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童書出版尤其應重視兒童觀,不了解少兒讀者的閱讀需求、審美喜好、語言文字,做不好童書。其實,童書的核心是兒童性,即童書內容一定要契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語言文字特點,符合孩子的審美情感和趣味,讓他們喜歡看、看得懂、記得住,并能產生愉悅的閱讀體驗。如果兒童本位缺失,做書的人心中沒有兒童、沒有正確的兒童觀,就不會在內容中體現兒童性,做出讓孩子們喜歡讀的好書。
【關? 鍵? 詞】童書;出版;兒童性
【作者單位】常青,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7.001
兒童觀,是特定的時代、社會中人們對兒童的普遍看法。具有怎樣的兒童觀,決定著我們如何理解兒童,決定著少兒圖書出版的立場,決定著編輯在選題策劃和項目取舍時的價值考量,以及在文本編輯時的細節斟酌和在閱讀推廣時的策略、技巧。
創作和出版優質少兒圖書,離不開正確的兒童觀。實踐證明,但凡傳承久遠的高品質少兒圖書,都離不開對少年兒童身心特點的精準把握,離不開對少年兒童特質的尊重。對少兒群體理解得越深刻,越尊重少兒特質,作品就越能彰顯兒童性,越能觸動人心,越容易出精品,帶來積極的社會影響。
一、與時俱進的兒童觀
在很長的歷史階段中,兒童并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被看待和尊重的,而是被視為縮小版的大人,是需要被教化的“成人準備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科學啟蒙思想的普及,兒童的獨立價值逐漸被廣泛認知,兒童代表著人的潛力最完美的形式,有其獨特之美;成年人也懂得要尊重兒童的天性,讓其健康自由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一批又一批少兒圖書創作者和少兒出版工作者立足科學的兒童觀,扎根社會,在大量的創作和出版實踐中關注少兒讀者愈發豐富的閱讀需求,并不斷加深對少兒獨特的身心特征的認識。越來越多的人愈發尊重兒童天性及其生命活力,主張發揮孩子的“真我”,釋放童年的率真,肯定少年兒童快樂、純真的寶貴特質和游戲精神的價值,并把這些觀念融入少兒出版物中,使兒童性在優質童書中得以體現。
二、秉持現代兒童觀,彰顯少兒讀物的兒童性
1.在深刻、厚重的主題出版物中突出兒童性
少兒出版所肩負的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少兒出版人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堅持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積極策劃契合時代脈搏、代表主流價值觀、體現民族精神,讓少兒讀者愿意讀、讀得懂的優秀主題出版物。
對于少兒出版物來說,在主題選擇上與成人讀物沒有區別,無須刻意避免一些沉重、深刻的題材,但必須在尊重孩子閱讀特性的前提下,將知識性、思想性與生動性、啟發性相結合,選擇適合少年兒童的呈現方式來表現主題,在圖書內容和形式上體現兒童性。例如,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以下簡稱川少社)在2014年推出了國內唯一采用漫畫形式表現深刻主題的圖書《南京1937》,將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的真實故事展現在中外小讀者面前,用視覺沖擊力極強的紅黑兩色漫畫故事讓廣大少年兒童記住這段歷史,反對戰爭,珍愛和平。該書上市后,這種重大題材少兒讀物的市場接受度超出了出版社的預期。此外,該書入選2014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5年,川少社秉持同樣的理念,出版了一套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主題漫畫叢書“丫丫歷險記”,以孩子的視角呈現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與悲慘生活,用舒緩的色調和卡通繪畫風格緩和小讀者的焦慮和恐懼,將“呼喚和平,呼吁遠離戰爭”的主題貫穿于文圖之中,給人印象深刻。該叢書入選文化部2016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扶持計劃。《南京1937》和“丫丫歷險記”叢書成為向全球少年兒童宣傳和平、反對法西斯暴行的優秀讀物。
