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魯華 李海波 李濤

【摘 要】 為提高港口岸線和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分析國內外典型港口岸線和土地利用情況,總結影響岸線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的因素,提出提高岸線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的措施:調整港口和運輸結構;改造升級碼頭,應用新工藝、新技術;重視港口腹地經濟和貨物吞吐量的提升;重視港口規劃,預留發展空間。
【關鍵詞】 港口岸線;土地利用;資源集約
0 引 言
“十三五”規劃期,國家對提高土地和岸線資源利用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土地、海域、無居民海島、岸線、空域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提出嚴格落實圍填海管控政策,嚴格管控和合理利用深水岸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意見》提出:集約利用通道岸線資源,加強港口岸線使用監管,嚴格控制開發利用強度,促進優化整合利用;深入推進區域港口協同發展,促進區域航道、錨地和引航等資源共享共用。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將單位岸線經濟產出作為經濟貢獻的綜合評價指標之一。交通運輸部發布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發展政策》提出到2020年全國港口單位長度生產性泊位完成的貨物吞吐量提高50%,土地和岸線資源集約利用取得顯著成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港口工程清潔生產設計指南》將每百米岸線貨物吞吐量作為資源消耗指標。
港口土地和岸線資源是港口發展的重要資源,研究提高土地和岸線利用率措施,可為港口對標土地和岸線利用率、提高服務效率提供技術支撐。
1 國內外典型港口的岸線和土地利用情況
1.1 岸線利用情況
2009年,環渤海區域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萬TEU,11個港口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約萬TEU,平均通過能力利用率為82%,平均每百米碼頭岸線集裝箱吞吐量為11.65萬TEU,青島港每百米碼頭岸線集裝箱吞吐量高達22.86萬TEU,而有的港口每百米碼頭岸線集裝箱吞吐量僅為4.6萬TEU。上海港核定的2015―2017年集裝箱碼頭每百米岸線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28.1萬、28.5萬、30.9萬TEU。浙江省全省集裝箱碼頭每百米岸線集裝箱吞吐量綜合值為22.38萬TEU,浙江的寧波舟山港集裝箱碼頭每百米岸線集裝箱吞吐量為23.17萬TEU,浙江的溫州港集裝箱碼頭每百米岸線集裝箱吞吐量為9.52萬TEU。中國港口協會資料顯示,2017―2019年每百米岸線集裝箱吞吐量超 TEU的集裝箱碼頭數量分別有20個、17個和23個。國內典型集裝箱碼頭岸線利用率現狀見表1。
據統計,美國長灘港的每百米碼頭岸線集裝箱吞吐量為25.77萬TEU,新加坡港每百米碼頭岸線集裝箱吞吐量為22.48萬TEU。
1.2 土地利用情況
土地利用率是衡量港口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另一指標。土地利用率用單位土地面積貨物吞吐量來表示。
新加坡港和香港港的集裝箱貨物水水中轉比例高,土地利用率也都很高,約為 ~? TEU/萬m2。
我國內地港口中集裝箱吞吐量排名靠前的碼頭的土地利用率也較高,約為 ~? TEU/萬m2(個別碼頭約 TEU/萬m2)。達到這個土地利用率水平的港口碼頭是上海港的大部分集裝箱碼頭、廣州港集裝箱碼頭、寧波舟山港集裝箱碼頭、青島港集裝箱碼頭和深圳鹽田港集裝箱碼頭。
歐美國家港口碼頭的土地利用率普通較低,如美國長灘港的集裝箱碼頭土地利用率僅為 TEU/萬m2,美國集裝箱碼頭的平均土地利用率為 TEU/萬m2。歐洲港口堆場大部分采用跨運車工藝,而跨運車占用的通道多導致堆場堆存量低,因此土地利用率也相對較低。歐美國家的碼頭土地利用率一般在 TEU/萬m2以下。
2 提高港口岸線和土地利用率的措施
2.1 調整港口和運輸結構
(1)港產城融合發展方面,加強港口、工業、倉儲一體化布局,建設臨港產業集群和完整產業鏈,提高單位岸線和單位面積產出效率;
(2)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方面,要解決港口能源消耗大、污染重、效益低的問題,剔除不符合港口產業政策及環保要求的貨種;
(3)碼頭和作業區連片布置并實現裝卸規模化、貨種專業化,加快堆場集裝箱周轉,優化堆場布局規則;
(4)優化運輸結構,提高水水中轉量,減少貨物對港區陸域面積的占用,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岸線利用率。
2.2 改造升級碼頭,應用新工藝、新技術
(1)采用高科技設備和技術提高倉儲和庫場的容積率。例如:新加坡港建設了全自動立體倉庫,實現了物流運作全自動化;青島港集裝箱碼頭建設了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有效地減少了土地占用和運輸通道擁堵。
(2)通過采用高新技術、優化工藝流程等方法提高港口作業效率。
(3)提高新建碼頭的通過能力和老碼頭的結構等級;優化裝卸工藝,提高港口儲運和集疏運能力;提高碼頭整體作業效率和儲運能力,從而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2.3 重視港口腹地經濟和貨物吞吐量的提升
貨物吞吐量是影響岸線利用率的重要指標,腹地經濟是港口貨物吞吐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碼頭進出貨物的需求,往往通過碼頭貨物吞吐量來體現,需求量大,碼頭貨物吞吐量就增大,單位岸線長度的貨物吞吐量就隨之增加。
2.4 重視港口規劃,預留發展空間
一直以來,填海造陸是拓展港口土地資源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填海造陸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損害,我國于2017年發布了嚴控圍填海的政策,因此港口建設應考慮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例如:新加坡港由于受填海拓地政策的嚴格管制,對于未考慮成熟的用地作“留白”處置,為未來發展提供彈性空間;日本東京港對填海造陸也持有謹慎態度,在規劃中充分考慮相關政策影響。
3 結 語
隨著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我國不斷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中發布的港口發展指標體系中也將單位岸線經濟產出作為經濟貢獻綜合評價指標之一,因此單位岸線貨物吞吐量和單位土地面積貨物吞吐量是衡量港口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指標。本文在分析國內外典型港口的岸線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的基礎上提出提高港口岸線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的措施,建議港口從土地利用率和岸線利用率目標設定、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全方位、多方面落實港口資源節約集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