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霞 胡文娟
摘 要:小學時期正是啟蒙學生的智力與能力、培養學生優良品德與德育品質的重要階段。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現代化的教學觀念,小學老師應該不忘初心,堅持在小學日常教學中加強德育教學。德育的日常教學滲透不但與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相符合,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與道德水平,為班級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有效策略
通過開展德育教學活動來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班級小學生個人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是小學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這就需要小學教師重視德育教學內容,在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注重通過創新教學策略、組織高效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小學生的個人德育素養,促進學生自身思想品德素質的不斷加強。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班級德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內容,良好的學風是學生德育學習效率提高的重要前提條件,更是提高老師教學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小學老師應細心關注并指導班級內全體學生的成長,同時還需要重點進行班委力量、優秀學生榜樣的培養工作,讓小學生可以在榜樣的帶領與表率下主動學習與進步,促進班級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時老師還可以針對具體學習內容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最后,小學老師還可以定期組織課外活動,如此不僅可以緩解小學生較大的學習壓力,還可以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心情,培養并加強班級學生的團結意識與合作能力,大大增強小學生的凝聚力與團結力,為老師順利開展班級教學工作打下堅實基礎。老師也可以設置學習小組,通過學習小組間的互相幫助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德育學風環境,增強小學生的互幫意識,提升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效率。
二、老師做好交流活動
老師要想提高小學德育教學效率就需要主動做好與班級學生、任課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工作,及時掌握班級學習情況與學生心理問題、學生遇到的困難等,以便教師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時解決班級問題,從而最大限度提高班級德育教學效率。老師可以定期與班級的任課教師進行交流,了解班級內全體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與實際整體水平,并依據學生的特點與個性采取針對性較強的策略,從而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外,老師還需要進一步和自己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指點與鼓勵,從而充分拉近教師與小學生的距離,以此提高班級德育教學效率。此外,老師應當盡可能多地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這樣也能夠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狀態,教師可以引導家長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確保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成長環境與家庭氛圍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師與家長及時溝通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三、創新德育教學方法
教師在學生的德育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創新自己的德育教學方式,更新德育教學觀念。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應當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內容,將德育融入日常生活中,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情感受德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喜好,讓學生真實體會被關心、被愛的感覺。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細心的呵護,每天都需要了解每位學生的真實情況、完成作業的情況,經常與學生進行談心,以此來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加詳細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培養班級學生高尚的道德素養,提升班級學生的綜合素養。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接受知識最多的地方。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十分廣泛,學生所獲得的學習機會也十分多,教學內容中涵蓋許多教育學生的道理,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教材內容為小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思想,同時還需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進行德育的滲透教學,積極引導小學生發現良好的美德。
總之,德育課堂是班級小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培養優良品質的重要場所。教師應積極探索新型的教育方法,基于實際生活體驗推動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建設進程,在現實生活中落實德育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個人高尚的道德素養,提升班級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寧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開展策略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5(14).
[2]秦文娟,李巍,張立冬.淺談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
[3]張建珺.小學“德育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