為了向當代少年兒童生動呈現中國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壯舉,川少社提前策劃,邀請“中國好書”獲獎者李姍姍深入大涼山山區體驗生活,精心創作了現實題材的少兒長篇小說《羊群里的孩子》。作品通過一個彝族孩子的眼睛,為中國在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歷史偉業留下了獨特的文學記錄。作品以一個兒童主人翁生活、學習、思想變化的微觀縮影吸引少兒讀者關注時代主題,這也是川少社秉持現代兒童觀、用兒童文學形式呈現主旋律的有益嘗試。
再如,川少社新近出版的抗戰題材少兒小說《風雷頂》,故事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風過鄉野”,講的是捉蟈蟈、知了、豆娘,摘扯裂、杜梨、軟棗,趕山會看大戲,鬧秧歌過大年等抗日戰爭前主人公云香及其伙伴們安寧有趣的鄉村生活;下編“雷鳴歲月”,講的是東西被搶、鄉鄰被殺、躲鬼子、反掃蕩等“七七事變”以后云香和家人、鄉親在抗日戰爭中的種種經歷。一方面,作者盡量讓書中的孩子遠離戰爭現場,但這種距離并未減弱作品控訴侵略者的力度,反而因孩子獨特的視角和立場更具力量。書中寫到日寇掃蕩后,年幼的云香再訪遭劫的村莊,昔日的游戲場所已經是一片焦土,抓蛐蛐最厲害的小伙伴已被鬼子燒死,“好像什么都跟過去一樣,又什么都不一樣了,都變了”。殘酷的戰爭對孩子精神世界的改變,通過孩子的切身感受得以生動體現,更具感染力。另一方面,作品對描寫日寇的兇殘和八路軍的英勇抗戰卻不吝筆墨,寫到日軍掃蕩戰場泊時的種種惡行,令人悲憤,最后一句“還有更慘的,這些都不是故事”,含而不露,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日寇的殘忍。寫到“馬石山慘案”時,作品詳細描寫了八路軍戰士為了救出被困群眾,在沖出重圍后一次次地向著敵人包圍圈勇敢逆行,直至付出寶貴生命,凸顯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宗旨,讀起來心潮起伏,令人動容。該書上市以后廣受好評,并入選《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好書榜。
事實證明,將沉重主題的少兒讀物做得具有可讀性,內容是否充分體現兒童性是最重要的。第一,要準確把握少年兒童的審美和閱讀習慣,以孩子的視角講孩子的故事,不能簡單說教。第二,要選擇恰當的表達形式,如《南京1937》和“丫丫歷險記”叢書都是連環漫畫的呈現形式,畫面風格純真,用這樣的形式來表現深刻、沉重甚至有些殘酷的題材,更符合少年兒童成長的精神需求;而《羊群里的孩子》和《風雷頂》則是將深刻的主題蘊含在故事中,用故事來講道理,以反映厚重的主題。
2.呵護純真童心,強化兒童文學作品的代入感
純真的童心是一種值得敬畏的力量,少兒出版人不可輕視這種力量,只有真摯的童真才能成功敲開孩童的心門。成年人要真正了解兒童,創作的作品要真正打動孩子心靈并不容易。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進入童年這個神秘之宮的門,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個孩子。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才不會把您當成一個偶然闖進他們那個童話世界大門的人。”
被譽為行業爆款IP的“米小圈”系列圖書,目前銷量已過億冊,連續多年登上全國暢銷書榜單,“米小圈上學記”系列圖書是一套日記體兒童文學作品,展現了米小圈和他的小伙伴們純真的童年生活。也許用成人的眼光來看,這類稚嫩的兒童故事并沒有太多玄妙之處,但就是這套看似簡單的兒童日記體作品,卻贏得了數千萬孩子的喜愛。這套書沒有用扣人心弦、千奇百怪的緊張情節來吸引兒童,只是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真實呈現。許多孩子對這套圖書的評價是“有趣、好玩、幽默”,最重要的是“有益”。在這些感受里面,還包裹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特質——純真的童心,即兒童性。可以說,“米小圈上學記”系列圖書是成年人成功深入孩童內心世界的一個典范,這也是川少社決定舉全社之力打造該書的價值判斷標準。
