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
摘要:自媒體打破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具有發展迅速、應用范圍廣、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它拓展了高職生的視野和眼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負面的影響與沖擊,所以,關注高職生網絡素養問題勢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網絡素養的內涵,分析了高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以期為高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做出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關鍵詞:高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對策
網絡素養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的媒介素養,最早是美國學者麥克庫勞1994年提出的,后來被美國學者阿特·希爾夫布萊特進行了進一步的豐富。在中國,隨著互聯網、大眾媒介越來越普及,整個社會對網絡素養的認知度也逐漸提高,一些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如蔣宏大、肖立新、陳新亮等人,將社會網絡用戶的網絡素養研究,細化到高校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中,因為高校學生具有鮮明時代特征,他們能夠積極主動接受新鮮事物,獲取知識、信息交換的手段也比較現代化、多元化,成為網絡時代的先鋒。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的網絡素養教育有些反應滯后,或者沒有形成穩定的、常態化的、系統的教育模式,導致高職學生因為網絡素養缺失的各種案例頻發,給個人的成長、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帶來了一些隱患。其實,加強高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對強化其思辨能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規范其網絡行為以及提升他們在信息社會的生存能力,都有極其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網絡素養的內涵
網絡素養包括:①網絡信息的認知與鑒別。當前網絡的信息內容紛繁復雜、真假難辨,而且具有互動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能夠迎合大學生對民主和自由的向往,所以高職學生在傳播各類網絡信息時,要有起碼的認知和辨別能力,否則容易被誤導;②網絡心理素養。虛擬的網絡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很多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游戲成癮、社交困難、逃避現實、焦慮自卑等等,嚴重影響其身心和諧發展;③網絡道德素養。虛擬的網絡世界,容易讓高職學生產生不受約束、不被監管的錯覺,所以他們很難時時刻刻將現實生活中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規范,帶到網絡世界里去;④網絡安全素養。網絡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各種病毒、詐騙、壟斷、侵犯隱私等不安全因素也同時存在,讓人防不勝防。⑤網絡信息使用。網絡知識的學習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全面成長和發展,所以高職學生能否有效利用網絡,促進自己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提高,是判斷網絡素養高低的主要內容之一。
根據網絡素養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在對高職學生進行網絡素養教育時應該有兩個主要方面,一是大學生網絡信息意識和行為教育,二是大學生網絡信息能力教育。及時、必要的網絡素養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形成健康的行為規范,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高素質人才。
二、高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來說,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的網絡素養教育已經開始啟動,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廣泛存在著以下問題:
①制度保障缺失。想要切實提升網絡素養教育的效果,必須要領導重視、上下聯動、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就目前來說,許多學校都還沒有建立起全面的制度保障體系,缺乏適宜的教育評價體系,這導致學校的網絡素養教育工作無法有序推進。
②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動力不大。當前情況下,許多高職院校師資匱乏,對于網絡素養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對于網絡素養教育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都明顯不足,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方面也沒有好處,這導致教師們本身工作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
③網絡素養教育未成體系。大部分高職院校僅在普遍開設的《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涉及較少的網絡素養教育方面的內容,缺乏網絡素養教育方面教材體系的研發,缺乏專門課程和學科的設置,還沒有將網絡素養教育貫穿到教材建設和教育教學各環節,以及教育目標中。
④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孤掌難鳴,難以落到實處。高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同心協力,環環相扣去配合推進。但是目前的情況是,社會教育沒有形成體系,資源缺乏;學校教育走形式過場的較多,不夠深入,對學生難以形成約束和監管;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很多學生家長缺席學生教育成長。所以,網絡素養教育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
三、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
網絡素養教育的缺位,是高職學生網絡素養不足導致各種問題頻頻出現的主要原因。目前,有的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與時俱進地進行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有效的網絡素養教育途徑。下面我們就以筆者所在的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進行分析。
(一)建章立制是提升高職學生網絡素養的保證
