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陽
摘 要:農民是農村發展的根本所在,農民科技培訓是提高農民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農民科技培訓對農村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對葫蘆島市農民科技培訓模式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分析篩選出最適合葫蘆島市農民科技培訓的模式。
關鍵詞:農民;科技培訓;模式;分析
設施農業科技培訓圍繞設施發展,從設施農業的建設、管理、經營以及產業化形式等諸多方面入手,依托培訓機構,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采取由專業人員進村培訓和深入現場指導的方式,對農民進行先進、適用的設施生產、經營技巧以及知識技能培訓,為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設施農業科技培訓解決了大部分農民從事設施農業生產技能差及經營水平低的問題,促進了葫蘆島市設施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和穩定增收,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進而提升了興城設施農業發展水平。
但此模式適用范圍較窄,在葫蘆島市基本用于設施蔬菜大棚建設,而且培訓的內容仍然以傳統種植技術為主,對特色作物的種植及高效益作物的技術培訓相對較少。
該培訓模式是由政府財政支持,是主要在糧食主產區、勞動力主要輸出地區、貧困地區開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培訓示范項目。目的在于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技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真正實現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就業的穩定性,加快葫蘆島市農民全面邁進小康社會的步伐。培訓單位根據用工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安排培訓課程,組織開展培訓。葫蘆島市農村人口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培訓對象多數為農民,他們是農村主要勞動力。陽光工程科技培訓在農民與市場之間起到了很好的連接作用,同時也滿足了農民的實際需求,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但仍存在問題。首先,培訓方式還是以理論課為主,并沒有創新之處。其次,培訓需要較高的投入,單純依靠市政府遠遠不夠,因此應該輔以比較富裕的鄉政府的支持。
主要圍繞葫蘆島市農業區域優勢和主導產業的發展,以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為重點,培養和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農業生產技能和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
這一培訓模式在葫蘆島市輻射范圍較廣,為市里重點培訓模式,培訓所取得的效果較明顯。培訓內容全面、詳細、具體、帶動性較大,比較適合當地的發展狀況。由于培訓范圍較廣,因此需要大量的培訓主講人。然而培訓機構僅有農村經濟發展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廣校,能夠講課又有實踐經驗的主講人更是少之又少,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加上時間較緊,所以只能縮短培訓課時,減少實踐指導的次數。這樣造成農民僅能學到一些皮毛,理論與實踐知識均不能做到深入淺出,嚴重影響了培訓效果。
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訓模式是由政府出資、專門培養農村干部、農村科技帶頭人等的項目。主要目的是為農村基層培養科學技術及統籌管理人才,使他們更好地帶領農民開發生產,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該模式的最大價值在于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動一方百姓富裕。但這種培訓多以理論知識為主,并不能滿足實踐生產中更多的需求,而且學習時間較長。葫蘆島市農民小農意識比較強,大部分村民都比較看重眼前利益,不愿花費那么長時間去學習,所以該模式只在興城市高家嶺鄉得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