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鶴
摘? 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我國高校大學生必修的一門政治公共理論課,該課程肩負著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青年學生頭腦,使其堅定“四個自信”及培養高素質人才等重要職責,兼有知識教育和價值教育的雙重功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概論》第一課的講授中,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精心準備、解困釋惑、激發興趣、形成共識,讓學生感受到該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而使《概論》成為大學生真正喜愛、終身受益的一門課程。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大學生;第一課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5-0072-04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ntroduction") is a required public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is course shoulder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rming young students' minds with local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in China, encouraging them to maintain "four matters of confidences" and training highly-competent people. It has dual functions as a course of knowledge and value educations.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The Introduction will be popular with college students and beneficial all their lives if the teacher is able to teach and prepare lessons in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rouse their interests, and allow them to realize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course.
Keywords: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llege students; lesson one
心理學研究認為,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具有難以抗拒的魔力,左右著人們對事物的整體判斷,影響著人們對事情發展的長遠看法。一門課程,如果第一次授課留給學生的印象是鮮明牢固的,師生互動是良好的,那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各項工作就比較容易推進。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概論》第一課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必須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本門課程是與己密切相關并切實有用的,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政治理論素養。
目前,高校使用的《概論》教材是“馬工程”2018年版最新教材,至今已系統使用五個學期,在教學探索和實踐中,作者認為采用“三步走”的方式來講授第一課,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解困釋惑、激發興趣
《概論》課是高校公共政治理論課,屬于社會上層建筑范疇。部分同學認為,《概論》課是國家形勢政策、大政方針的宣講和灌輸,是“高大上”的課程,是領導層的事情,和自己沒有多大關系,實用性不強,學不學一個樣;部分同學認為,大學期間只需要把專業課學好,將精力放在獎項評比、職業資格證書考取等有利于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事項上就行。此類觀點和認知是狹隘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需要青年學生接力和擔當。在《概論》第一課的教學中,必須要先對這些錯誤的、模糊的認識予以澄清,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一)政治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明代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撰寫的一幅對聯,意指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要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政治是一個大氣候,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政治同我們的生活、同每個人的利益密切相關,假如國家動蕩混亂、政局不穩定,青年人是無法在教室里安心讀書的。回顧中國近代歷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在這百年的時間里,中國最長的安定期沒有超過九年的,外敵入侵、農民起義、軍閥混戰等,造成國無寧日、經濟停滯、百姓遭殃。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一步步從愚昧落后走向文明進步,從貧窮混亂走向幸福小康,政治日益穩定、經濟逐漸繁榮,中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世界仍不安寧。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國依靠制度優勢,以舉國之力取得抗疫成功;2021年中印邊境沖突激化,守邊將士以身許國,誓死捍衛祖國領土……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生活在太平盛世的青年學生,有知識、有能力,更應該有擔當,要做腦中有智慧、肩上有責任、心中有情懷的人。《概論》課講授的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實踐歷程。我們只有回顧過去,才能立足當下,展望未來。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國家的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潮流、放飛青春夢想、實現自身價值,在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