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
摘 要:水墨畫又被稱為“中國畫”,是利用水和墨的融合作為原材料進行的繪畫。但是在教學中由于缺少此方面的經驗,大多數的學校對于水墨畫的教學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獲取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教育方式也影響到了水墨畫的傳承以及發展,并由此導致兒童對水墨畫的學習缺乏興趣、信心。
關鍵詞:小幼銜接;水墨畫;單元化教學
從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不管是教育的方式還是教學的內容都已經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做好幼小銜接就成為教育者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幼兒園教育的去小學化導致很多剛進小學的學生很不適應,停留在幼兒園時期的學習模式當中。因此,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不強烈。與此同時,部分低年級的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追趕速度,沒有注入幼小銜接的理念,導致學生在適應小學的學習中存在很大的困難。
一、水墨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的模式滯后且無趣
當前,我國小學對于水墨畫的教學依然主要是以教育者在課堂上先講述一遍需要注意的事項,隨后學生再跟隨著教育者作畫,教師畫一筆學生畫一筆。小學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樣跟畫的教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另外,這樣跟畫的教育方式會讓學生感到十分無趣,進而也會導致學生上課走神,甚至厭煩學習水墨畫。
(二)教育者和學校的不重視
有關調查表明,一些學生每學期上美術課的機會非常少,更不用說擁有專門的美術課堂時間去學習水墨畫課程。再而言,低年段的水墨畫課程設置都以零碎知識教學的形態存在,兒童只能突破小范圍的知識與技能的目標,不可能實現較高水平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者和學校對水墨畫教學的不重視,一些學校和教育者覺得,美術課程不屬于小學畢業考試的內容,因此無須傾注太多精力。
二、水墨畫的教學策略
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幫助其學習水墨畫的重點所在。要想提升小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教育者就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革新。
(一)創建古典環境,讓學生感受水墨畫的韻味
環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環境可以決定學生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決定學生的言行舉止。幼兒園的環境布置注重活潑、有趣,小學的環境布置會相對比較單調,給人嚴肅、規范的感覺。從幼兒園一下子進入小學校園的孩子,會有諸多的不適應感。為了避免學生的不適應感,我們可以在水墨畫專用活動室進行教學。水墨畫具備滿滿的古典韻味。從古以來,文人墨客在進行水墨畫創作時,都會讓自己處于一定的環境氛圍當中,讓自己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水墨畫的意境,從而創作出最為優秀的水墨畫作品。教育者在施教前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往當地的水墨畫館中進行參觀,隨后在教室中可以張貼一些意境優美的水墨畫。創設環境教學能大大提升學生對學習水墨畫的興趣。
(二)設計水墨單元化活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實際教學中,要想立足幼小銜接提高水墨畫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還必須探索一種以水墨單元化教學為藍本,分析課堂為陣地,分節、分層滲透水墨畫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單元教學法是將教材、活動等劃分為完整的若干個單元,以此展開教學。每個單元都有規定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時間長短因學習內容和學生個人情況而異。例如,我們可以整合蘇少版一年級兩冊美術教材中關于水墨畫的課程“水墨游戲”“拉根線條去散步”和“練筆成圖”,形成“從涂鴉到成圖”的大單元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獲得完整的水墨畫知識和經驗。水墨單元化教學,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對水墨畫的認知和表現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水墨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世界美術藝苑中獨樹一幟,學生通過學習水墨畫能夠自然地滲透、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開展水墨單元化教學可以有效性地讓學生更加明晰水墨畫的知識內容,提升學習水墨畫的興趣。在水墨畫教學中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于在素質教育環境下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意義重大,也是提升國民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張銘.基于多元合作的幼小銜接實施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8(6):172.
[2]陳方圓.理解傳統藝術觀的初中中國畫教學[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