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 韓雪
作者簡介:王遠(1994-),男,漢族,黑龍江哈爾人。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
基金來源:2020年度黑龍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普惠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異質性影響研究”(項目編號:UNPYSCT-2020027)。
摘要:我國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關乎國民經濟大局和社會的穩定,中共中央高度關注“三農”問題,從2004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8年聚焦三農問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及鄉村振興問題。本文以鄉村振興為背景,分析普惠金融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從農村經濟資金缺口、融資成本、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角度剖析普惠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的動力;普惠金融對推進農村現在化進程、構造新型農村金融模式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普惠金融;農業經濟;資金缺口;融資成本;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業問題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國為實現鄉村振興計劃,大力推進農村昌盛、農業繁榮、農民富裕的發展。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有許多制約因素,耕種成本因素是主要限制之一,在“互聯網+”環境下,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方式便應運而生,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計劃的推進提供不同的資金供給形式,具有重大前景。
一、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系
二十一世紀我國第十八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下文統稱《意見》),《意見》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是對中央一號文件方針的響應和靈活運用。
(一)一貫的服務理念
普惠金融是新型的金融理念,與傳統的金融理念相比,其不以傳統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理念為重心,即不斷追逐于中高端大客戶、城市 金融市場;普惠金融從金融市場覆蓋面的廣度和寬度出發,闡述了金融資源不僅為城市服務也要為偏遠的地區提供相對適宜、公平、多樣性的金融服務的理念。與此同時,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村普惠金融與實施鄉村振興計劃是一脈相承的,二者共同表達了助民、惠民、利民的服務理念。
同時,商業銀行以及基層銀行都要切實認真理解并把握這一理念,針對當前農村的金融需求,投入金融資源和金融補給。普惠金融作為鄉村振興戰略推行的重要路徑,以金融框架為基礎搭建起鄉村振興計劃的新模式,可以真正解決目前我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以及后續返貧問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計劃。
(二)相同的服務目標
普惠金融的服務目標立足于“三農”,即農村、農業、農民,三者既有內在聯系有存在一定區分度,普惠金融為農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提升農村地區在金融方面的活躍度,由此增強整個區域的金融系統的流動性,在此前提下,農民作為農村、農業的主體是政策的最終受益人;鄉村振興計劃包括經濟、衛生、醫療、生態等農村的方方面面,其目標就是以點成線,以線成面實現農民富裕、國家富強。在此層面上,鄉村振興戰略和普惠金融服務理念的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均以推進農村經濟高速發展、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
(三)類似的服務對象
普惠金融服務即無差別的惠民金融服務,該金融服務理念是針對弱勢群體而提出,如偏遠邊窮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和小微企業,農民是該項金融理念的最大受益者,普惠金融不僅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供給,而且為農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那么充足的資金供給鏈保證了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進程的推進,鄉村振興計劃的推進。鄉村振興計劃的服務對象圍繞著“三農”展開,惠及農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某種層面意義上,鄉村振興戰略和普惠金融服務理念兩者的服務對象相似性。
二、普惠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彌補農村經營主體大額資金不足
我國農村規模大、農戶數量多,這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精準把握客戶服務群體;擇時投放貸款額度;合理調整金融產品;調整信貸準入要求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標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普惠金融的扶貧、支農模式的開展都要從我國國情出發,農戶數量眾多并且金融產品需求多元化,多數農業進行小規模生產中缺乏資金援助。農戶不僅在資金上存在缺口的問題,經營過程中農戶經營者還存在不檢驗注冊資本;缺乏合理的運行和管理機制;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擔保物;自有資金不足抵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推行普惠金融政策對農戶面臨的困境給予幫助,進一步縮減城鄉發展差距。實際中,由于農村市場客戶對金融產品需求多元化,不同類型的客戶的金融需求不能達到統一標準,因此不同客戶所享受到的金融普惠型服務的覆蓋率也不相同。從目前看依然是城區覆蓋率較高、普惠型金融的額度較大;鄉鎮覆蓋率相對較低,普惠型金融的額度較小。但近些年的發展中,農業大規模生產經營中資金獲得性、缺口的狀況得到有效改善,普惠金融的推進逐漸被緩解,各地區采用分市場方式提供不同的資金額度與金融服務彌補農村經營主體大額資金不足。
(二)降低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農村小微企業是與農民不一樣的金融客戶群體,農村小微企業規模比較小,每個行政村擁有小微企業的數量較少,這類企業具有業務單一、抗風險能力差、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收益率較低等特點。但農村小微企業是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必不可缺的部分,相關研究表明數量較多的農村小微企業對農村經濟發展有收入效應,即農村小微企業數量和農村經濟發展是正相關關系。農村小微企業由于較低的收益率導致較低的資本回報率,導致資本不愿意流向農村小微企業,因此造成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一個企業創辦起來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基礎,能夠應對企業日常生產中的支出,例如:購買勞動材料、支付勞動人員薪酬、應對日常開銷等各種費用。對于與“三農”關系密切的商業銀行開發的農村普惠金融產品,政府可以聯同相關行政機關,采取直接貼息、減免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援農村小微企業的發展,降低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