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峰
1.重慶市永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重慶市永川區規劃信息中心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城市發展方式發生轉變,新時期城市建設目標對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城市環境質量建設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前期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因大拆大建和盲目擴建,一些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忽略了色彩規劃,城市出現了色彩混亂、“千城一面”、文脈缺失等問題,導致城市風貌遭到破壞[1]。針對上述情況,城市色彩作為城市風貌的重要組成元素,備受各地政府及學術界的關注[2-4]。尤其是在存量更新背景下,探索老城區的風貌品質,通過科學的建筑色彩規劃,能夠構建和諧、有序的城市色彩體系,促進老城區與新城區建筑風貌的整體統一、協調發展,同時為人們營造舒適、優雅、宜居的生活環境,實現“舊貌換新顏”,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5]。
永川位于重慶主城區西翼,處在傳統成渝發展主軸線上,因“城區三河匯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唐朝(公元776年)置縣,歷來是重慶西部和川東南地區重要的商業物資集散地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為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城建、服務基礎相對較好。永川老城區作為永川原行政商貿文化中心,位于全區腹地,永川中心城區西部,緊鄰新城中心,位于城市發展橫軸,連接成渝高速出入口,承載重慶主城城市功能的拓展與延伸,總用地面積約2236.71公頃,涉及人口規模約27萬人。
永川老城區建筑新舊差異大,建筑形制和色彩均呈現交雜狀態。傳統建筑僅余龍王巷的斷壁殘垣,依稀可見少量青磚白墻殘面,山頂天主教堂保留完好。多層建筑以無彩色系、黃粉色涂料、面磚居多,尚有部分裸紅磚;近期新建建筑以高層為主,主要穿插在多層建筑之間,建筑外立面多以黃色系或無彩色系為主調,赭紅色是較為普遍的輔助色和點綴色。建筑屋面除了低層居民常用的傳統小青瓦外,青灰瓦和藍灰瓦面比例較接近,紅瓦較少。此外,藍色彩鋼板在低、多層住宅建筑自搭頂棚和部分工業廠房上使用非常普遍(見圖1)。

圖1 永川老城區部分節點色彩現狀分析圖(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整體而言,永川老城區色彩豐富多樣,但整體協調性差,且地域特色缺失,沒有清晰的形象定位,城市色彩空間缺乏秩序和韻律。各類建筑因建設年代不同,建筑色彩風格不同。相鄰居住小區、商業建筑間色彩協調性較差,缺乏呼應,形成城市補丁形態。住宅小區內部用色單一,高層和多層建筑顏色相同,導致整體形象乏味、缺乏層次與變化。
以永川老城區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為指引,結合永川區城市建筑色彩專項規劃和永川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老城片區的初步思考,本著改善永川老城區環境面貌,提升老城人居環境與生活質量,推動永川新老城區協調發展,明確永川老城區色彩定位為“傳統老城,厚澤低彩”,提出老城區建筑色彩規劃總譜。其中,建筑墻面色建議采用無彩色系、暖灰色系、黃色系、紅褐色系,不宜采用粉赭色系和藍綠色系;瓦屋面可采用冷色系、無彩系及暖色系,彩鋼屋面可采用無彩系、暖色系及冷色系;點綴構建可采用灰綠色系、灰藍色系、無彩色系、黃褐色系、灰赭紅系(見圖2)。
為了細化色彩管控,結合永川老城區現狀及城市更新規劃提出的功能分區規劃指引,將永川老城區劃分為17個色彩管理分區,對建設項目所在色彩分區的主導色系、色彩序列等內容進行引導性描述。根據城市風貌要求,將17個色彩管理分區分為一般地區、嚴控地區和重要節點三類,分別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進行管控,其中一般地區包括綜合居住區、物流商貿區、科教產業區、生態居住區、生活服務區、活力生長區、特色產業區、樞紐商業貿易區,通過建設單位參照色彩分區的引導內容進行方案設計實施管控,不違反色彩的選取原則即可;嚴控地區包括老城風貌商住區、老城文旅商業區,需要建設單位在建筑設計方案中制作色彩設計專篇;重要節點包括天主教堂、三河匯碧,一是在建筑方案設計階段開展專篇設計并報專家審查,二是在材料上墻前,現場進行材料大樣審查(見圖3)。

圖3 功能分區規劃指引圖(圖片來源:《重慶永川老城區城市更新專項規劃》)
根據永川老城區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將基于空間邊界、行政區界、地籍權屬、用地性質、建設概況、質量評價、相關部門及權利人意愿等綜合條件認知及總體識別更新對象的基礎上劃定的23個城市更新單元作為重點地塊,結合各更新單元發展功能、更新方式、更新指標等控制要求及更新單元的建筑更新模型及形態引導建議,提出各更新單元的形態及用色要求(見圖4、表1)。

圖4 更新單元土地利用規劃圖(圖片來源:《重慶永川老城區城市更新專項規劃》)

表1 各更新單元形態及用色要求
新建項目(包括拆舊建新)應嚴格按照規劃管理要求落實色彩管理,將色彩規劃要求納入控規內容,在土地出讓(劃撥)前提出色彩規劃設計條件,建筑方案設計審查中按照色彩規劃條件開展設計,重點項目應進行現場定色,竣工規劃核實環節通過現場材質及色彩效果進行核對。新建項目以外的城市更新項目,色彩提升重點體現在墻面及屋面的調整,包括屋面、墻體材質和顏色、屋面造型等的調整,方案設計中應按照色彩管理分區要求開展方案設計并實施落實。
為凸顯色彩規劃實施的效果,采取試點的方式推進,一是將嚴控地區內未開發地塊及重要節點作為試點;二是結合《永川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2021-2025年)》,將2022年以前實施且集中成片改造的項目納入試點,包括干休所家屬院(涉及156戶、23個樓棟,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昌州小區(涉及504戶、22個樓棟,總建筑面積10.11萬平方米)、康益大廈(涉及341戶、10個樓棟,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元泰小區(涉及360戶、10個樓棟,總建筑面積3.21萬平方米)、昌州城市花園(涉及864戶、20個樓棟,總建筑面積7.64萬平方米)。
建筑色彩管理涉及管理人員與相關從業人員(規劃師、建筑師、材料商、建設單位)色彩素質的提升與居民色彩意識的提高相結合,管理與引導雙管齊下,才能把建筑色彩規劃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加強建筑色彩規劃管理的宣傳,提高重視度和認識度,進一步提升整體色彩素質和意識,包括公示、征求意見以及主題討論研究等。
城市色彩規劃對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對城市更新背景下老城區的建筑色彩規劃管理還不夠重視,研究以重慶市永川區老城作為案例,提出改進策略和實施措施,希望在提高存量更新背景下建筑色彩規劃的重視度,同時也為其他城市老區建筑色彩的規劃管控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