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章 牟方耀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和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利川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清醒看利川,我該怎么干”大討論,全市教育系統積極融入發展大局,為實現利川教育二次騰飛,紛紛建言獻策。全系統圍繞黨建引領、規劃布局、質量提升、隊伍建設、校園安全、后勤規范、改革發展等七大版塊展開討論,清醒地看到利川教育的優勢和不足、困難和希望、機遇和挑戰。大家一致認為,要瞄準質量“準心”,堅持三個“導向”,主動擔當,擔起教育承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主動作為,為推進利川綠色崛起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堅持問題導向,把發展的“弦”繃緊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透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需求。有體量而沒有質量的教育是利川教育人的痛點,也是制約利川教育發展的瓶頸。知恥而后勇,破冰再突圍,實現利川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使命已然成為繃緊的弦。
看清發展問題干。利川教育問題焦點在質量,根源在黨建業務“兩張皮”、規劃布局“空對空”、隊伍建設“差質”又“差量”、校園安全“短板”多、后勤服務 “檔位”低、改革發展“眼高手低”等系列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辯證地看待問題,變減量為增量,困則思變謀求新一輪發展。
搶抓發展機遇干。破除“五唯”、加強“五管”、落實“雙減”“一加”的頂層設計導向明確,教育已是提高人民小康生活成色的重大民生事項。教育在任何一個時期都要有位有為,在利川新一輪發展機遇期教育不能缺位,要把市委、市政府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決策轉化為新動能,發揮教育新區“引擎”作用和城區教育示范作用,用硬實力牽引“教育航母”。
瞄準發展目標干。思路決定出路。在討論中,我們達成了把利川教育打造成“鄂渝有名、全州前列”的目標共識。敲定“1235”路線圖,即1年打基礎,2年見成效,3年上臺階,5年良性循環,通往目標的路正在延伸。
領導帶頭抓發展。教育事務萬千頭,唯有發展是重頭。要抓住領導干部中的“關鍵少數”, 率先垂范,帶頭示范,爭當模范,一門心思攻占質量制高點,贏得發展先手棋。
堅持實干導向,把行動的“箭”射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靠腳踏實地干,才能變前程“似”錦為前程“是”錦。
圍繞機制建。“縣管校聘”改革的目的是化“一潭靜水”為“一潭活水”,達成教育高質量發展效度,是一切機制的軸心。彰顯黨建統領地位和引領作用,通過壓實書記責任,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始終做領航教育中堅、全面育人導航。充分發揮校長隊伍的“領頭雁”作用,為校長賦能、賦力、賦權出臺配套的激勵機制。建立表彰激勵機制,營造尊師重教氛圍,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和榮譽感。優化人員編制配比、崗位職數分配系數,構建人員高效流動機制,把人力資源盤活。順勢調整學校布局布點,落地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在“來得了”“留得住”“服務好”等方面做文章。進一步優化《利川市中小學常規管理實施細則》,不被“雜音”左右,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養成良好的從教習慣。保安全才能談質量,推行“1+N”檢查機制,有計劃地開展部門聯合檢查,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對準需求改。生之所需,教之所向。城鎮擠、鄉下空的矛盾,是人民群眾教育需要的外在表現,教育要調整供給側改革,優化教育布局,用高中進城、初中進集鎮、聯村辦完小的發展思路,整合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融入新發展格局。學校間、鄉鎮間教育發展不平衡是老百姓擇校的根源,鄉鎮內實行學區化辦學、市域內推進集團化辦學,持續完善教師交流機制,促進均衡發展。“托餐、托管”是民生期盼,有效解決中餐問題和“三點半”問題,采取先試點、再推進、后鋪開的策略,“摸著石頭過河”,把民生實事辦實。
抱住骨頭啃。教育規劃布局是懸空的骨頭。縱觀利川教育各學段布局現狀,呈現民辦多、公辦少,標準低、缺口大,規劃易、落地難的特點,受制于規劃搖擺不定、教育用地懸而不落、廉潔高效機制不全、管理隊伍擔當不夠等因素。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壓茬推進;一把尺子量到底,高標準建設;一套制度框到底,高效率落實;一班人馬管到底,建管用銜接。辦學條件是啃不完的骨頭。辦學條件與化解大班額互為因果,涉及教室、寢室及配套設備,教師及配套服務人員,招生政策和區域劃分等諸多因素,不是控制班額那么簡單。要從每一所學校的項目規劃、教師配備、設備添置入手,投入足夠的資金才能逐年化解。控輟保學是帶刀口的骨頭。直接影響全面小康成色和鄉村振興效果,必須堅持“雙線”發力、逐級包保,控輟無力、保學無方,教育質量則大打折扣,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則難辭其咎。“五項管理”和“雙減一加”是帶高溫的骨頭。當前,這些都是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教育大事,每一項都是必須要落實的難事。建立督查巡察機制,落實“半月報”;深入一線暗訪,運用社會力量監督;專班專項督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堅持服務導向,把責任的“盾”扛穩
強化管理責任,增強服務意識,堵住“針尖大的窟窿”。扭住問題督。堅持每期至少1次綜合督導考評,檢視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督黨建業務“兩張皮”問題;考核師德師風建設質量,督教師隊伍差“質”問題;檢閱課堂教學效能,督業務不專的問題;核查后勤管理環節,督服務不規范問題;排查學校安全隱患,督安防能力弱的問題;審視依法治校治教水平,督法治思維弱的問題。讓督導長“牙齒”,緊跟時代要求督,早日步入規范化辦學軌道。
看準短板補。補齊組織架構短板,整合基教、人事、研培中心、教師發展中心人力資源,充實教育教學一線指導力量;補齊內涵發展短板,引導學校從顯性文化向隱性文化發展,注重內涵式發展,打造“四色”校園(紅色校園,立德樹人,賡續紅色血脈;綠色校園,從綠美凈入手突出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學校品位;藍色校園,沿自海洋天空宇宙一樣的顏色,打造大氣、和平、和諧、包容的校園文化;金色校園,打造品牌、凸顯特色),凸顯“一校一品”;補齊家校融合短板,辦好家長學校,邀請家委會參與學校管理,形成教育合力;補齊愛國衛生短板,著力打造家園、樂園、學園、花園式學校,增強學校衛生防疫意識,提高公共衛生和疫情防控能力,把師生生命健康放到第一位。及時發現教師專業成長短板,快速補齊短板,做與時俱進的教師,為滿足學生的“一杯水”保持滿滿的“一桶水”。
盯住責任問。壓實各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對履職不到位的黨組織書記嚴肅問責;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深入貫徹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運用“第一種形態”提示教育廣大教職工,開展以案示警教育,維護教育生態;轉變服務觀念,發揚“店小二”精神,悉心管護學生,盡心服務教學,舒心教書育人;堅持每年開展教師綜合素質測試,結果運用倒逼自我提升;持續整治安全“新臺賬老問題”現象,問責整改落實不力對象;深入持久開展教育常規督導,依靠制度懲戒“混崗”的人、“吃空餉”的人。檢查督辦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情況,對貫徹落實不力、改革推進軟弱的要調崗挪位,明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導向。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教育人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用長征精神做信念題、用工匠精神做攻堅題、用愚公精神做民生題、用包公精神做改革題,傾注全力破冰改革,推動利川教育邁進高質量發展軌道。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