近幾年,高職院校生源發生重大改變,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各種校園網絡安全事件頻發,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的領導認識到網絡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制定了《學校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和培訓制度》《學生信息發布、審核、登記制度》《校園計算機安全管理責任人制度》《重要服務器操作權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剛性的制度規定,并要求各部門和全體師生嚴格執行制度,確保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二)建立穩定的高質量的網絡宣傳工作隊伍
面對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構建和對抗的主戰場這一形勢,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加強網絡建設與管理,從源頭牢牢把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學校進行了深度的師資隊伍建設的改革,從人力、物力、制度保障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積極打造一支高質量的思想正、業務精、能力強的網絡宣傳工作隊伍,以及涵蓋了學校辦公室、宣傳部門、學生工作部門、各院部的學生管理部門、學生社團的網絡宣傳體系,構建網絡素養教育的合力,注重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及時發布最新資訊,將網絡上帶有苗頭性的問題及時予以引導和解決,切實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
(三)重視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情感教育
鑒于很多高職學生都出現了不健康的上網心態,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及時干預,在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增加了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實際的工作中,學校從新生入學就通過網絡心理測試篩查、網絡心理問題調查、個別談話等方式,掌握學生的網絡素養情況;然后以配套的網絡心理咨詢、網絡心理行為干預等途徑,幫助學生解決網絡心理問題,形成系統化、制度化的育人活動;通過各種方式,將心理導航工作融入到課堂、宿舍之中,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蓋到學生生活學習中。建立起心理引導危機干預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學校還開設了《大學生婚戀情商教育》《大學生情感啟示教育》等特色情感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樹立理性的交往觀念,構建起一個全面的心理導航運行體系。
(四)推進網絡素養課程教育和實踐教育有機結合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認識到大學生網絡素養缺失,可能對學生本人和社會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所以非常重視網絡素養教育教材的開發研究,設置了《大學生網絡素養》《電信網絡詐騙的識別與防范》《網絡行為的法律解讀》《互聯網就業早知道》等相關選修課程,課程從學生最關心的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認識,提高學生信心,凝聚學生力量。在此基礎上,將網絡素養教育與教學改革相結合,積極探索網絡素養教育的實踐形式,充分開展社團活動、黨日、團日等積極向上的專題活動,用榜樣力量感染學生,用典型案例激勵學生,引導他們推崇高品位藝術,自覺抵制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和影響,讓學生自覺遠離不良網絡,減少上網時間,擺脫對網絡的依賴,達到良好的網絡素養教育效果。
(五)用創新意識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網絡素養教育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等方式,而是用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打造高品位的校園網站,使校園網站兼具學習、服務、工作、娛樂等功能,充分發揮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傳播知識和陶冶情操的作用。統籌學校的宣傳資源,加強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文素質課程教師、輔導員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骨干隊伍建設,用生動有趣易接受的方式,將網絡素養教育潛移默化滲透進大學生頭腦中;開設網上黨校、網上團校、BBS論壇等,設置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專欄,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學習專欄,傳播先進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校園輿論;建立校園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表白墻、貼吧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新媒體傳播方式,推進校園官方媒體與師生的互動互聯,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推進校報校刊數字化建設,克服閱讀傳統報刊枯燥、乏味的弊端,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了解校園文化,增進大學生對主流文化的情感認同,使網絡真正成為信息便捷的知識庫、溫馨暖心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輿論場。
四、結束語
隨著自媒體的不斷發展,高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成為越發復雜的研究領域,這條路任重道遠。本文結合實際的探討,旨在積極地響應黨和政府關于建設良好網絡生態的號召,期望高職院校培育更多“有扎實的網絡知識與技能、有良好的網絡信息甄別能力、有文明的網絡道德、有高度的法律安全意識”的新一代中國好網民。在未來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努力鉆研,以期在實踐中提出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網絡素養教育對策。
參考文獻:
[1]張瑜.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楊克平,舒先林.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的途徑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6):43-46.
[3]吳智軍.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4(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