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紅
摘要:伴隨著新高考的改革,原本屬于邊緣學科的地理現如今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學科,特別是在選課走班的學習中是一門選擇比例非常高的學科,因此地理的學習成績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未來,所以提高學生們的地理成績在現如今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提高學生們學習的有效性是地理老師們應該關注的重點,本文就提高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實踐和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教學方法
引言:
如何進一步讓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更加的有效和高質,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還需要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積極地沿著新課改的基本方向指引,積極地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模塊、各個環節進行梳理和改進,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和發現教學規律,進一步地強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施,繼而為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本文將在討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就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
為了滿足當下人才需求標準,我國實行了新課程改革,高中地理學科作為學生學習中的必修課之一,教師應明確新課程改革的本質———全方位培養學生,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而要達到全方位培養的目標,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為只有保證及不斷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才能顯著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掌握能力,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拓展與地理相關的學科知識,達到開闊學生眼界并豐富學生相關知識的目的,在滿足新課程改革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在地理學科領域更長遠的發展。
二、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每一件事做好的前提都應該是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件事只有產生了興趣才能夠持之以恒地將其做好,這對于學生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們只有對地理產生興趣,他們才能夠主動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上,老師們應該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應該和學生們擁有更多地互動,而不應該僅僅依靠自己對學生們的判斷調整自己的講課進度,而且老師在課堂上也應該注重優化課堂教學,給學生們一種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們可以在學習中更好地理解老師所講解的內容[1],這對學生們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們經常是按照書本上的內容照本宣科地講給學生們,這在教學上是一個很大的弊端,讓學生們在自己的記憶中不能更好地理解,這樣培養出來的只是一些做題機器,并不能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不善于思考,老師在教學上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們思考的能力,平時應該給學生們更多地引導,擺脫無用的學習過程,減少教學中死板的環節,這樣更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可以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學習,提升他們的地理素養。
(二)避免大水漫灌,倡導分層教學
新課改標準明確提出,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地兼顧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有效地開展分層教學實施,滿足不同學生在地理課堂的學習需要,繼而助力不同學生的發展和提升。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地在教學中貫徹新教學理念的要求,積極地倡導分層教學,有效地避免大漫灌,進而不斷地提升教學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內容時,首先,恰當分層。需要高中地理教師采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如教學評價、師生對話交流、問卷調查、綜合摸底考試等,對班級不同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儲備量、個人的學習方法運用、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進行精準化的把握,同時按照學生的基本情況,合理地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層次,如基礎和提高。其次,差異化任務設計。需要高中地理教師按照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和精準化的學習任務,如對于基礎層次,教師可以定位以下學習目標:理解地層和化石的概念;了解地質年代表的建立意義;了解地球演化過程等,對于提高層次,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更具有拓展性和開放性的學習任務,以確保一人一方。最后,分層指導。需要高中地理教師給予學生差異化和精準化的分層任務學習指導,如對于基礎層次,要引導學生立足教材,積極地開展對應練習,并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夯實基礎。對于提高層次,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較大的學習自主性,引導不同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地開展拓展學習,并強化知識的遷移性應用,進而滿足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需要。
(三)改變教學理念并更新教學思路
新課程改革對地理學科教學的要求是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與地理相關的知識理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改變教學理念并更新教學思路,明確傳統教育中存在的優勢,在實際教學中保留此種優勢,并加以改進。比如,知識講解的過程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此教學過程放置在最后,在教學開端應以學生自學為主,原因是學生可以在自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產生熟悉感,并且能夠將自己不理解的內容挖掘出來。教師只需要求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將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記錄下來,再利用傳統教學方式———講解知識的過程解決學生存在的不能理解的問題,在解決學生存在問題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深刻記憶此知識點,不會因為傳統灌輸式教育存在的學生學習過后忘卻的問題。
(四)減少被動接受,增加開放學習討論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都是憑著自己對學生們的判斷講授知識點,這很難達到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師也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們在教學中的地位,引導學生們主動學習,展開課題之間的討論,提高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5],培養學生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對于學生們未來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結論:
綜上所述,地理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設計的教學策略,教師應站在學生學習特點的角度進行設計,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達到不斷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曾莠瑄.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中),2013(6).
[2]賈智玲.淺析對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探究.學周刊旬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