由“米小圈”系列圖書的成功不難體會到,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是有個性、有特點、有符號識別性的。對于好的兒童文學,法國著名學者、文學史家保羅·阿扎爾曾有過精確論斷,他認為,一本適合兒童的優秀圖書應該具備以下四個元素:能給孩子們提供知識;尊重游戲的尊嚴和價值;富有深刻的道德感,讓真理永遠存在;讓孩子們熱愛的畫面。這四點概括起來就是有用、有趣、有益、圖文并茂。“米小圈上學記”系列讀物四者兼備。第一,“米小圈上學記”系列書后都附有“北貓哥哥的作文魔法”,當孩子們被米小圈的故事逗樂時,當孩子們有寫日記、作文的沖動時,當孩子們不知道該如何寫作時,“北貓哥哥的作文魔法”就派上了用場。第二,“米小圈上學記”系列的每一個章節都有精心設置的笑點,作者蹲下身子平視小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小朋友喜歡的喜劇元素,巧妙地融入了書中。很多小讀者評論:捧著“米小圈上學記”就笑個不停,在書中,他們可以歡樂地游戲。第三,一部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一定是趣味和內涵并重的。細細品讀“米小圈上學記”這部作品,會發現書中不但給孩子帶來了快樂,還能從中讀到同學間真摯的友情,老師對待犯錯誤孩子的正確處理方式,各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等。作者通過文學手段,把孩子們的心理活動與社會和學校普遍關注的問題緊密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輕松閱讀中汲取正能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四,米小圈的形象設定簡潔、圖文并茂。米小圈的人物形象非常具有識別性、符號性,這種涂鴉式的人物形象也很適合孩子模仿涂畫。
“米小圈上學記”系列圖書具備的這些優秀兒童文學的特質,說到底就是兒童性。深度挖掘和打磨這些優勢特質,成了內容編輯和營銷策劃階段必做的功課。當責編挖掘出作家、作品的優勢后,編輯過程便有了重點,抓住這些重點、亮點去打磨作品,就能將“有用、有趣、有益、圖文并茂”四個元素更具體、更突出地呈現給讀者。
3.重視游戲精神和閱讀趣味性,注意在歷史文化和科學普及中突出兒童性
歷史是厚重的,但不應該是枯燥的。如何把中華民族厚重綿長的歷史文化,用輕松有趣的方式講給少年兒童聽,必須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少兒讀者對歷史文化知識的認知特點,尊重少年兒童的游戲精神和閱讀趣味性,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用他們聽得懂、愿意聽的語言文字去講述歷史文化故事。
由于文博話題比較厚重,博物館的解說詞偏成人化,趣味性不足,對少年兒童缺乏吸引力。而目前,圖書市場針對少兒群體趣味講解文物歷史知識的優秀通俗少兒讀物并不多。川少社出版的《漫話國寶》,就是針對這一閱讀需求開發的選題。作者立足兒童視角,在內容上選擇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公益性博物館為對象,降低家長帶孩子到館、近距離觀看國寶的門檻,以“國寶訪談+幽默漫畫”的趣味形式解讀有代表性的國寶及其背后的故事,用四格漫畫、通關小考卷和手賬頁穿插其中,簡單、幽默、精準地向少兒讀者介紹國寶知識,普及中華文化。在知識拓展上,融入傳統制作工藝、古代中醫藥學等知識;在閱讀難度上,將生澀的詞加上注音、注釋,對涉及歷史背景的詩詞則附上注解,降低閱讀難度;在版式設計上,設計者突破常規的框式構架,在開篇處采用日記形式的活潑風格,選擇可愛的手寫字體,增加了閱讀親近感。書中還設置了“知識驛站”,根據文物的知識點開設“哈哈劇場”,讓孩子在歡笑中輕松汲取知識。博物館參觀注意事項也通過漫畫的形式呈現,提示孩子文明觀展。為增強讀者的參與感,書中還設計了國寶主題的小尺子、課程表、書簽、貼紙、日歷、游戲棋、兵馬俑制作手工包等多種文創周邊,增加了圖書附加值。這些設計從小讀者的立場出發,強化了兒童性,讓孩子們能在趣味閱讀中動腦動手、鞏固所學知識,呵護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對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
而另一套創意圖書《了不起的中國人》,則是以中華五行“金木水火土”為線索,為孩子講解中華文明百科知識。內容涵蓋了農業、軍事、商業、生活等20余個文明課題,囊括150多個知識門類、800多個知識點。每冊圖書從中華文明萌芽的原始時代說起,直至當今高科技社會,士農工商、衣食住行、古今中外、自然文化……無不涉及,用悠久的文明史呈現中國人與祖先血脈相通的情感,演繹古人用“金木水火土”認知世界的自然哲學觀,而且書中的國寶文物精美細致,出場人物也萌趣十足。這套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溝通了文化和百科,將中華文化的內核融入孩子的百科知識,帶給孩子三個層面的收獲,即從知識學習到文化認知,再到文化自信。該書形式新穎,除了激發孩子的文化自豪感,還用從古到今幾千年的文明成就告訴每一個孩子,我們中國人,真的很了不起!
