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
1971年,中美間破冰性質的秘密接觸,巴基斯坦作為中間渠道功不可沒。與基辛格的會談中,周恩來強調印度很可能在這一年里進攻巴基斯坦,雙方同意將今后的聯系地點定在巴黎,周恩來還強調要繼續留著巴基斯坦渠道,“中國有句老話,不能過河拆橋”。周恩來擔憂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果然在當年年底點燃……
1969年10月25日,尼克松在白宮接見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托他帶口信給北京:美國愿意派一名高級官員秘密訪問北京。葉海亞在11月10日來到中國,傳遞口信。隨后,中美間的巴基斯坦秘密渠道由此正式開啟。
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1971年7月9日凌晨,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基辛格團隊登上了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飛機,直飛北京。葉海亞與美國駐巴大使法蘭安排了這場絕密行動。葉海亞派出了自己的飛行員,飛機上還有3名中國領航員,以及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章文晉等4名外交官。
基辛格后來回憶,“巴基斯坦是我們通往中國的唯一渠道”,然而危機(第三次印巴戰爭)來了,“這場危機居然是一場颶風觸發的”。
1970年11月12日,一場颶風襲擊了東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史稱1970年波拉氣旋。毀滅性的自然災難帶來政治混亂,東巴社會對中央政府的反抗情緒更加猛烈,提出近似于獨立建國的要求,遭到葉海亞拒絕。東巴街頭的抗議運動風起云涌,換來軍隊血腥鎮壓。大量難民逃亡印度,印度則幫助東巴民眾組織武裝斗爭。
1971年11月21日,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了。隨著戰局推進,印度大軍即將攻入西巴境內,巴基斯坦只剩下一條路:接受東巴的軍事現狀,通過國際社會讓雙方就地停火。
能起實效的國際力量無非是美國和蘇聯。蘇聯太平洋艦隊第一批軍艦在12月3日就抵達孟加拉灣,后續不斷有軍艦加入。作為回應,美國派遣“企業”號航母為核心的一支航母編隊奔赴孟加拉灣。
若巴基斯坦面臨亡國危險,中國勢必出兵,這將觸發蘇聯參戰。美國務必要避免中國出兵,12月12日,中國駐聯合國大會代表團副團長黃華與白宮辦公廳主任黑格秘密會面,承諾中方不出兵。華盛頓和莫斯科也在差不多的時候達成協議,戰爭在12月17日結束,東巴守軍投降,孟加拉國誕生。
(摘自《鳳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