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荍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運作鄉村產業發展、激活經濟騰飛,但商業化的大范圍介入使鄉村文化流失愈加嚴重。本文以廣西鄉土植物的保護和應用作為研究對象,立足于廣西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環境條件及深厚的民族民俗、鄉村文化底蘊,針對在鄉村振興、鄉村產業化發展的前提下,提出鄉土植物對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及鄉土植物的保護和傳承策略,以實現廣西鄉土植物風貌的保護和可持續開發利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廣西鄉土植物;植物保護;植物應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指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鄉村靠山吃山,可以以發展農業為主,但多地在鄉村振興建設中不因地制宜,而是生搬硬套,胡亂引進外來農作物種,整平和清挖鄉土植物,只圖一時利益,破壞當地生態平衡,抹殺當地鄉村植物景觀風貌,更甚者偷挖保護植物,過度開挖開采野生植物資源,導致鄉土植物資源流失的現象愈加嚴重。真正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激活鄉村的經濟,更要讓民眾充分認識鄉土文化,發揚鄉土文化,保護鄉土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鄉土資源,只有保有初心的鄉土產業,才能真正讓地域經濟脫貧致富。
1.1 穩定生態系統
近年來鄉村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中,各地政府與設計單位共同研討對策,更多地將振興方向推向旅游規劃、度假開發上。一些村鎮見利而效仿,沒有因地制宜地考量,而是生搬硬套建設方案,大肆開辟山野地,擴張和硬化地面,侵占植物面積,破壞植物群落生長環境與生物生態多樣性。一些地區盲目引種外來樹種,短期內也許能取得較優渥的觀賞效果,但因沒有經過科學評估,這些植物也有可能會因為沒有天敵和限制因子,而導致橫生蔓延的結果,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還可能引來致病性、致命性蟲害,影響其他物種的安全,造成生態破壞和經濟損失,不利于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許多鄉土文化和本土種質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和應用,相反還逐漸衰退。鄉土植物在村鎮綠化和農作環境中,有較強的抵御干擾的能力,能有效避免特殊病蟲害侵蝕,形成適應當地地域特點和氣候特點的生物群落,具有穩定當地生態系統的積極作用。
1.2 綠化成本低
鄉土植物適應當地地理和氣候,形成林分結構穩定的森林群落,在園林綠化中,從本地苗木園區、基地選置植物,路途較近,可以節約運輸成本,且地域位置變化不大,重新栽植后適應性會比較好,苗木的成活率也隨之升高,后期的養護管理更加簡單,節約綠化成本。
1.3 經濟價值體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多數的鄉土植物都肩負著當地農業作物生產的功能,不論是山野農菜、果蔬作物還是中醫草藥,農作的保障和發展都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將鄉土作物種植擴大化、產業化除了可以防止野生植物資源的過度采挖,還能實現“靠山吃山”的特產經濟。
1.4 文化見證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多民族聚居地,且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在這樣一片土地上生長著適應當地環境的豐富的植物種類,鄉土植物景觀也是鄉土景觀的一部分,它們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風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鄉土景觀,如龍脊梯田水稻景觀、潮間帶紅樹林景觀、鐵皮石斛巖壁景觀等。許多的植物在不同國家、地域和民族中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能產生不一樣的人文情感和文藝隱喻,如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木棉(Bombax ceiba L.)等就是典型南方樹種,而高聳的白楊(Populus tomentosa Carr)則是北方常見樹種;構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在廣西常作為優良的飼畜飼料;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則是廣西人常用的佳木;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是制作廣西壯族傳統食物五色糯米飯的特色材料。鄉村的生態生活是現代社會文明的源頭,鄉土文化記錄著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維護社會有序發展和人民凝聚力的中堅力量。實現國家、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基礎是實現鄉土文化自信。
廣西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山地較多,雨水充足,光照充裕,種質資源非常豐富。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筆者對廣西植物文獻資料(《廣西植物志》《廣西植物名錄》《壯族民間用藥選編》《中國壯藥資源名錄》等)進行大量查閱和樣地調查(廣西藥用植物園、姑婆山森林公園、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十萬大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等),結果顯示廣西常見園林植物1000余種,分屬150科,450屬,其中鄉土植物499種,分屬103科,279屬。
