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資源是國家的重要戰略儲備,不僅關系到社會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對生態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入了經濟大發展的時代,但是之前的發展道路往往是以自然環境換取經濟總量的提升,當前隨著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必須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維護好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林業保護有利于維護區域內的生態平衡,并為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創造有利條件。本文針對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性進行具體分析,并探索可執行的防火管理方法,旨在建立健全完整的林業發展體系,為林業資源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護。
關鍵詞:林業;資源保護;林業防火;林場管理
林業是各個地區的珍貴自然資源,隨著工業化發展進程不斷推進,各個國家對于林業保護意識逐漸增強,林業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區域性的生態自然環境,同時具有資源再生能力,可供人類進行生產生活利用。我國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經濟方式較為粗獷,雖然林業具有可再生性,但是需要一定的環境和時間。因此對于林業資源的保護,需要按照科學的技術及方法,提升保護效能,同時采取合理的森林防火策略,才能提高林業生產工作效率,繼而為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奠定扎實的基礎。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林地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水土保持、凈化空氣、保護生物多樣性都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各地區為強調自身的經濟總量提升而忽視林地保護,盲目進行工業化擴張使得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雖然在短期內提升了區域性的經濟發展,但是從宏觀角度而言,林業保護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強林業保護與防火管理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提高人類生存質量,并能有效緩解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對于減少自然災害、降低異常惡劣天氣等問題也有重大的意義。我國當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未來的國家發展問題與方向,黨和政府已經密切重視當前林業保護問題,并提出了構建生態型社會的重要改革方向,相關部門應充分認識到林業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的必要性,并根據當前我國林地建設及保護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2.1 夯實林業調查基礎
首先必須對林業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的數據調查,了解區域范圍內動植物相關信息,并有效推斷出林業資源的成長情況以及消耗情況,同時也能根據林業調查制定相應的開發政策及手段,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增長與社會需求相匹配,這樣不僅有助于地方的經濟增長,而且也是社會效益的重要控制手段。目前的林業資源調查可分為目測調查技術、抽樣調查技術以及地理信息系統調查方式等,并且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其他的應用技術形式也在不斷地融入,其技術界限越來越模糊,而綜合技術逐漸顯現其自身的行業優勢。我國目前的林業資源管理過程中,將林業劃分為“林業資源用地”和“資源保護區”兩類,根據不同種類劃分其林業資源的調查手段也不盡相同。在林業資源用地調查過程中,主要采用抽樣調查技術以及目測調查技術,兩種技術都需要相關工作的人員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并能夠對觀測點或區域部分進行有效觀察再通過局部數據進行推算,同時也要求所調查地區的林業資源分布較為均勻,否則可能出現較大誤差。自然資源保護區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進行調查,并配合無人機勘測、衛星監控以及高清遠程攝像頭等手段。
2.2 加強領導組織能力
林業資源的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不僅關系到生態社會的建設以及人們的生存環境,同時也與區域性的經濟發展有著緊密聯系。建議相關部門提升工作小組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強調主觀工作積極性,并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由組長帶領組員完成工作任務,同時具有連帶責任,落實各自分工保證責任制度,可以追查到人。林業資源保護與防火管理工作本身較為繁雜,而且工作環境較為艱苦,為了保證工作能夠順利進行,要不斷進行工作經驗積累,因此在人才選拔上要注重其吃苦耐勞以及適應能力等方面。另外,隨著當前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工作模式并不能滿足當前林業調查工作的需求,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隊伍綜合素質,還要進行定期專業化技能培訓,尤其注重互聯網以及相關產業知識的教育,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只有考核通過并獲得相應資格證書的人員才可從事林業資源工作。通過多方面的教育培訓、提高人員素質,為我國的林業保護與防火工作做好鋪墊,也同時做好相應的人才儲備。
2.3 加強林業安全教育與保障
林業保護與防火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且長期在野外作業難免會遇上惡劣的自然天氣或毒蛇猛獸,因此林業工作必須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基礎上進行標準化作業培訓。建議定期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不斷探索和創新安全教育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為員工的工作保駕護航。同時安全教育要與其他技能教育相區別,設定專門的考核體系作為重要的教育指標,同時也要為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工具或藥品,主要以預防為主,并針對可能遇見的突發情況做好安全預案,并定期進行考核查驗,以夯實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首先,地方政府要明確自身的職能,為林業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工作進行專款調撥,同時建立資金專款監管賬戶,實行透明化監管,并接受大眾輿論監督。其次,地方性的林業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引入社會資金參與,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也為林業多元化發展不斷探索路徑。再次,林業調查工作要根據往年經驗和預期進行資金使用計劃安排,并提前進行報備,以免工作過程中出現資金不足或資金超額,防止因資金問題產生的工作進度滯后或工作質量不達標現象發生。
2.4 運用地理信息系統開展工作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理信息系統在林業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其中包括遙感技術、遠程監控技術以及GPS定位觀察技術等。首先,遙感技術是目前先進的林業探測技術,通過信號源的傳遞進行數學計算,并能結合地理信息給出林業情況的綜合判斷,具有傳遞性強、精確度高等特點,同時遙感技術也能根據林業火災等意外情況制定解決方案,并能精準定位,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能將其損失降到最小。例如,無人機是近些年來發展的新興行業,具有操作簡單、不受空間影響等特點,可以實施全地面的快速監測,同時無人機上可以配備相應的遙感及攝影模塊,能夠快速到達區域,有效提高林業資源管理效率。
2.5 構建林業管理監測制度體系
我國未來的發展戰略是建設生態型的國家,改變傳統的粗獷式發展模式,強調“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林業資源對于我國整體生態系統具有決定性作用,保護林業就是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但是我國地域面積廣闊,林業覆蓋面積呈現多元化分布,同時對林業保護也很難做到全面執行,因此部分地區資源遭到破壞往往是事后才會發現,即便前期做相應保護措施,也無法對全區域的林業進行監管,因此建議推行全面林業監測制度,通過高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實現監測技術的不斷完善。傳統的林業資源調查需要五年進行一次,但是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可以降低人工成本,采用高清監測以及航拍無人機等多種方式,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加數據更新頻率。地方政府進行林業資源管理并將數據進行報備,再由國家林業直屬部門進行核實,明確相應責任機制,注重自身工作效能發揮,倡導全年度的資源監測。
綜上所述,生態系統是一個閉合的內循環系統,因此保護林業資源就是保護人類的家園,當前的社會發展必須依靠樹木等相關資源,同時工業化進程也會推動社會的快速進步,但是林業資源需要采用科學性的手段進行索取,不能打破生態平衡,否則會對生態以及經濟環境造成雙重打擊。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推進林業資源保護與防火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斷進行實踐探索,找到社會發展與健康生態之間的重要平衡點,推動我國林業工作更加完善,同時也為生態型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高曉燕(1975.10-),女,漢族,陜西榆林人,大專學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函授本科在讀,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