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吳丹婷(1986— ),女,漢族,浙江義烏人,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國有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近幾年,國家相繼推出“處僵治困”“盤活資產”等手段,助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住自身優勢,破除瓶頸,在挑戰中尋求新機遇,是國有企業當前面臨的難題。而成本管理作為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誰能更快地通過成本管控來響應市場變化,誰就能贏得先機。通過圍繞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控;對策
國有企業成本管理是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制定的整體發展戰略,貫穿企業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核算、分析、決策、控制的管理辦法。為更好地響應“十四五”規劃,國有企業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需求側”進一步完善企業成本管理辦法,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實現要素最優配置,來推動企業的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
一、國有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成本管理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健全的成本管理可以深入到企業運營中的各個關鍵節點,在生產過程中就能合理、有效地控制生產成本,再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預期與經營成果,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數據的剖析,發現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及時作出策略調整,達到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的目的。
(二)成本管理有利于企業的多元化發展
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發展更趨多元化,而有效的成本管理有助于調整產業結構,在提高產品服務質量的同時進行資源整合,利用優勢資源投入到新型項目的研發中,為企業開辟新市場。既能提高經濟總量,又能挖掘企業潛能,給新思路、新資源、新需求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
(三)成本管理有利于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企業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將大大地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加核心產品競爭力。尤其在投入成本較大的重點項目,通過成本管控實現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監督及管理,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這既實現了企業的經營目標,又能更加準確的對企業自身進行評估,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戰略目標,以保證企業的良性發展。
(四)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內控建設成效
通過加強成本管理,有利于細化產品成本和管理費用,嚴格執行預算指標,加強企業存貨等資產的管理,從而使得內控建設取得更好成效。
二、國有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不強
國有企業的部分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認識不足,在思想上依然停留在只看重收入,不注重成本的階段。其次,管理層素質參差不齊,部分管理人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認為國有企業只要借助資源、人脈等就能維持現有的地位與產出。對市場需求認識不足,對企業面臨的困難缺乏深刻的認知,沒有辦法根據市場變化對成本結構進行調整。同時,由于管理層對成本管控的不重視,導致員工的認識度不夠、參與性不強、覆蓋面不廣,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成本管理制度實施難的現狀。
(二)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成本管理制度缺少重要的考核機制,企業的各個部門各自為營,只看重本部門的利益,無法積極配合企業層面成本管理制度的實施。如業務部門只重視銷售,而忽略銷售過程中產生的相關費用,為了達到銷售的目的,濫用業務招待費的情況較為嚴重;而生產部門只看重產出,忽略了生產過程中由于成本把控不嚴導致的成本浪費等現象。其次,傳統的成本管理制度與企業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不相符,缺乏戰略性及長遠性。同時,成本管理制度中缺少了重要的監督環節,如果成本管控、成本考核不能被落實,制度就會流于形式,失去對部門及員工的約束力,即使有完善的管理辦法,如果不能被有效實施,一切都失去了意義,成本管理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三)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缺少專業的人員配置
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產品和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國企的用人制度,人員流動性不強,很多員工抱著國企就是“鐵飯碗”的心態,缺少自我提升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培養及發展。國有企業的財務人員年齡偏大,專業素質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為普遍現象,這就直接導致了成本管理制度無法很好地實施,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四)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學
當前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制度仍舊沿用了被動接受的形式,根據領導的指示辦事,制度被架空,沒辦法從更專業的角度解決問題;其次,多數企業僅僅從生產成本、人工成本等直接成本進行一刀切式的管控,一味地尋求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而忽略了時間成本、研發成本、銷售費用等,把控形式單一,效果不明顯。而成本管理是一套綜合體系,并不是單靠某一項就可以改善現有經營狀況的,由于缺乏對成本管理的系統性認識,導致成本管理難以發揮應有作用;此外,有些企業內部自上而下地認為成本管理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并無關系,不說普通員工,即使管理人員也參與性不強,導致成本管控效果甚微。
(五)成本管理數據嚴重滯后
國有企業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在形成的企業財務報表的基礎上進行成本數據分析,這種關注事后分析的狀況,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其參考價值大大地被削弱。部分國有企業即使有事前的成本預算,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偏離預算,最終的數據偏差較大,并不能對成本進行很好地把控,作用性不強。
三、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國有企業的體制問題
國有企業屬于國家,其體制與民營企業不同,民營企業大多投資創辦人就是管理者,出于自身考慮也會使企業利益最大化;而國有企業的管理者都是委派的,相對缺乏主人翁意識。而國有企業一項制度的出臺會牽涉到方方面面,由于很多人懷著“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消極態度,即使發現企業存在成本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也很難下決心進行制度改革。并且大多國有企業權利集中在經營者,其他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沒有實權,即使有專業的部門管理人員想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也需要層層審批,缺少一個利于完善制度的通道,及制度被有效實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