3.1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W.Chi)
金花茶為山茶科,山茶屬。金黃色茶花極為古老和罕見,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933年7月于廣西防城港市發現金花茶,現全世界90%以上的野生金花茶分布于廣西十萬大山一帶。金花茶富有多種營養物質,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最早于1950年面世的《本草綱目》中即有記載。金花茶是廣西鄉土植物的典型代表,其科學研發在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培育和繁殖金花茶對中醫藥研究、壯醫壯藥研究、振興鄉村產業及弘揚發散傳承廣西鄉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2 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
羅漢果為葫蘆科,羅漢果屬。羅漢果是廣西鄉土植物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產于廣西桂林市永福縣。永福縣種植羅漢果的歷史悠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被稱作羅漢果之鄉。我國90%以上的羅漢果產于桂林市的永福縣和龍勝縣。羅漢果是廣西桂林的名貴土特產,其果實營養價值非常高,藥食同源,主要價值為生津止渴、通便潤腸、治療咳疾。相傳羅漢果其名來源于十九羅漢下界解神農之難,發愿滅盡蟲災、修成正果的民間故事,極具民族文化。羅漢果適應性廣,繁育羅漢果對鄉村振興產業和弘揚廣西本土民族文化意義重大。
3.3 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桃金娘為桃金娘科,桃金娘屬。其為常綠灌木,根系非常發達,且適應性強,能耐旱耐瘠,多用于園林生態的修復建設,是荒山復綠和水土保持的優良樹種。清代著名園藝家陳淏子在其所著《花鏡》中介紹桃金娘,4~7月開花,花大且顏色艷紅絢麗,觀賞價值較高,7~10月結果,果實是鼠鳥的優質食源。全株可以入藥,具有養血止血,澀腸固經、補虛止血之功效。桃金娘是重要的觀賞植物、蜜源植物和藥用植物,且種植桃金娘對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有一定作用。
城市綠化景觀的趨同化使得城市文化、城市特色被慢慢地削弱,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人文精神情懷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恢復鄉土景觀,利用植物綠化景觀打造本土城市主題也成為了時下流行的趨勢。
4.1 桂花(Osmanthus sp.)
桂花為木犀科,木犀屬,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花。桂花品種眾多,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不僅樹形優雅干練,開花色澤美麗,香氣濃郁,且抗逆性強,適合種植于亞熱帶地區,能對氯化氫、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有一定的抗性,吸滯粉塵的能力較強,常使用于城市工業區、礦區等,是集綠化、美化、香化環境于一體的優良園林綠化樹種。
4.2 中國無憂花(Saraca dives)
中國無憂花為蘇木科,無優花屬,原產廣西、云南等地,傳說只要坐在無憂樹下就可以忘記煩惱、無憂無愁,故而無優花深得民眾的喜愛。中國無憂花為常綠喬木,其樹形雄美,冠大蔭濃,在園林綠化中優勢明顯。它的新葉為紅色,春季開花,花橙色且繁多,金燦橙黃,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5.1 大樹古樹保護
大樹和古樹是歷史變遷和時代的見證者,是一個地區文明的體現,更具有美學意義和文化傳承意義。且大樹、古樹是某地域的典型植物代表(典型鄉土植物),它們的良好生長是當地生態環境、生態平衡的體現,所以應該對大樹、古樹進行保護。
5.2 特色鄉土植物的開發利用
5.2.1生態樹種。植物普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可以改善小氣候,吸塵降噪,增加空氣濕度,而一些特殊生態樹種,如廣西特色鄉土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可以吸收或分解大氣中氯化氫、二氧化硫、氟化物等的污染物。開發利用鄉土生態樹種可以降低環境修復的經濟成本,提高生態資源的利用率,合理應用鄉土生態樹種對環境修復和改善作用巨大。
5.2.2經濟植物。廣西鄉土經濟植物可廣泛開應用于各行各業,如桂花(Osmanthus sp.)、魚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應用于壯醫壯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蜆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可作為高檔優質家具、船板木材等。開發特色經濟植物,不僅保護了鄉土植物資源,更能解決本地用工就業情況,激活當地市場經濟發展,循環人力物力財力可持續發展。
5.2.3綠化植物。綠化植物的選用,更多傾向于生長適應性良好、樹形優美、花美且花期長的植物。鄉土樹種適應本土地域氣候,運輸成本低廉,后期養護成本低,是極佳的園林綠化樹種。八寶樹(Duabanga grandiflora)、金櫻子(Rosa laevigata)等植物適應性良好,花大、優美、氣香,是值得開發和應用的優良廣西鄉土綠化植物。
5.2.4建立鄉土植物基地。調查鄉土種質資源,結合鄉土植物栽種培育、引種馴化等科研項目,研究掌握特種鄉土植物的繁殖和栽培技術,建立相關的鄉土植物苗木基地、苗圃、植物園等,為城市園林綠化應用提供資源;為種質資源研究提供基因庫,保護鄉土珍惜和瀕危植物資源;為鄉土文化傳承與輸出提供資料。
在實施鄉村振興重要指導戰略過程中,不僅要堅持發展規模化、產業化,還要堅持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合理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才能將發展的路走長,才是真正意義上實現鄉村振興。