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嶺
(杭州師范大學 浙江杭州 310015)
該文以象棋運動在杭州高校中的發展為研究對象,選取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浙江農林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樹人學院等12所學校的部分普通學生和象棋社團負責人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象棋運動、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收集和檢索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的相關文章。
1.2.2 問卷調查法
制作調查問卷,包括《普通學生對象棋運動認知和參與度調查問卷》《象棋社團及運動隊開展情況調查問卷》。
問卷發放853份,回收742份,回收率為87.0%。有效問卷721份,其中普通高校學生708份,象棋社團負責人13份,有效率為84.5%。
1.2.3 訪談調查法
就目前在杭高校象棋運動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建議等,與象棋運動相關專家面對面進行結構式訪談,了解相關情況。
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1](國辦發〔2018〕121號),明確提出“打造武術、圍棋、象棋、龍舟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項目”。
象棋擁有2000余年的歷史,它從春秋時期的“象戲”逐步發展到今天成型的象棋,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
在下棋過程中展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哲學意義,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活躍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3]。中國象棋在對弈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推理及演算,復盤時要大量記憶與背誦開局殘局定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細心、誠實守信的習慣,增強記憶力,提高自身思維邏輯。
象棋具有較強的對抗性、趣味性,是民眾日常休閑和智力較量的娛樂方式之一。作為一個切磋技藝、溝通思想的平臺,以棋會友釋放壓抑,從運籌帷握中體現價值和自信,帶給人的是大刀闊斧沖殺獲得勝利的愉悅感,留給人的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的唏噓慨嘆[4]。
3.1.1 在杭高校學生對象棋運動的認識程度
在問卷調查中,有超過9成的在校學生是知道象棋項目的。可以說,大家對象棋運動的認知度非常高,原因有二:第一,象棋運動作為大眾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棋院及各級主管部門響應了2008年我國提出的“全民健身運動”的號召,在全國各基層積極舉辦了相關活動萬余場;第二,象棋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所包涵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也通過家庭代代相傳。
3.1.2 在杭高校學生對象棋運動的掌握情況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會下象棋的學生人數占69.1%,不會下象棋的人數占30.9%。可以看出,在高校中,象棋運動的潛在推廣對象的數量是龐大的,如果可以將一部分會下象棋的學生培養成參與象棋運動的學生,則將會對象棋在高校中的普及推廣工作有積極的影響。
3.1.3 在杭高校學生參與象棋社團或活動的情況
在杭高校學生參與過象棋相關活動的人數比例在10%左右,而未參與過象棋相關活動的人數比例在90%左右。雖然大多數人會下象棋,且懂得規則,但是實際參與象棋社團或相關活動的學生卻很少。
3.1.4 不同性別學生對象棋運動的認知和參與情況
如表1所示,由于性別不同,學生對象棋的認知程度、興趣程度也有不同。在知道象棋運動方面,男生和女生的認識程度較為相似,分別為85.3%和85.9%,沒有明顯區別;在懂得象棋方面,男生知曉率達到了62.3%,而女生知曉率只有40.2%;在參加學校象棋活動中,男生參與率為14.4%,女生參與率為7.1%。由此可見,在杭高校象棋運動的認知和參與情況方面,男生的認知程度、參與度更高,而女生較低。
表1 不同性別學生對象棋運動的認知和參與情況(%)
3.2.1 在杭高校象棋社團的會員數量
在杭高校象棋社團人數較多,其中30.7%的社團人數小于50人,15.4%的社團人數在50~70人之間,53.9%的社團人數超過了70人。其中,浙江大學無極棋社、浙江工業大學指歸棋社、浙江財經靈犀棋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弈天棋社成立時間均超過10年,絕大多數社團的發展比較穩固,社團的會員數量也非常可觀。
3.2.2 在杭高校象棋社團單次活動參與人數
雖然社團人數較多,但是參與活動的人數卻較少,其中參與人數不足20人的社團共有8個,占比61.5%;參與活動人數在21~30人的社團有2個,占比15.4%;參與人數在30人以上的社團有3個,占比23.1%。同時,通過問卷的填寫和交流了解到大多數社團活動形式比較單一,仍然以對弈、比賽為主,缺少變通性。
3.2.3 在杭高校象棋社團經費來源
