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天昊
【摘要】新媒體技術的興起、發展正在不斷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為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體制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方式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面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內容同質化與創新能力不足、參與主體多元化與去中心化、歷史虛無主義的沖擊以及專業人才的匱乏等實際難題,高校只有從指導思想、內容建設、機制完善和參與主體等方面入手,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積極作用,從而切實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學生黨建工作;人才建設;主體意識
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當前,以短視頻自媒體平臺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迅速發展,在其孕育和推動下的新產品、新服務、新產業層出不窮,并日益深刻地影響著包含高等教育、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方方面面。面對這樣的趨勢,高校應主動推進新媒體技術與學校黨建工作的深度融合,革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機制、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質量,從而為高校各項事業的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保證。
一、新媒體技術對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作用分析
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內容傳播方式,短視頻一般是指在新媒體上傳播的時長在5分鐘以內的視頻形式,而短視頻自媒體平臺則包括以快手、騰訊微視等為代表的手機軟件。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74.1%的網民使用短視頻應用,以滿足碎片化的娛樂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和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短視頻這一新興的應用形式迅速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正如保羅·萊文森的“補償性媒介”理論所指出的那樣,人們選擇的任何一種后繼媒介,都是對過去某一種媒介或媒介的某一種先天不足功能的補救和補償。當前,我們正處于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時期,因而有必要把握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契機,積極推進新媒體技術平臺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新媒體技術有助于實現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思路的變革
一直以來,人們僅僅將各類新媒體技術平臺視作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從而忽視了其帶來的工作理念革新。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來說,各類新媒體技術平臺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手段的創新,更是整體工作思路的轉變。以短視頻自媒體平臺為例,高校通過開通官方賬號,將各類相關黨建信息以短視頻形式發布在自媒體平臺上,這種具有原創性且打破時空限制的全新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高校黨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新媒體技術有助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決策水平的提升
事實上,任何一個短視頻自媒體平臺背后都有一個獨立的龐大數據庫作為數據支撐,以便為平臺提供數據收集、數據計算、數據分析等功能,從而幫助平臺分析用戶個人偏好并精準定位用戶人群。這種數據庫能夠揭示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系,不僅有助于工作人員掌握學生偏好和符合學生興趣點的學習內容,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還有利于總結工作規律,預測發展趨勢,提升決策水平和能力。
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新媒體技術融合的困境和挑戰
(一)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與創新能力不足
眾多高校、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都在短視頻自媒體平臺上開通了官方賬號進行信息發布,這就導致了相近領域賬號數量的激增,加之各式各樣的視頻傾向于流水賬式的敘事而忽視了具有創新性的實質內容的創作,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視頻內容呈現出同質化趨勢。在全民參與和資本介入的大背景下,為了博取關注度和熱度,視頻內容同質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雖然積極向上的內容仍占據主流,但同時也不能否認這可能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高校校園的沖擊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上的各種信息能夠更加便捷隨意地進入大學校園,這就導致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高校教師都在遭受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侵擾,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本質是站在資產階級立場,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服務。高校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而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所蒙蔽和利用。而在教師隊伍中,一方面,部分教師因為沒有受過系統的黨史教育而出現了對于黨史的理解偏差,從而接受了錯誤的歷史認知;另一方面,部分教師之所以選擇主動接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是因為其試圖通過此舉來證明自身的與眾不同。鑒于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需要時刻對歷史虛無主義的侵擾保持高度警惕。
(三)人才匱乏與隊伍專業化水平較低
隊伍建設是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礎,因而只有將先進的技術與合適的人才隊伍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技術的最大效用。當前,很多黨務工作者尚未認識到以短視頻自媒體平臺為代表的各類新媒體技術給黨建工作帶來的重大影響,也沒有足夠的知識技能儲備來應對數據獲取、數據分析等數據處理工作。具體而言,一方面,面對互聯網與黨員現實生活的高度融合,部分高校黨務工作者出于以往工作的慣性思維,對新媒體技術作用于黨建工作的思想準備不充分。另一方面,要推進黨建與新媒體技術的深度融合,需要黨務工作者具有跨學科的知識積累和能力儲備,這不僅要求其掌握黨務工作知識,還要熟悉新媒體技術。然而,新媒體技術往往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在采集、分析和運用數據時往往會“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從專業人才方面來看,由于涉及數據挖掘、數據計算、機器學習、可視化等多方面的專業技術,導致專業人才成長周期緩慢,并且大多數技術人員一般不具備黨務工作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
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用新媒體技術的路徑分析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明確提出來。因此,我們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動搖。其次,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還要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當前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下的最新理論成果的理解。最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當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考如何讓各類新媒體技術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發揮最大作用,用最富有時代性和先進性的理論來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政治素養,提升其理論水平,加深對我國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認識。
(二)完善協同領導、人才培養和信息安全機制
理念和手段的創新必然要求體制機制的革新,只有建立并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才能有效發揮新媒體技術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效力。一是完善協同領導機制。各高校黨委要充分發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統籌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二是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新媒體技術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融合,關鍵是要建立一支既熟悉技術又懂黨務工作的專業隊伍,這就要求加強對黨務工作者的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使其熟悉并掌握新媒體技術,提升新媒體技術運用能力。同時,要發揮高校人才培養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將具有技術背景的人才納入黨建工作隊伍,不斷壯大黨建工作力量。三是完善信息安全機制。黨建工作是一項政治性強的工作,信息安全尤為重要。首先,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各高校應根據網絡安全法的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為開展學生黨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利用網絡安全防護技術手段,逐步建立黨建信息安全體系。最后,加強對信息運用主體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職業操守和道德素養。
(三)創建學生黨員社團,發揮學生黨員主體作用
學生黨員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對象,評價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質量的標準最終還是要看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因而學生黨建工作需要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和引導在校大學生創建高校紅色社團,就是讓學生黨員發揮主體作用,進而實現自我教育。各高校可以以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依托來搭建平臺,多方拓展學習路徑。例如,通過設計紅色主題課堂,錄制時長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的以黨史為主題的系列“微黨課”,讓學生作為黨史課的主講人,實現教育他人與自我教育的同頻共振。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2018-8-20.
[3] [美]保羅·萊文森.數字麥克盧漢[M].何道寬,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4] 王翼.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透析[J].探索,2018(02):74-81.
[5] 修耀華.新時期高校黨建創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1):116-119.
[6] 米華全,姚婷婷,孫健.大數據推進高校黨建工作的困境和出路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4):135-139.
[7] 黃坤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N].人民日報,2019-11-20.
[8] 王錳,左建安,陳雅.大數據環境下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構建[J].圖書館,2015(04):90-95.
[9] 馮登國,張敏,李昊.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J].計算機學報,2014,37(01):246-258.
[10]何海兵.論高校社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04):118-121.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