域性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中心;培育電商,完善物流集群,網銷比例提高到30%以上。
落實惠農惠民,利益聯結機制完善。推出“林下種豆”模式,充實群眾“米袋子”和“菜籃子”,畝均增收900元以上;推廣小農利益聯結機制,開展柑橘產業“5+4+1”信用托管試點,農戶、合作社、集體按照5:4:1模式進行利益分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000元以上。
“竹里巷子”成為青神縣網紅打卡景點。周淼葭 攝
記者在青神柑橘發展館了解柑橘產業發展情況。周淼葭 攝
青神柑橘種植基地。周淼葭 攝
除卻讓人眼前一亮的工業和農業,青神還有一種特色產業,那就是青神竹編。
青神竹編與蜀繡齊名,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成功創建為“國際竹編之都”,榮獲“竹編藝術傳承國際范例獎”,形成了竹編、竹紙、竹杯、竹燈、竹桶等多元產品體系。
青神縣以此為依托,逐漸發展出頗具特色的竹產業,與此同時,竹產業也成為青神縣一張重要的名片。青神縣以“做優竹景、做特竹藝、做強竹業”的工作思路發展竹產業,加快“一園兩館兩中心三基地”建設,建成了“五大中心”,形成了竹編、竹紙、竹桶(竹加工)三大龍頭品牌。并同步建成“岷江東岸翠竹長廊”“竹里芙蓉大道”省級翠竹長廊(竹林大道)。
蘭溝村在2020年之前,還是個普普通通又臟又亂的小村子,農戶家里的污水都直接往街上溝里排,空氣中不時彌漫著難聞的氣味。
聽完青神縣發改局副局長宋振興的講述,記者幾乎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古樸雅致、竹風竹韻的地方就是以前臟亂差的蘭溝村。這里小徑通幽,竹石嶙峋,青瓦白墻在竹林的掩映下襯托出儒雅的氣質,碧空之下盡顯大氣。
“因為這里竹子種類繁多,大概有500個種類,村民們就地取材,編制出各式各樣的竹編產品,久而久之,這里就成了遠近聞名的‘中國竹編第一村。編制出來的竹編產品也為村民們帶來了持續穩定的收入,加上政府這兩年依托竹產業優勢,精心打造竹景觀,發展鄉村旅游,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蘭溝村的‘竹里巷子也就逐漸發展成為青神縣的一個網紅打卡景點了。”宋振興對此與有榮焉。
除了竹里巷子,蘭溝村還精心打造出了中國首家竹林濕地公園、竹里院子等竹景觀,并發揮返鄉農民工的經營管理優勢,在2019年成立了以村集體占股51%、工商資本占股49%的“青神鶯初蘭溝旅游管理有限公司”,通過承接物業管理、園林綠化、勞務派遣等業務賺取收益分紅、興辦民宿產業獲取租金收入等方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再細數近幾年來青神竹產業的發展,可以用一飛沖天來形容。建成國際竹產業展覽中心、國際竹編藝術博覽館、竹產業交易中心、中國竹編第一村、中國首家竹林濕地,被評為國家青神竹編產業示范園區……2018年,青神竹編產業園區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2020年,青神縣被認定為四川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四川省竹林風景線建設先進縣、四川省自然教育(竹文化)國際實訓基地。2020年林業年產值達59.7億元,其中竹產業產值達48.5億元。
青神縣工業開發區綠色竹纖維綜合利用產業園(一期)外景。周淼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