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坤發 (龍江建設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0)
在如今的社會發展階段,市政工程的排水設計是城市建設最為核心的部分之一,城市排水系統的運行情況,會對整個城市的生產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城市的給排水系統不能正常的運轉,就會導致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各類生產活動受到影響。所以,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重視起市政給排水設計,尤其需要重視道路部分的排水設計。只有對道路的排水設計進行全面的研究,并針對性的優化創新,才能夠保證城市建設的有效性。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增強對于城市道路排水設計的重視程度,積極地投入更多的資金,同時引進更為先進的技術,全面提高市政道路排水設計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市政給排水設計的有效建設。
在傳統的城市建設理念和規劃設計下,對于土地的處理只是簡單的硬化加固,沒有強化土地的其他功能。對土地進行單純的硬化處理,并建設較多的現代化建筑,會對城市區域原有的水文系統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被提出并被廣泛應用之后,較大程度上改變了城市的排水模式。海綿城市理念應用下的城市排水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并還原了自然生態系統的水循環結構,對地表的水流結構進行了有效調整和全面利用,實現了城市水文系統的重新架構,提高了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效率,能夠有效補充地下水含量,同時還能夠降低城市景觀維護的水資源開銷,實現城市節水能力與美觀性的同步提高[1]。
在傳統的城市建設過程中,人們往往過于重視現代化設施的建設,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的規劃和設計力度不足,市政工程開展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這種開發模式下,當雨季到來時,地表的徑流量會明顯的提升,很容易造成城市的內澇和積水問題。在海綿城市的理念被實踐應用之后,城市的給排水規劃設計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城市的水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能夠強化城市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的和諧度,從而保障現代城市的發展。
在對市政道路進行正式的規劃設計之前,需要對當地的自然條件進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重點對當地的水資源分布情況、地形地貌特點、氣候信息以及降水數據等等,進行重點的篩選和分析。并全面根據當地的自然特點,結合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目標,對城市道路建設的排水體系進行針對性的科學設計。與此同時,在市政道路的排水設計過程中,還需要對當地的污水排放系統以及洪澇災害系統進行重點的數據分析,從而為市政給排水系統中的排污效能設置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如圖為市政道路整體設計的斷面圖[2]。
對于具體的市政道路排水設計而言,需要重點注意以下兩部分:
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全面應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能夠有效降低車行道部位出現的熱島效應。由于承重能力要求,車行道在建設時往往會被設計成瀝青路面,中層結構也需要設計為非透水模式,從而避免地基受到損害,盡可能延長市政道路的實際使用效率。在這樣的車行道設計狀態下,為了強化道路排水設計,就需要將車行道設計成一定坡度的狀態。
將海綿城市的理念應用到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優化城市的排水和儲水性能,還能夠完善城市的用水過濾系統。為了強化過濾效果,就需要重視起市政道路兩側的植土問題,對綠化帶部位進行重點設計,設置雨水的主要分布位置。使綠化帶能夠暫時的存儲雨水,還能夠將多余的雨水通過排水系統進行排出[3]。
在市政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市政道路的建設重點之一便是人行道部分的建設規劃。人行道是直接保障行人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市政道路部分,具象地體現了市政工程的建設力度。在傳統觀念的城市道路人行道部分的設計中,人行道路面往往是不透水性的,在陰雨天氣狀態下,傳統的人行道路面會出現嚴重的積水或者打滑問題,從而導致行人和行車的出行容易遭受安全隱患。在海綿城市概念的應用過程中,重點是對人行道路面的建設材料進行更新,避免雨水堆積問題的出現。與此同時,在對人行道路的排水功能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還需要重點控制地面的濕度以及基本溫度,從而在保證人行道安全性的同時,適當的補充地下水資源。除此之外,在人行道的設計和使用過程中,還會有其他的因素影響路面的滲水性,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人員需要將排水管道的位置進行合理的設置,并且保證人行道路的路面具有相應的坡度,從而強化排水功能,保證人行道的基本排水能力。表1為排水管道的基本設計數據:

表1 排水管道基本數據分析
在對市政給排水系統進行優化設計時,還需要重點注意市政道路附屬設施的排水能力。在對附屬設施進行排水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貫徹科學化設計理念,制定完備的排水設計方案。第一點,需要規范路緣石的設計,路緣石是道路排水設計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常見的路緣石結構被劃分為平緣石和立緣石兩種主要類型。平緣石要求路緣石與周圍的地面處于同一水平線狀態,在設計平緣石的同時強化路面排水功能的設計,能夠有效預防市政道路出現積水問題。而在立緣石的設計中,則需要強化變量控制的原則,從根本上改善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統。第二點,則是需要在設計市政道路排水的同時,對路肩邊溝部位進行合理的設計和相應的排水處理,在保證道路美觀性的同時,避免排水裝置堵塞的情況,盡可能同步提升水體凈化以及排水工作的整體效果。第三點,在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過程中,需要按照實踐需求,對道路兩側的草溝結構進行科學性的優化設計,通過草溝結構的完善,強化道路部分雨水的排放和輸送工作[4]。
伴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建設速度的不斷提升,我國城市化建設標準在不斷提高,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需求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在市政給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對給排水系統設計數據的把握程度。想要將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充分應用到市政給排水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就必須充分利用海綿城市的應用數據資源,選擇相應的資源板塊,并對內容進行篩選和合理分類,將其應用到市政道路排水設計的過程當中。對于具體的市政道路排水設計而言,必須在市政給排水系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市政道路設計與建設工作的負責人,需要加大與設計部門以及建設部門的協調溝通力度,根據現有的城市建設規劃布局,結合城市當地的氣候調節,研究并發布相應的區間暴雨強度分析數據,為市政道路排水設計強度以及城市的防洪排水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除此之外,市政道路排水功能的設計和優化,還需要與城市的氣象部門進行交流和對接,盡量實現數據共享,全面掌握城市地區的旱澇情況,并且針對性的布置城市氣象觀測設備,為海綿城市的設計研究和實踐應用,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以及城市生態修復基本數據,全面保證城市建設的有效開展,并在此基礎上完善市政道路排水功能的設計。
總而言之,在現代社會城市化建設逐漸深入的背景之下,想要取得良好的城市建設效果,就需要全面重視起城市建設的規劃設計。海綿城市的理念是以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相協調作為主旨的,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設計當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市政給排水系統的整體使用性能。海綿城市理念和特性的引入和實踐,也能夠實現城市水資源的優質利用和處理排放,并且能夠最大程度上結合城市當地的地貌和地形,對城市水資源進行最優化配置,實現了城市給排水系統的全面重構,強化其生態性能的發揮效果,同時使城市的雨水重新利用和排放機制得到了更為科學的優化,將城市建設與生態系統的發展維持在相對和諧平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