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陳笑瑩 周桐希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8)
20世紀60年代初,單板滑雪興起于美國,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分為兩大類,即單板高山類(以競速為主)和單板自由類(以技巧性為主)。技巧類單板項目作為與之相近的冬季運動項目,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潛力巨大,一直承載著我國在冬奧會賽場上拿獎奪金的希望。
現階段,在各項目運動員身體機能監測的理論和方法中,應用無創技術對運動員機能進行監控的情況逐步增多,但我國在滑雪項目身體機能訓練方面的研究仍未形成體系。陳笑瑩指出,建立科學、合理的機能評價體系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李洪亮研究發現,血紅蛋白濃度、睪酮和血乳酸對速滑運動員的成績具有顯著性的影響。徐國琴等研究發現,選擇合適的機能評價指標對提高運動成績、挖掘運動潛力有重要作用。國外對運動員的訓練監控與評價大多以探索運動對人體的影響為主,Dimkpa對若干體育項目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心率進行監測,從而評估運動員的心血管健康狀況。Whitty等人認為,專項性、有效性及實用性是體能訓練與監控測試的發展方向。由此可見,當前國內外對于技能主導類單板滑雪項目運動員身體機能指標和身體機能評價體系的建立還處于起步階段。
該文以黑龍江省技能主導類單板滑雪項目的36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搜索相關文獻,為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基于前期的文獻查閱,設計關于單板滑雪技能主導類項目運動員機能指標的調查問卷,邀請單板滑雪國家隊教練、運動人體科學機能領域專家及具有長期跟隊經驗的高校教師填寫問卷。
1.2.3 測試法
針對所篩選的機能評價指標,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
1.2.4 統計分析法
通過定性指標模糊定量的方法計算單級權重和總級權重,設計評價標準,實現對技能主導類單板滑雪運動員機能水平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結合調查問卷結果和機能相關領域的專家意見,篩選和確定一級(A-)、二級身體機能指標(B-)。運用層次分析法將問卷調查結果中的身體機能指標按照重要程度計算出相應的權重系數(見表1)。
表1 機能評定指標和權重系數
經過數理統計分析,得出各項機能指標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標準差。根據累進記分法的評分模型:(Y為累進分值;K為正相關系數;Z為指標基分點以左的分數;D為指標位于正態曲線中的具體分布),設置各項機能指標的滿分點與基分點(見表2)。
表2 各項機能指標統計量表和計分表
表3 受試者身體機能總分
根據受試者身體機能總得分,評價標準采用百分位數法將機能總體得分劃分為優秀(76~100分,理論百分數為75%以上)、良好(51~75分,理論百分數為50%~75%)、一般(26~50分,理論百分數為25%~50%)、較差(0~25分,理論百分數為25%以下)4個等級對其進行定性評價。
本研究受試者機能評分在優秀等級的有16人,占比44.44%;在良好等級的有20人,占比55.56%。
通過對36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指標的統計分析發現,此次參加測試的運動員機能水平差距不大,全部為優秀和良好,基本反映了黑龍江省運動員機能水平的真實情況,說明該研究所建立的評價體系適用于黑龍江省技能主導類單板滑雪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