與大多數社團一樣,象棋社團收取社費占經費來源的76.9%,學校調撥占15.4%,其他來源為7.7%。顯而易見,在杭高校象棋社團的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向新加入會員收取入會費,受到學校資助的象棋社團數量較少,未有外拉贊助來支持社團運轉的社團。
總體來看,在杭高校的象棋社團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靠收取新成員的入社費用來獲取資金,按每人次30元的費用進行計算,大部分社團一年的經費支持不足3000元,同時在學校支持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難以開展大型社團文化交流活動。
3.2.4每年在杭高校象棋社團參加校際間活動的次數
參加校際間活動的次數為1~2次的象棋社團占比為76.9%,參加校際間活動的次數為3~4次的象棋社團占比為23.1%。
校際間活動是高校體育社團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向辦得好的社團學習經驗。而目前來看,各高校的象棋社團未能很好地進行有效的交流活動,結合專家訪談的內容,筆者認為原因有三:一是在杭高校未建立聯盟式的大學生象棋社團聯合會,導致力量分散,沒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缺少牽頭人以組織或賽事的形式將各高校的學生組織起來;二是學生課業、科研壓力較大,難以抽出大量時間用于自己的興趣愛好;三是經費短缺的問題十分嚴重,舉辦校際間的活動需要經費的支持,而目前來看,校際間的活動經費來源主要來自學生個人,會打消很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導致交流活動難以開展。
全國共有9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象棋運動員。在杭州市招收、錄取過象棋高水平運動員的高校只有浙江大學1所,其他學校均未招收、錄取過象棋項目的高水平運動員。但很多高校的象棋社團均延伸出了具有特色的象棋運動隊伍,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根據問卷調查的情況,不難發現,雖然象棋運動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實際懂得規則和真正參與到象棋運動中的學生屈指可數。
校園體育文化包含了校園體育的各個方面,體育社團對于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體育社團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該項目在高校內的推廣程度和學生的參與程度。筆者負責了2年在杭高校象棋社團的聯絡工作,并根據問卷調查的情況,發現了以下問題:一是社團管理體系不完善,過于松散,導致平時社團活動或訓練出勤率低,缺少約束力;二是資金經費短缺問題尤甚,所收取的會費很難滿足日常活動或購買棋具等開銷;三是目前高校體育社團的指導教師比較缺乏,體育社團教師一般是由學校體育教師擔任,也有校外專業指導教師,但比較少[5]。
特招的高水平運動員是通過特殊體育招生方式進入校園的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目前杭州僅有3名國家運動健將及以上等級稱號的象棋運動員通過此方式進入浙江大學學習,其他高校均未有,所以在杭高校象棋水平一家獨大。
象棋運動常常給人留下刻板、無趣的印象,這讓高校學生難以對象棋提起興趣。作為群眾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象棋具有廣大的體育人口,但在年輕一代中發展緩慢,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對現代年輕人的吸引力,年輕人希望通過一項運動的開展,達到愉悅身心、開發智力、消遣娛樂的目的[6]。因此,可以將傳統象棋與AI結合起來,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增加學生對象棋的興趣。同時引進揭棋、暗棋等玩法增加趣味性,讓學生能在象棋中消遣娛樂[6]。
象棋運動在高校體育運動中處于邊緣化地位,不受重視,經費提供也較少。應該合理安排體育指導教師的專業課程教學,聘請教師指導。由校團委對指導教師的指導方案和責權等方面進行制度化規定[7]。
同時,目前象棋運動的主管部門的主要工作重心仍放在職業隊和青少年象棋運動員的培養上,忽略了高校象棋發展的重要性,將象棋簡單歸納為大學生的興趣之一是不客觀、不全面的。
體育賽事是加強社團成員間溝通交流最為有效的方式。聯盟通過促成同類型社團辦賽、整合協助已有賽事發展,以巡回賽、挑戰賽、主客場聯賽等多樣化的比賽形式,構成高校間常規性體育賽事及相關活動,為高校體育社團帶來更多高質量賽事,增加校際間體育文化交流,充分展現體育精神的內涵,推動體育在高校中的發展[8]。
體育社團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應該更加豐富和靈活。各個社團應以競賽形式,促進多個社團聯合、校內外社團聯合,開展社團課程評比活動,提高社團活動質量,吸引更多學生加入[9]。
象棋的蓬勃發展是一個宏大的愿景,但是現在還未能很好地施展開來,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未能結合各高校之所長,將力量集中起來。當前,各高校象棋社團的校際間活動次數十分有限,從根本上來講是缺少牽頭人,各高校應該邀請在該領域內有名望、熱愛高校體育運動建設的專家,將各高校象棋社團組合在一起,成立在杭高校象棋社團聯合會,并邀請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顧問,將高校象棋運動的建設實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