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靜(1976— ),女,漢族,天津人,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隨著制造企業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尤其是重型機械制造行業的營銷訂單增多、產品品種增加、客戶需求錯綜變化,機械制造企業內部管理原先以人工手動管理為主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企業迅速發展的要求,內部管理的重點工作主要放在做預測計劃、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信息反饋延時滯后,生產計劃、采買計劃,從時間上、數量上等安排不夠合理,產成品不能按時按量發貨、交貨。因此,建立和修正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系統與流程已是不可回避的,實施ERP系統也是重型機械制造行業勢在必行的。文章以此為背景,展開了對ERP系統的介紹及其發展和應用。
關鍵詞:機械制造;ERP系統;管理;發展
ERP(企業資源計劃)在重型機械制造行業管理中,強調夯實基礎管理,建立融合共享的數據庫,處理產品物料及產品物料清單(BOM)、工藝工序數據,重組和集合所有職能部門的基本業務信息與數據,形成企業內部獨有的有用信息;建立行之有效的業務管理流程、供應商管理流程、客戶管理流程,并能形成有效溝通、良性合作關系;強化生產計劃過程和產成品數據的歸集,提高對多品多樣生產對象的管理能力,不斷縮減生產成本,按時按量甚至提前交貨;對延期的營銷訂單進行管控,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支持日常工作效能的增進與提高,減輕員工工作負擔,提高管理質量和水平,從而實現財務核算的集成、快捷、準確、及時。
一、ERP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概述
(一)ERP系統的定義
ERP系統即企業資源計劃的簡稱,指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將數字化信息與先進的管理思路合為一體,以理論系統與實踐操作系統相結合的管理方式,為企業的不同決策組織層級提供綜合決策管理的軟件平臺。ERP系統是在物料需求計劃MRP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以供應鏈為核心,優化企業資源,改善企業業務流程,合理調配企業資源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
(二)ERP的特點
①ERP系統能快速響應市場。②ERP系統強調企業流程導向,支持企業過程重組。③ERP系統強調財務管控,實現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與價值流有機地結合。④ERP系統以人為主要資源因素,強調人在ERP系統的操作性。⑤ERP系統支持并使JIT的精益管理理念得以實現。⑥ERP系統通過計算機系統數據集成,形成大數據集合分析。
(三)ERP系統對制造企業管理的作用
1.敏捷供需鏈協同管理,智能化決策支持。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和界限,建立ERP后臺基礎數據,實現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業務、人與人之間的信息、物與物之間的資源共享協同。
2.訂單過程可控,全面質量過程控制。將生產過程納入質量管理的控制計劃中,各過程參數與實際生產相符且匹配,設備參數、產品特殊特性的SPC控制限、過程能力等均要受控,生產過程中的記錄要保證完整,達到可控可追的要求。
3.精益生產,精細化成本核算與目標成本控制。能夠支持日常工作效率的提高,減輕員工負擔,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全方位制造成本管理:快速事前成本模擬、精細成本核算、事中實時成本控制、事后績效評價和目標成本分析。
4.商務風險可視化,完善的售后服務管理,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人資信息共享,自動信息傳輸;信息標準化,流程標準化;支持后備機制,風險監控提示,用工成本及時監控,及時決策信息支持;改進企業文化,提高員工參與度,提升管理透明度,政策制度公平性。
二、ERP系統在制造企業應用的現狀與問題
(一)部分職能人員對于常態化管理的整體流程基本不知情或不執行
制造企業現狀:離散型制造。除主要原料的采購外,許多物料的采購需要通過“請購審批采購”的流程展開,其中審批權限與環節必不可少,請購單、采購訂單與采購到貨等庫存交易的邏輯對應關系可以使倉庫人員快速確認收貨并辦理入庫手續,既縮短了倉庫叫料時間,又提高了倉庫處理業務的時間。同時對供應商檔案進行門戶管理,準確及時獲取供應商信息:報價、產能、物料質量、物流等情況,財務會計可以參照供應鏈信息完成采購成本核算及資金管控籌劃。
主要問題:ERP流程與企業制度有銜接缺陷,部門職能人員對于ERP流程管理不重視、不執行,同時違反了企業基本管理制度,而各層級管理者對此也未加以重視或加強管理。
(二)ERP管理意識仍處于“自我”隨意狀態,認為ERP增加負擔
制造企業現狀:生產過程主要為加工、裝配,易于形成物料清單。在ERP系統中,生產根據生產計劃下達生產訂單,并確定該生產訂單的用料表-BOM用料;生產車間工序排產、產能平衡等必須以電腦為輔助手段,以人工處理為主,ERP軟件主要在物料需求計劃方面做到綜合平衡;生產過程包括物料的消耗和產出兩大類,其中物料的消耗可以通過:材料出庫單、工藝卡片和作業批量票,記錄生產所耗用物料的數據,產出以生產入庫日界定記賬完成。為成本核算提供卷積數據。
主要問題:ERP系統本身的業務流程沒有問題,關鍵在于相應崗位的職能人員的態度和意識未達到對ERP業務流程的理解,甚至出現對抗心理,認為加大其工作量,使工作打破常態,不順暢,認為ERP軟件系統是管理層的工具,對基層操作和管理無利處反而增加負擔。
(三)ERP系統不能完全優化生產工藝或工序資源
制造企業現狀:形成了財務協同。在ERP系統中,財務流與業務流實現無縫集成,因此發生在某個流程中的業務將會被系統自動更新并記錄到總賬的相關賬戶中。數據會實時自動更新,確保了財務報告的快捷性和精確度;讓會計人員可以立即查找到每筆業務的源頭,一方面便對每筆業務進行驗證、分析,另一方面便于外部或內部審計追根溯源。
主要問題:目前制造企業的ERP系統還處于單純的操作使用層面。基于客戶圖紙設計工序建立物料清單BOM,未能針對生產過程、管理過程的資產或資源進行識別、分析,將固化且多余不產生價值的工序或資源去除或優化,這是制造企業全面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