《瘋狂的計量單位》則是一套充分體現兒童性的科普圖書。孩子們通常在學習計量單位的時候習慣于死記硬背,但是在這套書中,它將所有的數字圖文化,如1立方厘米可以是食指指尖的大小,是一顆骰子的大小,也可以是一個電腦鍵盤的按鍵大小。這樣,孩子就能在大腦中建立起計量單位的立體概念,做到不易遺忘。再比如,書中講到,古代人曾經以國王的小臂長度為標準確定一米的長度,后來又以馬的屁股為標準,到1789年法國將赤道到北極點之間距離的1000萬分之一定為1米,但是這些標準都不夠精確,最后人們是靠穩定的光速確定一米的長度。這就是“米”的演變史。這種講解知識的方式,不僅能加深孩子對知識點的印象,也能讓孩子們熟記于心。從興趣出發,為孩子生動地講解計量單位是這套書最大的特點,也是兒童性最生動地體現。
在多年的出版實踐和市場摸索中,我們發現,那些讓我們眼睛一亮、爭相購買的好書,往往都契合了少兒讀者的認知特點,并充分尊重少兒讀者的童心童趣。出版人在圖書策劃編輯中,能踩準市場痛點,找準讀者的興趣點,在內容和形式上找到突破點、驚喜點,就一定能打造出童書的“賣點”。
四、尊重少兒特性,選擇激發少兒閱讀興趣的推廣方式
培養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不僅要為他們出版品種豐富的精品圖書,還要研究和尊重少兒讀者的喜好特點,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好書。
孩子們每天可以從電視、廣播、網絡、手機上獲取海量信息,在“聲、光、電”中長大的一代在面對紙質圖書時,有了更多的取舍選擇和喜好判斷。在此背景下,少兒出版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當下社會的劇烈變化對少兒讀者身心成長的影響,分析當下少兒讀者接受信息的喜好規律,俯下身子與小讀者平等對話,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小讀者的兒童性,挖掘他們的真實閱讀需求,用與時俱進的兒童觀對應少兒精品圖書的出版和推廣,用當代豐富多樣的信息技術手段引導他們接近好書、關注好書,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川少社在音頻平臺興起初期便積極嘗試用音頻方式培養少兒讀者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根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將紙質圖書音頻化,鼓勵少兒讀者用聽音頻故事的方式吸收文學營養,培養適齡兒童逐漸接受大文字量閱讀的習慣。由“米小圈上學記”系列圖書改編的同名廣播劇,集合背景音樂、特殊音效、真人對白等豐富多彩的廣播劇要素,聯合喜馬拉雅、蜻蜓FM等互聯網音頻平臺推廣,該廣播劇在全網的點擊收聽量已超過40億,成為許多家庭手機“伴隨聽”的知名節目,也在“米小圈”品牌的崛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傳播作用。
如今,繪本已經成為家庭場景下親子閱讀的重要載體,但繪本閱讀需要家長對孩子的引領,更需要適當的技巧和經驗。針對這些特點,川少社在繪本新品牌“熊貓繪本館”的推廣中,與山西文藝廣播電臺開發的小程序“歡樂配音秀”合作,推出“熊貓歡樂頌”繪本配音大賽,倡議家長和孩子用手機錄制音頻上傳至平臺,極富趣味的活動征集到了萬余人參與。川少社還策劃熊貓繪本故事電臺,由本社閱讀推廣人“小熊姐姐”錄制聲情并茂的音頻,演繹繪本故事,讓故事“活”起來,向受眾傳播了繪本閱讀理念和技巧。音頻故事在川少社的微信公眾平臺上推送,每周一期,目前已持續一年多,受到讀者廣泛好評。此外,川少社還與成都電視臺聯合舉辦《繪本開講啦》幼兒教師繪本講述大賽,鼓勵幼兒教師交流傳播繪本閱讀技巧。參賽教師錄制繪本講述視頻上傳網絡,并通過微信發動親朋好友點贊,收獲了100多萬的微信點贊量。在決賽現場,老師們精心準備表演道具,聲情并茂地演繹川少社繪本,將藏在書中的繪本故事鮮活地呈現在幼兒面前。
川少社一直在努力打造立體豐富的營銷推廣體系,通過多種媒介渠道去接近和影響少兒讀者,培養他們持續的閱讀興趣。川少社借鑒圖書內容策劃和運營的方式打造微信公號,目前公號的粉絲數量已超12萬,成為與小讀者、家長、經銷商、媒體、創作者等相關人群連接的新媒體平臺。川少社還在抖音上開設官方賬號,嘗試用短視頻吸引讀者關注閱讀,并與曹操專車跨界合作,在車載雜志上推薦圖書,搭建多樣的閱讀場景。2021年,川少社利用考核機制促進全員直播常態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嘗試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無論技術如何革新,無論各類平臺如何日新月異,內容永遠是最重要的。出版社作為優質內容的提供者,必須找到自己在產業鏈上的獨特價值,在做好紙質出版的同時,把童書內容和多媒體相融合,發揮出版社優質內容資源的“兒童性”優勢,培養當代少兒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以便切實履行好為廣大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的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陳香. 十四五之變:C端重塑少兒出版[N]. 中華讀書報,2020-12-30.
[2]把沉重題材用正確的方式打開[EB/OL]. (2016-06-12)[2021-07-12]. http://www. tuixinwang. cn/wenzhang/9924477. html.
[3]孟捷. 《米小圈》為什么能暢銷6000萬冊?[J]. 出版人,2019(8):42-44.
[4]肖姍姍.? 三問“米小圈” 何以一紙風行全國[N]. 四川日報,2018-09-12.
[5]常青. 打造精品內容? ?服務少兒閱讀[N]. 國際出版周報,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