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萍
摘要:國企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核心內容。在我國,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重視國有企業的管理,有利于其發揮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同時也能夠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在現階段經濟體制新常態的形勢下,我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增長方式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這就要求國有企業要牢牢把握機遇和挑戰,激發企業自身的內源動力,促進和推動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國有企業要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實現自身財務管理模式轉型升級,不僅僅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適應國有企業改革的要求。重視推進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轉型,有助于提升國企整體財務管理水平,還可規避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而提升國有經濟增長力和競爭力。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在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切需要推動財務工作由核算向管理轉變。下文就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轉型進行探討,并提出助推財務管理轉型的有效實施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探討
自2015年起,我國制定和開始實施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意見,這在一定程度上指明我國今后的經濟發展方向。在此前提下,我國也在不斷完善企業制度,進一步實施并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發展。在網絡大數據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時代,給企業財務工作的開展也帶來新的挑戰。由于傳統的財務會計難以滿足當下信息化大數據的統計核算及分析需求,也難以滿足當下國有企業財務會計的有效轉型和發展需要。因此,只有對財務工作進行全面、科學、有效的分析、研究和創新,才能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升級。建立健全現代企業財務制度才能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緊隨國企改革步伐的開展而前進,也為企業的穩步健康發展提供切實保障。在我國,黨和政府通過堅持不懈強有力地推進國企改革,能夠提高并增強我國的國有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國有企業改革,不僅僅是重塑政府與企業共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使命,而且還是政府在頂層設計的宏觀層面,對國有企業的企業法人制度的逐步完善,更是國有企業經營體制和模式的創新。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必要性
(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首先,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相比,在性質方面截然不同。國有企業都是由政府作為主要出資人,雖然在經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后,外部資本已經逐漸融入國有企業當中,但國有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來自國有資本,因此國有企業性質從根源角度來看還是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既然政府作為國有企業的主要出資人,那么國有企業自身需要以政府為核心,為政府付出相應的擔當,而政府則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從而確保人民群眾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這里不難看出,國有企業發展始終保持以人民群眾為核心的理念,而這恰恰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方向是一致的。在信息化快速發展時代的前提下,我國社會經濟隨之發生的波動幅度巨大,讓很多國有企業也紛紛陷入困境當中。為了能夠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我國政府針對這一情況對國有企業進行體制和制度創新,并嚴格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和需求,這也將中國共產黨的中心思想完全展現出來,要以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理念作為基礎,充分表現出了中國共產黨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二)有利于保持國有企業發展動力,實現穩定發展
20世紀,我國國有企業一直位于市場主導位置,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經濟市場開始呈現多樣化發展,至21世紀后期,國有企業市場的主導地位產生不斷降低。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國有企業在發展中都遇到了困難,這給我國經濟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為了能夠確保國有企業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同時能夠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我國政府根據當前國有企業中現實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改革創新,從產業結構做出合理的優化調整,迎合新時代背景的發展要求,在國有企業整體結構上優化調整,在戰略布局上進行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轉變,從而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力和可持續發展需求,讓國有企業能夠在市場經濟當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重新占據市場主導地位[1]。
二、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財務管理轉型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不健全,財務改革不完善
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大量的外部資金注入到國有企業當中,這導致國有企業在運行結構上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就目前國有企業運行情況來看,其實大部分國有企業仍然還是由國有資本控股,而經濟來源中,國家資金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說明改革在國有企業轉型中還是不徹底的。大多城投類國有企業通常都是以集團性質經營,一旦資金不足,往往要靠政府信用作為背書進行貸款,并且貸款資金龐大,這就導致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在資金結構上不利于企業后期發展。還有部分國有企業對財務風險重視程度不足,對于一些變現能力和效益較差的項目沒有及時優化,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盈利還會產生大量的資金占用,致使企業無法及時如期還清到期債務,只能通過借新換舊來展期債務,造成極大的資金縮水和信用風險,這都是直接導致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出現問題的原因[2]。
