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行業也得到了深化改革,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德育成了教育行業中的重要因素。升旗儀式是學校教育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主題升旗儀式這個創新形式活動的開展能夠促進德育及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對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及文明禮儀養成有著極大的推動力。基于此背景,針對小學主題升旗儀式開展的實效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主題升旗儀式;實效性
一、小學主題升旗儀式內容簡述
(一)生活教育主題
所謂生活教育主題,主要指的是讓升旗儀式與生活中的一系列指示內容相融合,進而聯系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與理念向小學生傳遞多樣化知識,并引導其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如結合消防知識、法律行業、用電安全、食品健康、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內容,使學生在升旗儀式活動中得到一些基礎知識與理念的傳遞與學習,建立一個內容多樣的生活大課堂[1]。
(二)愛國主義教育主題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的升旗儀式一般可以通過邀請諸如紅軍爺爺以及邊防軍人等群體為學生進行親身經歷的講解,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歷史事件去感悟偉大先烈與英雄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做出的貢獻,由此產生情感共鳴,使其感知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好地建立愛國精神與維護國家權益的意識,為社會發展及國家建設注入更多生命力。
(三)傳統美德教育主題
傳統美德教育主題升旗儀式,顧名思義,就是在升旗儀式中進行傳統道德與品行素養的融入,進而實現對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使其能夠借由各類事跡與道德品質特點去規范強化自身的思想意識與生活習慣,如“勤儉節約”“懂得感恩”等主題的應用,就可以讓學生樹立感恩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品質。
(四)文明舉止教育主題
這一主題類的升旗儀式與生活教育主題相類似,但其主要側重于生活中的一些文明禮儀行為,如通過“與警察叔叔一起升旗”“與環保衛士一起升旗”等形式,實現對小學生交通行為規范的引導,以及環保理念的培養,使其能夠養成遵守交通規范、注重生活環保等文明禮儀習慣,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質,為社會公德做出貢獻,全面承擔社會公民責任[2]。
二、小學主題升旗儀式實效性分析
(一)生活教育升旗儀式實效性
在小學生活教育主題升旗儀式中,有相關人員做了統計,通過“消防”“醫療”“食品安全”等主題升旗儀式,多數學生都掌握了多樣化的基礎知識,如面對火災時的應對行為、個人衛生健康行為、食品安全與食用健康等,對其生活有著較強的指導作用,為其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常識,拓展其各方面的意識與行為。與此同時,學生還能夠在此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各類行業的特點,幫助其初步明確社會崗位,為其樹立更好的職業理想,促進后續的成長和發展。
(二)愛國主義教育升旗儀式實效性
以“我與紅軍爺爺一起升旗”為例,學生在傾聽紅軍英雄講述相關抗戰事跡時都更加理解以前戰爭的嚴峻與惡劣,并明確紅軍戰士的艱苦奮斗、不懼生死、英勇頑強的拼搏精神,更進一步理解當前的美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使其倍加珍惜現有生活,并在先輩們的精神感召下,激發了其愛國意識與愛國熱情,促使其建立更遠大的理想,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多數學生大膽地表達希望能夠像前輩一樣報效祖國,充分發揮自身力量,對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效果顯著。
(三)傳統美德教育升旗儀式實效性
學生在傳統美德教育主題升旗儀式活動中,大多能夠受到相關道德模范人員的事跡感染,幫助其形成高尚的道德素養與個人品格,并從“知、情、意”等方面實現教育工作的滲透,進而從細節入手,落實德育目標。通過調查,在“勤儉節約”“懂得感恩”主題升旗儀式的教育下,超出一半的學生表示能夠改掉亂花錢的習慣,并將零花錢交由爸爸媽媽保管,當需要某些物品時再進行購買。此外,還能夠在日常用水、用電中發揮節約意識,在生活中也學會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幫助自己的每一個人,對身邊的學生也有著顯著的帶動作用[3]。
(四)文明舉止教育升旗儀式實效性
由上述可知,文明舉止教育升旗儀式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調動學生的公德心,養成文明懂禮的行為習慣,結合“我與環保衛士一起升旗”這一主題,在其渲染與熏陶下,讓學生了解環衛工人工作的辛勞及困苦,并使其明確自身生活中所作出的一系列行為哪些會破壞公共衛生環境,進而形成環保意識與公德心。
綜上所述,小學主題升旗儀式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其能夠從道德品格、愛國情懷、行為舉止以及傳統美德等方面發揮教育效能,為學生的個人素養與核心價值觀培養提供極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繆學超,聶雅,小學升旗儀式中的身體記憶:塑造、特點與意義[J].武陵學刊,2019,44(5).
[2]朱麗敏,小學升旗儀式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有效探索[J].學園,2018(7).
[3]陳敏,對目前中小學升旗儀式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