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星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重大戰略目標并作出重要部署。平安中國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強調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平安中國建設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需要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關鍵詞】平安中國;五位一體;發展和安全
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科學內涵
當今世界發展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階段,對我國而言,一方面,國際國內的形勢復雜多變,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因素挑戰增多;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平安表現出更多樣化和更深層次的需求。在這種新形勢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屋建瓴,精準把握了時代和形勢的新變化,將平安中國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擴展,由傳統意義上的生命財產安全,擴展到涵蓋了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等的大平安,平安中國建設成為了一個涵蓋方方面面的綜合系統工程。特別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2020年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創新發展了大平安的理念,內涵外延不斷拓展,標準要求更新更高。
平安中國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強調堅持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平安中國建設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平安中國建設的體制更完善,黨的領導優勢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不斷深化拓展,全社會參與平安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顯著增強。平安中國建設的成效更明顯,既能更快更好地解決突出問題,又能更有力更有效地從源頭上進行預防,確保政治更安全、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寧、網絡更清朗。
二、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重大意義
(一)是對平安中國建設實踐和經驗的肯定與總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勇于探索積極實踐,平安中國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績。平安中國建設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各項風險防控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社會治理方式不斷創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安定感也越來越強。以平安中國為基礎,我國取得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提出,既是對黨的十八以來平安中國建設成就的充分肯定和總結,也是結合當下我國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對下一步平安中國建設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是化解各類矛盾問題、防范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
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防范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進一步要求。從國內環境來看,中國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發展歷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發展奇跡,但西方國家發展過程中積攢和逐步解決的問題矛盾、風險挑戰,也會在中國的發展中集中凸顯出來。從外部發展環境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作出科學判斷,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凸顯。內外部發展環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風險挑戰要求我們必須建設一個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局勢下,有效化解矛盾、應對風險,不斷創造出新的“中國奇跡”。
三、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路徑
(一)堅持黨的領導
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必須堅持和發揚黨的領導這一根本政治優勢。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去年以來,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我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使“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目標下,我們更需要堅持好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讓黨的領導在平安中國建設事業中發揮出更大的優勢和效能。
(二)統籌發展和安全
發展和安全是關系國家興衰存亡的兩個重要支撐。發展是安全的基礎,我國當前所面臨問題的解決有賴于發展。只有發展了,才能確保安全。同時,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沒有安全做基礎,就無法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發展才能更安全,安全也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中,我們要堅持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繼續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準確把握發展和安全的辯證關系。既要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維護安全的物質基礎,又要善于創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
(三)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
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需要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一要健全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健全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制度,加強國家安全執法。二要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網絡空間綜合治理。三要鞏固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今后要繼續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體國民的安全意識,為維護國家安全夯實群眾基礎。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平安是最為重要的民生。人民群眾是偉大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更是維護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因此,建設平安中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強化生物安全保護,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五)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如前所述,只有實現社會穩定和安全才是我們大力發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的原則,保證社會的長期穩定和安全,為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二要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推動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三要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要夯實根基,織密城鄉治安防控網絡,嚴密防范、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治安大局的持續穩定。
參考文獻:
[1]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N].法治日報,2020-11-12.
[2]郭聲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N].人民日報,2020-12-02.
[3]陳慧娟.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N].光明日報,2020-11-13.
[4]張文顯.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J].法制與社會發展,2020(06):01-02.
[5]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20-11-03.
[6]陸航.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平安中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3-19.
(作者單位:中共南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