(二)人才隊伍能力不足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人才隊伍能力不足的現象,從而造成財務管理轉型困難。首先,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財務管理往往未科學建立財務管理考核和培訓模式,還是沿用傳統的國企財務管理體制,無法滿足新常態下的財務發展需求,對財務管理隊伍轉型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其次,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體制和晉升機制未實現突破,致使富有拼搏精神的年輕人往往在國有企業內受不到重視,自身才華得不到施展,大大降低了員工的進取心和積極性。最后由于國有企業具有特殊性,工作性質非常穩定,自身業績與薪酬關聯并不密切,導致很多工作人員對待工作態度懶散,自主性不強,這不僅會極大程度的限制企業自身發展,還會降低整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水平,不利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可持續發展[3]。
(三)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溝通不暢
改革國有企業不但要在產業結構方面進行改革,還要從資本結構方面進行改革,這樣才能保證后期各項工作的開展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但就目前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改革的實際情況來看,內部管理改革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長期無法有效溝通,這直接影響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度和效果。在國有企業改革當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在理念上存在著尖銳的矛盾,業務部門往往注重開源增量,財務部門則是追求控制成本,業務部門往往單純為提高銷量,制定的銷售策略和管理要求,未考慮到資金成本和風險控制等因素,會給公司帶來極高的財務風險。而部門企業財務管理往往追求公司效率和效益,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甚至會極大的降低企業成本,這又直接影響了業務部門的工作開展[4]。
三、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策略
(一)提高財務管理能力
為了能夠促進國企改革工作,財務部門要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在財務管理當中的會計統計核算功能,降低財務管理當中的“管理”。多維度提高國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力度,填補財務管理的漏洞,才能推動國有企業改革達到滿意的效果。財務部門作為管理公司日常經營業務的核心部門,首先要從企業制度建設方面規范企業管理和經營,保證企業經營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其次要根據企業的經營業務屬性分類進行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合理做好投融資規劃,保證企業經營效率,助推企業實現經營目標。讓傳統國企財務會計逐漸轉向管理型會計發展,需要根據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實際遇到的財務情況,建立和補充完善財務管理聯動體系,最終將財務管理價值在國企改革中完全凸顯出來。在整個改革過程當中,管理會計要時刻與國企發展方向保持一致,學習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資源,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為財務管理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數據,從而促進財務管理改革,為科學管理和引導財務管理體系,逐漸向智能化方向轉變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團隊綜合素質
國企內部高層的管理和領導是促進整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因素,只有當高層管理人員真正意識到財務管理轉型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性,才能量身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轉型計劃,并能夠實施并促進在企業內部落地,從而提高自身企業財務管理的綜合能力,為財務管理轉型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國企改革中財務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積極探索創新財務管理體系,緊跟新常態發展趨勢,借鑒其他國有企業改革成功案例,汲取優秀的財務管理轉型經驗,快速匹配適合國有企業改革對財務管理的需求;第二,注重財務人員培訓學習,加強和推進財務人員業務培訓活動,通過學習培訓不斷補充和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實現員工自身素養和企業綜合素質的共同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在國有企業改革新常態時代背景要求下,必須要突破原來傳統會計體制,結合國家出臺的國有企業改革政策,通過加強企業制度和人才建設,發展企業新經濟、新業態,創新企業管理體制完成適合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財務管理轉型升級戰略,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國有企業的實體化、市場化轉型,為實現國家經濟的上升發展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吳丹.“一帶一路”背景下國企集團境外投資財務管理問題及應對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1):45-46.
[2]徐兆偉.新時期地方國企集團化財務管理路徑探究——以JZGT公司為例[J].財會學習,2021(03):191-192.
[3]薛香梅,呂宏靈,柏榛.大型國企財務轉型中財務隊伍建設的困境與出路——以X省電力公司為例[J].財務管理研究,2021(04):11-17.
[4]冮琳娜.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理財周刊,2021(01):62.
[5]高云.從財務視角淺談國企如何“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加快轉型發展[J].今日財富,2021(02):6-8.
[6]何小龍,賴周靜,王朝一.公用事業行業真的需要私有化嗎?——來自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證據[J].財務管理研究, 2021(05):62-67.
[7]姚孟輝.從財務管理角度淺談國企混改背景下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J].商品與質量,2020(3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