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武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種植行業不斷改革創新,無公害種植管理技術已成為我國農業重要的發展內容之一。這種無公害種植技術和傳統的化肥種植相比,更具有銷售方面的優勢,能讓種植戶獲得更高的收益。但由于我國發展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的時間較短,不管是技術方面,還是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無公害栽培技術在農作物種植中的發展現狀進行闡述,并對無公害種植管理技術的有效實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無公害栽培管理;農作物;種植;應用
無公害種植技術的出現是農村經濟發展下的根本需要,更適合當前綠色、環保的種植觀念,很好的解決了化肥農業對農作物帶來的污染,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在實施無公害種植技術的過程中,還需要遵循系統化、標準化、技術化的原則,并緊跟國家相關的種植政策,使農業種植向健康、安全的方向發展。
無公害種植管理技術就是在種植、管理的過程中,最大程度的控制化學藥品的使用,并通過一些無公害的、無副作用的物質來代替化肥。但是往往許多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為了農作物的種植質量和產量,會增加許多化肥的使用,促使農作物能得到一個良好的成長。而在使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種植人員根據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和養分需求進行肥料的調節,另外對于一些殺蟲劑類型的農藥,也需根據種植經驗進行針對性選擇,但這種生物類型的防治工作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雖說這類型的農藥在效果上較為顯著,但是長時間的使用不僅會給農作物帶來一定危害,還會讓病蟲害產生一定抗體,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農藥失去以往的作用。另外土地的整體質量對于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土地的整體質量是農作物良好生長的基礎,所以為了農作物的產量、安全和健康生長,需要種植人員加強對土壤的保護,并通過施肥、規避污染嚴重的土地等方式進行土地管理。
2.1土地管理
土壤整體質量對農作物的生長效果和品種有著重要的影響,需要農作物種植人員加強對土地的管理。例如通過改善農作物種植技術,減少在種植過程中化學藥品的使用,并且充分發揮土壤自然環境的優勢,讓農作物自然的吸收土壤的養分。另外對于種植區域周邊化工廠的整治工作,也需要種植人員積極種植的進行管理,像一些廢水、廢渣、廢氣等三廢內容的排放整治也需要種植人員積極的聯系,讓化工廠通過合理的、有效的處理方式處理好三廢排放,避免給土壤帶來的二次污染。另外農作物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具有階段性的特點,而土壤長期的使用會導致土壤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所以在不種植的時期要對土地進行整地工作,為下一季種植做好準備。最后為了確保農作物種植環境的優越,需要對農作物周邊種植區域的環境進行規劃,像一些雜草、碎石、雜物等內容的處理,都會給整個農作物生長帶來幫助。
2.2水肥管理
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離不開水分和肥料的支持,這也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無公害栽培技術的實施過程中,則更看重水分和肥料的控制。農作物澆灌前,需要種植人員對澆灌水的質量進行嚴格把控,一些有害物質超標的水資源應禁止使用。另外對于肥料的選擇也需遵循適當、適量的原則,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需求進行科學施肥,而這其中有機肥的使用尤為關鍵,需要種植人員更加重視肥料的管理和實施。
2.3 農藥管理
農藥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因為農藥可以幫助農作物對抗病蟲害,還會起到預防的效果。眾所周知,病蟲害是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不光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還會導致農作物的生產周期延緩,因此這就需要農作物種植人員合理的使用農藥,并盡可能生物防治病蟲害,因為在使用農藥的同時還會給土壤和農作物帶來不可逆轉的副作用,為了農作物的安全,農藥用量要適當。
2.4選擇品種
在進行無公害種植技術的推廣過程中,需要相關的研發人員認真進行宣傳推廣工作,并給種植人員講解無公害種植的技術特點和優勢。例如研發人員給種植人員講解不同階段作物的生長習性和土壤需求,選擇一些抵抗性強的品種,如抗寒性較強的、抗旱性較強的、抗凍性較強的,讓種植物從根源上減少病蟲害和不良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
2.5田間管理
作為新型的種植技術,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無公害種植的技術人員耐心細致的講解無公害種植的原理,并對田間進行科學管理。例如在作物出苗后,需種植人員著重做好查苗和補苗工作,拔除一些發育不良、抗性較弱的幼苗,從而保證整個田間秧苗的完整性,為后續的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而田間管理不光包括病蟲害控制,還包括科學用藥、科學防治等內容。
綜上所述,農業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使用,而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廣泛傳播,不僅能幫助農作物提高整體質量,還會大幅減少生態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