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移動通信課程在教學設計及實際操作上都不夠完善,需要革新的空間還很大。高校教師需針對移動通信課程,探索一種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體系。在有效利用現有實驗資源的基礎上,搭建移動通信實驗平臺,通過完善理論與實驗教學體系,逐步強化學生的通信工程意識及工程技能。因此,本文基于當前移動通信課程教學現狀,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驗,闡述了移動通信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案與平臺建設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移動通信課程;改革方案;平臺建設
引言
移動通信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非常強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挑戰是比較大的,對其進行恰當的課程教學改革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會專業的技能。因此,教師需從移動通信技術的現狀出發,提出專門有針對性的課程創新以及學習方式,搭建實驗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搭建移動通信實驗平臺面臨的問題
(一)由于原有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該類課程設置上理論和實驗學時的嚴重不對稱(理論學時遠大于實踐學時),導致實驗設備利用率較低;
(二)已開設的移動通信實驗大多為實驗箱類的驗證性實驗,設計性、開發性實驗比重偏低;
(三)現有TD-SCDMA仿真平臺主要用于學生認識實習階段,觀摩作用遠大于工程設計作用。
二、移動通信技術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一)教師要加強課堂生動性
在我國移動通信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大多采用機房式以及授課制,會安排一些實操,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強廣大學生在移動通信技術課堂上的活動參與感,調動廣大學生自主學習上的積極性。因為課程的吸引力主要指的也就是學生的活躍度,單純憑借教師在講臺上知識的灌輸,學生的知識吸收力是無法進行預測的,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興趣。
(二)制定合理教學目標及任務
在進行移動通信技術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性,保持健康合群的自我個性,可以進行確定移動通信技術課程學習小組,從而幫助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重要性。由此,教育工作者應制定合理教學目標及任務,并且不應從知識點的講解入手,而是可以讓學生在自我的尋找和同伴的幫助下找出相關教學中出現的內容,將其帶入課堂,并將收集到的內容與小組內的成員相互交流,并讓他們自主摸索脈絡。并在循序漸進的過程與教材的預習工作順利銜接,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技巧。同時,這種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把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部分囊括其中,從而促進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優化調整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
通過對課程所屬專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市場需求變化進行持續跟蹤與充分調研,明確人才培養定位,結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個性需求對教學內容及體系進行針對性改革和調整,使教學內容與飛速發展的專業技術、就業市場和學生多樣化需求實時接軌。在課程體系中突出移動通信類課程的重要性,在學時設置上體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為培養創新型專業人才打下堅實的移動通信工程應用基礎。
三、建設移動通信平臺的思路和措施
(一)搭建移動實驗平臺的思路是:以關鍵技術和系統實驗為基礎,融合理論驗證、關鍵仿真技術、通信工程設計3個環節,逐步強化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技能。
(二)高校搭建移動通信平臺,首先需要通過原理級驗證實驗加深學生對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的理解;然后通過仿真級創新實驗理解技術實現的過程與性能影響因素;最后進行系統的工程級設計實驗,通過現有硬件設備與軟件仿真移動通信項目的實際工程環節,使學生全面、直觀地了解和掌握實際移動通信工程,以及工程中所涉及的設備、軟件及關鍵技術等技能。
四、建設移動通信平臺的概念及意義
(一)原理級驗證實驗平臺
原理級驗證實驗平臺主要以理論教學中提到的某一技術原理為基礎,利用實驗平臺進行理論驗證,目的是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性,使學生能夠把實際操作與理論知識融為一體。通過一系列的原理性、驗證性實驗幫助學生深刻領會移動通信的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為以后在此基礎上學習其他更深的技術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達到以做促學的目的。
(二)仿真級創新實驗平臺
在創新研究方面,利用專業仿真軟件工具,在熟悉典型仿真軟件使用的同時,培養學生開發、創新能力的體現。教師通過原理性驗證實驗和仿真性創新實驗使虛擬實驗與實物實驗相結合,幫助學生對調制技術實現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認知。還可通過進一步調整驗證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比例和內容側重,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關鍵技術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個人創新開發,設計出更新穎的仿真實驗環節。
(三)工程級設計實驗平臺
工程級設計實驗平臺在系統和工程應用方面,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資源,以面對面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現網商用設備,熟悉當前典型移動通信系統的構成及基本的操作維護項目,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現有軟硬件設備模擬實際移動通信工程項目,使學生更全面、直觀地了解和掌握實際移動通信工程中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維護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通過移動通信實驗教學的改革,以及實驗平臺的搭建,不但為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徑,更使學生對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關鍵技術和典型系統 有了更為為全面的領 會;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移動通信系統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實際移動通信系統工 程施工、維護、管理等工作以及新知識的學習、新問題的研究打下了必要的基礎,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運營商儲備和提供合格的零距離上崗的移動通信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社文.移動通信工程實訓仿真系統設計[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1):16-18.
[2]姜宏,莫秀玲.“數字移動通信原理”課程的實驗教學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7):121-122.
[3] 陳旭. 4G時代移動通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44):150-151.
作者簡介:孟慶民,男,山東省臨沂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電子信息類方向的科研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