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摘 要:首先闡述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的概念簡介,確定研究內容;然后簡述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可能,探究二者融合區域;最后詳細論述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融合內容探討。
關鍵詞:數學素養;勞動教育;融合;高中生
在時代創新理念與核心素養理念的共同推進下,教師也努力為高中生的快樂認知、合作探究和健康成長創設融合性、多元性和新奇性的認知界面,借助具有高度知識性、兼容性、實踐性和實效性的探究平臺加速高中生成長。
一、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的概念簡介
(一)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是指高中生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漸習得的觀察能力、質疑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總結能力和整合能力。數學素養是高中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更是高中生應具有的學科素養。因此,數學素養是高中生必須習得的個人能力與主體素養。
(二)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指教師以勞動為媒介對高中生進行吃苦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素養提高的主體認知進階平臺。勞動教育是高中生接觸勞動、感悟生活、體驗苦難、生命修煉的一種途徑,有助于高中生形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堅忍頑強的意志和勤于動手創造物質的自立意識,因而是高中生不可缺失的成長滋養。
二、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可能
在勞動教育過程中,高中生不僅需要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還要在勞動中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嘗試、動嘴交流,因而抽象思維活動與邏輯思維活動仍是勞動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失的主體思維活動。
在勞動教育過程中,高中生還需要將自己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物理知識、化學知識、生物知識、地理知識等相關內容一一應用于勞動活動中,以此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整合與相得益彰。因此,勞動教育與數學素養之間的融合具有高度可能性。
三、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融合手冊內容探討
數學素養是高中生的綜合素質體系之一,因而也能夠應用于勞動教育,實現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之間的高質量課程融合。
(一)在觀察能力與質疑能力方面進行融合
教師可以將觀察能力和質疑能力納入融合手冊內容編寫中。在勞動教育活動中,高中生需要觀察植物的長勢、葉子顏色、植株粗細、土壤的干濕等細小環節,借助自己的觀察能力搜集勞動對象的信息,一旦遇到特殊情況就會借助自己的質疑能力設想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借助高中生的主體實踐與主動認知,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在觀察能力與質疑能力方面進行了深度融合。
(二)在分析能力與推理能力方面進行融合
高中生在數學認知過程中習得的分析能力與推理能力也可以應用于勞動教育中,因此,教師可以將分析能力與推理能力納入融合手冊內容編寫中。在勞動教育中,高中生要將植株的生長情況、土壤的干濕情況以及化肥的使用情況進行整合分析,推導出植株到底是缺水、缺肥還是生蟲,最后整合所有信息得出結論。這樣,借助高中生的主體實踐與主動認知,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在分析能力與推理能力方面進行了深度融合。
(三)在總結能力和整合能力方面進行融合
高中生在數學認知過程中習得的總結能力和整合能力也可以應用于勞動教育中,因此,教師可以將總結能力和整合能力納入融合手冊內容編寫中。在勞動教育活動中,高中生需要將勞動活動過程中的認知信息進行總結和整合,以此作為自己在勞動活動過程中的全新知識積累和信息處理集合,從而實現高中生的兼收并蓄和厚積薄發。這樣,借助高中生的主體實踐與主動認知,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在總結能力和整合能力方面進行了深度融合。
課程融合理念已經成為時代創新理念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的有效融合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拓展空間。因此,教師以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的有效融合為研究對象,積極探究數學素養與勞動教育融合手冊內容編寫,并通過在觀察能力與質疑能力方面進行融合、在分析能力與推理能力方面進行融合、在總結能力和整合能力方面進行融合,力求實現高中生認知環境的整合性、多元性、兼容性和實踐性發展,加速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繁晶.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路徑探析[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1(3):73-76.
[2]周雪英.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A),2020(11):11-14.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關于城區高中學科核心素養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實踐研究——以靜寧縣文萃中學為例”(課題批準號:GS[2020]GHBZX15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